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鼓楼蝶变

时间:2022-06-30 04:54:02

一年巨变 风景独好

鼓楼是南京经济强区、科教大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区划调整(原鼓楼区与原下关区合并)后,从楼宇高耸的新街口到江滩低缓的大桥南岸线,都纳入她的“版图”,一跃而为百万人口、53平方公里的大城区。

一年来,新鼓楼区以“争创首善之区、建设幸福鼓楼,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科学谋划、长袖善舞,推动“空间重构、资源重组、品质重塑”,从高端产业发展、城市形象塑造到民生事业发展,展现出生机勃勃、全面发展的势头。

“1+1>2”,这在鼓楼的生产力布局中有了生动注解。下关滨江商务区、新街口―――湖南路商务商贸区、江东软件城、模范马路科技创新街区、中央门商贸区、幕府山新产业区、历史文化街区“七大功能板块”,勾画出鼓楼新的经济地图。2015年,这里将成为千亿大区。

“1+1=1”,区划调整后的新鼓楼,着力于城市形象、环境建设、公共服务上整体打造、建设,民生保障标准就高不就低。滨江风光带从河西中部绵延幕府山下,串联起了明朝宝船遗址公园、民国下关商埠、幕府山景区等一批重量级景点;明城墙从鬼脸城到挹江门,如一条翡翠绿带贯穿十几个滨河公园;民国大道则从新街口一直延伸到下关码头,颐和路、傅厚岗、大马路等片区的民国建筑修旧如旧。这“一轴两带多片区”奠定了鼓楼区人文旅游大区的基础。在公共服务上,打造“居民15分钟健康圈覆盖”和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民生政策上填谷不削峰,用三年时间,将各类民生保障差异全部拉平。

度过“磨合期”的鼓楼区,正抢抓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的历史机遇,力争将鼓楼区打造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江苏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苏南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核心区,成为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滨江城区和省会城市标志区。

互补共赢 百姓受益

两倍的发展资源和无限发展机遇,绝不是简单的资源叠加,而是区域内更顺畅的要素流通和资源互补。

在鼓楼区总体规划中,南京城市中轴线通向长江的通道被打开,中山路―中央路―中央北路实现一体规划;而体现古都风貌的民国历史轴线起于鼓楼广场转盘,终于中山码头,这两轴也将成为串联原下关和原鼓楼的重要通道。

规划形成的“两横两纵”的快速路网及“七横两纵”的主干路系统,将彻底破除原先南北联系的多个交通障碍。

拥有得天独厚自然资源的新鼓楼,山水融合是重要一幕。新规划明确,滨江、内金川河、外秦淮河三条风光带,贯通旧两区,让百万居民共享“新鼓楼的环境”。

城市品质的重塑成为该区重要要求之一,按照目标定位,这里不仅成为南京城的特色古都风貌区,也将是一个生活宜居的样板区。在“几何级”的城市建设与精细化的城市管理中,这个生活宜居的样板区“渐行渐近”。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江水滔滔……眼下,已经打造完成的鼓楼滨江岸线可谓进入最美时节。住在世茂滨江的胡祖华老两口,越来越习惯于傍晚时分漫步滨江。“过去这里满眼违建,聚集着大量的城市拾荒者,真是乱糟糟。”胡先生坦言,他们老两口过去散步都是在小区里转悠,现在是每天换着路线赏江景、岸景。

古今融合 特色突显

在重塑城市品质之时,新区也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近现代建筑的保护利用及特色风光带的打造,彰显区域特色。

在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上,通过挖掘、整合石头城文化、明文化、妈祖文化、民国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把历史遗存、城市格局和现代文明有机串连起来,实现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历史,在合理开发的基础上促进资源永续利用。近现代建筑保护利用,主要是结合老城改造及“南京外滩”建设,整治中山北路沿线民国建筑及周边环境,整体改善颐和路民国公馆区环境,修缮大马路历史街区内的江苏邮政管理局旧址、南京招商局旧址、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旧址等建筑,将单个民国建筑串联成片,打造厚重历史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标志性地段。

而滨江风光带和环明城墙(秦淮河―金川河)风光带的建设,则是结合宝船厂遗址、滨江公园、滨江绿化带和幕府山周边环境整治,布置市民广场等开敞空间,整合旅游休闲、景观塑造与水源地保护、滨江防护等功能,形成以文化、商业、休闲为主的城市公共活力地带,打造滨江风光带,充分体现鼓楼区滨江风貌特色;通过西北护城河南岸城墙遗迹公园建设,整合沿线狮子山、绣球公园、八字山公园、小桃园、石头城公园、古林公园、清凉山公园、乌龙潭公园,串联沿线山水和人文资源。

新鼓楼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着力于改革创新、转型提升,将继续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突出高端发展、集约发展、特色发展的战略取向,向着实现“1+1”无穷大的远大目标,迈出崭新的前进步伐。

(责编 冯春富)

上一篇:拼搏在美国的华裔中学生 下一篇:中国秋色何处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