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丁格能否再造索尼?

时间:2022-10-19 03:16:07

早在今年3月7日,业内传出猛料,日本索尼公司宣布将由霍华德・斯丁格取代出井伸之担任CEO。对于索尼这次启用外籍人士执掌帅印,各方好评如潮。《纽约时报》认为,“索尼公司由欧美人挂帅,是日本企业最大胆的行动”,“可以把这一事件看成是继续走创业者盛田昭夫所铺就的道路”。

如果说,出井伸之的离职是理所当然,那么斯丁格再造索尼的神话是否能实现,这还是一个至今无法揭开的谜!

近两年来,电子部门业绩的持续低迷、产品利润不断下降、财务赤字上升、明星产品后继乏力……一系列挫败令20世纪中期成长起来的IT业巨人索尼面临着被时代抛弃的威胁。因此斯丁格的上任并不轻松,索尼CEO的头衔是光环,更是挑战。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斯丁格上任当天,给索尼公 司全体员工发去了一份电子邮件。在信中,他雄心勃勃,壮志凌云,对索尼的未来充满信心。承诺要和公司上下同舟共济,再造新索尼。

作为世界电子巨头的新一代掌门人,斯丁格的气魄和胆量令人佩服。但是,面对索尼的危机,斯丁格是否能够扭转局面?另外,他将采取怎样的调整策略,再造索尼辉煌?

放弃也是一种战略

众所周知,在消费电子类领域,索尼一度是高科技产品的代名词,从手提摄像机、Vaio笔记本电脑到PS2游戏机几乎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现在真正为索尼“埋单”的并不是这些明星产品,相反,日益红火的金融业务为索尼带来了滚滚财源。

但是,有分析家预测,2005年索尼的资产回报率只有1.7%,这将对公司股价带来很大的影响。还有一些人认为,金融业务只可能分散公司高层对更大目标的关注。

其实,早在2002年,出井伸之就曾试图将人寿保险业务卖给GECapital。2004年,他又和荷兰的Aegon保险公司有过接触。但相关部门的员工当得知公司将落入外国人手中,有超过5000人进行了示威,为此出井伸之退缩了。现在,又有一家外国公司对之产生兴趣,尽管索尼投资者对公司失去金融业务的现金流还存有不少的担心,但是此时放弃对索尼来说或许将是最佳良机。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学会放弃更是一种策略,这句话对即将履新的斯丁格尤为实用。对于出井“想在各项业务领域中都成为老大”的经营之道,索尼内部高层都称要求过高;甚至与出井伸之私交不错的比尔・盖茨还曾就此问过出井:“你是不是病了?”斯丁格要明白,现在是到了索尼坐下来选择的时候了,有所放弃才会有更多的机会。是走多元化,还是分拆金融业务,整合其他部门,专注消费电子核心业务,斯丁格应及早决断。

东方管理西方化

业内分析,由外籍人士出任索尼CEO,这预示着索尼“西化”的开始。从目前来看,斯丁格上任后有可能进一步将管理层西方化,也就是说,他有可能进行人事上的调整,还有可能邀请更多的外籍人士加入索尼董事会。

不少人认为,斯丁格更倾向于建立一个规模更小、更年轻以及更为西化的董事会。在不久前举行的管理层会议上,斯丁格曾经暗示索尼的董事会过于臃肿。一名索尼高管表示,目前有几种方案供斯丁格选择,不过索尼董事会的成员构成和规模还没有最终确定。过去两年内,索尼从外界聘请了雷克和莱顿,希望他们能够担当起振兴音乐和影视部门的重任。

管理层重组可能是斯丁格考虑的一个重点,此前他已经明确表示支持索尼正在进行的重组计划“TR60”,包括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3%、向海外转移生产线、建立合资公司以及重组金融业务等。斯丁格表示,索尼美国公司的优异业绩表明公司有能力跨领域经营,今后索尼研发的重点将放在那些利润率更高的产品和业务上。

索尼计划关闭位于Bridgend的CRT工厂,并且削减Pencoed工厂的业务,由此这两家工厂将有650人被裁员,这一计划遭到英国同乡威尔士事务大臣皮特.海恩的劝阻:希望索尼能安排这650名工人去生产其他产品。据说,这一建议已被斯丁格列入考虑范围。然而今年1月,索尼却已经在Bridgend和Pencoed工厂裁掉300员工。并且在索尼美国公司工作期间,斯丁格也曾经通过削减9000名员工每年为公司节省了七亿美元的支出,同时他也使索尼电子和娱乐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要想使公司制定的战略行之有效,部门之间的墙必须拆除。”斯丁格说,“如果光靠我想出正确的方法、找出正确的答案,那就用不着你们在这儿了。”

这个西方人能否为索尼注入新鲜血液,从而使公司再现漫步者时代的活力,人们拭目以待。斯丁格会运用什么手段来让乱哄哄的索尼内部坐在一张桌子上,从企业文化的层面来改造索尼,让人人以我为主的观念转变成以企业整体利益为主。也就是说,要让一贯骄傲自满的索尼人懂得尊重他人,以大局为重,是斯丁格上任后必须要过的一道坎。

数码娱乐化转型

斯丁格出任索尼CEO之前,曾有过在娱乐部门工作的丰富经验。因此,业内一致认为,斯丁格走到台前,预示着索尼将加快数码娱乐化转型的步伐。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索尼就曾大举进军娱乐市场。1988年,索尼收购了在世界40多个国家中拥有产片业务的CBS唱片公司。1989年11月,又以公开买进的方式并购了美国电影业巨子哥伦比亚电影公司。通过这两宗在日美两国引起巨大反响的大型兼并,索尼在电影、音乐两个领域拥有了软件资产以及世界性的基础。2004年,在斯丁格的率领下,索尼成功并购米高梅电影公司,索尼的娱乐“面孔”更加清晰。

进入索尼公司的网站,你就会发现它介绍的索尼主要业务包括电子、游戏及娱乐内容三个方面。这三个业务,几乎就是全球数字娱乐产业核心业务。这表明,索尼在努力保持技术领先优势的同时,更在强化自己在数码娱乐市场的未来轮廓。

目前,消费电子仍是索尼的命脉。但是,在宽网时代,娱乐内容将日益成为索尼的利润源泉。内容为王应该是正确的选择,2004年度中期,索尼营业利润的五成以上是由美国电影业务赚取的。

斯丁格在被任命为索尼CEO后曾表示,索尼未来将会继续巩固自己在音乐、MP3播放器以及电影、DVD播放器等领域的领先地位。“索尼拥有世界上无可比拟的勇敢、创新和领导财富。我们希望能将工程和技术这两大支柱,与我们在娱乐和内容创新方面的优势地位结合在一起,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最先进的机器和娱乐方式。”

前不久,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世界电子消费展会上,斯丁格宣称,“索尼在美国努力保护娱乐产品,是因为在美国,索尼更被视为一家娱乐公司,而非电子类厂商。我们的品牌比在世界上其他地方更具影响力。我们在美国是‘酷’的象征。有了PlayStation,有了电影,我们仍然很‘酷’。”

毫无疑问,索尼在期待斯丁格,市场也在等待“内容为王”的新娱乐索尼。

2006年,是索尼公司成立60周年。届时,斯丁格能否像郭士纳拯救IBM一样重振索尼?我们期待!谜底解开的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上一篇:我给爱情找个“家” 下一篇:假如海尔竞购美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