假如海尔竞购美泰成功

时间:2022-06-30 04:56:27

假如海尔竞购美泰成功

海尔最终退出竞购美泰,这究竟是好是坏,只有海尔自知。也许,海尔错失了一次提升品牌的良机;也许,海尔避开了一次代价高昂的“并购陷阱”。当海尔三缄其口的时候,千百推测由此而出。

海尔竞购美泰,看中的是后者的品牌、销售网络及上市公司的“壳”,问题在于,即便海尔入主美泰,这些资源也未必能如愿以偿。

假如海尔竞购成功,面临的第一大问题将是品牌。海尔设想,通过竞购,在美国市场实现从低端品牌向中高端品牌的飞跃。这样,海尔必须考虑,并购成功后是使用“海尔”的品牌,让“美泰”消失,还是使用双品牌,让“海尔”和“美泰”共同存在。如果是前者,一次并购固然会让海尔名声大振,但是否能由此而带来大批的追崇者呢?难说。多年前闯荡过美国市场的康佳因未能获得预期的品牌认同,不得不以退出告终;而海尔在美国多年的经历也验证了培养品牌忠诚、实现品牌升级之难。如果使用双品牌战略,可以借助美泰的渠道来推广海尔的产品,进而拉升海尔的品牌,似乎更好。但风险同样存在。在今日美国家电市场,美泰属于过了时的“老爷车”,正在走下坡路,这样的品牌对“海尔”能起到多大的拉升作用?不得不让人怀疑。

接下来的问题是劳工。任何一个在美国进行并购的企业,都得与工会达成一致,接受近乎苛刻的劳工保护条件。并购成功后,为了降低成本,海尔必然要进行产业链的整合,将加工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内地。由此而来的就是令人头疼的员工安置问题。目前,美泰的外包业务仅占12%,这意味着其1.4万员工中有不少是从事加工制造的。海尔一旦把加工制造环节转移,这些员工将如何处置?全部在内部安置是不可能的,那么,海尔就得准备大把的美金把这些“高贵”的员工送回家。这笔费用会有多大,老天知道。

销售渠道也是个问题。海尔竞购美泰,很重要的是看中它的销售渠道。事实却是,美泰的销售渠道正在弱化。目前美泰已经从美国四大电器零售商中的三个里面退出。这四大零售商占据北美65%至70%的家电市场份额。也就是说,海尔期望通过并购得到销售渠道的如意算盘落空了。重新进入这些大零售商的网络,高昂的代价是不可避免的。在利润空间日渐薄弱的家电业,海尔以承担巨额债务的代价却换不来销售网络,成败不言而喻。

再看借美泰之“壳”。海尔要在美国主板市场直接上市,代价非薄,因此,如果海尔能够借美泰的“壳”资源完成上市,也算是做了一笔好买卖。然而,事情永远没有如此美妙。在今天的美国股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股票已经没有很大的融资能力,广大股民的“眼球”已经很难被它们所吸引。这样,即便海尔借“壳”上市成功,能圈到多少钱呢?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那就是在并购完成后,让美泰在美国退市,转入海尔在香港的上市公司 海尔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这样可能会融到更多的钱。然而,美泰董事会是否会同意这样的举措呢?未知。

假如海尔竞购美泰成功,这些问题必然会遇到,而我们未能预知的问题,还会有更多。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海尔的退出,是理智的决策,是成熟的考虑。

愿这样的中国“海尔”越来越多。

上一篇:斯丁格能否再造索尼? 下一篇:给更多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