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调查

时间:2022-06-30 04:29:55

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调查

随着经济增长与国际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对企业发展的思考正在逐渐变得理性,不再仅局限于企业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而是越来越关注企业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高产品质量与安全、保障员工福利、参与社会活动等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因此,企业传统的价值观和责任观正在发生变化,开始谋求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使得企业在实现盈利的情况下,还要关注与企业有关的各利益集团的权益,并承担起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自从2006年9月25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以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和执行社会责任制度并对外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以来,已有上市公司正式在对外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本文以云南省27家上市公司的对外报告为对象,对这些企业从2007年到2009年三个年度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现状进行统计,总结云南上市公司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方面的情况。

一、研究背景与样本选取

(一)研究背景云南属于内陆省份,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较之中东部地区相对落后,意识形态也较之闭塞。云南本地企业和市场受此影响,也表现出以上特征。但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云南的资本市场和当地企业已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部分上市公司也已发展为全国性龙头企业。目前,云南共有上市公司27家,发行27支A股和1支H股股票。27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2037.39亿元,平均市值75.46亿元(截止2010年5月24日)。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化工、机械设备、房地产、医药生物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整体业绩也较好。部分上市公司已发展成为全国性龙头企业,云铝股份、云南铜业、锡业股份、驰宏锌锗、贵研铂业、罗平锌电等组成了有色金属板块。其中,云南铜业、锡业股份、云铝股份、驰宏锌锗分别成为全国铜、锡、铝、锌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云天化、云维股份、云南盐化、ST马龙组成化工板块,其中,云天化成为全国化工细分行业大化肥龙头企业,云维股份成为上市公司中焦化资产装置规模最大、具有我国煤焦化领域高技术水平的公司;云南白药、昆明制药组成滇中医药板块,云南白药还成为中国中成药龙头企业之一;丽江旅游和世博股份成为开发利用云南优质旅游资源的龙头。以上企业充分体现了云南的资源优势和独特价值,但也普遍存在能源和原材料消耗过大、废气排放、废渣处理以及废水再利用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处理得不好,将会严重影响企业乃至云南的长远发展。因此,必须树立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同时,也促进整个云南的可持续发展。

(二)样本选取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社会责任一般在财务报告中的非财务信息中予以自愿披露。而自愿选择对外披露也分为两种方式:一是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披露,可以选择在财务报表中反映,也可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反映;二是单独编制社会责任报告予以披露。《指引》明确要求,在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定期评估的情况下,自愿披露其社会责任报告。因此,本文通过上海、深圳两个证券交易所网站及巨潮资讯网等相关途径收集云南上市公司2007年、2008年、2009年三个年度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对其社会责任披露现状进行调查,其信息来源真实可靠。

二、云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信息披露总体状况2007年只有云南铜业1家上市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主要分为“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 职工权益保护”、“ 明确职责、巩固成果、加强和推进安全环保工作”、“ 加大员工培训力度,提升员工素质”、“ 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公司社会信用的建立”等七个部分,就其公司治理结构、管理制度、员工福利与培训、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作了叙述。此为云南铜业初次报告,报告并没有完全参照《指引》的要求来编制,没有股利分配、公共关系以及客户、消费者、供应商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信息。

2008年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有所进展,有昆明机床、丽江旅游、绿大地、名流置业、太平洋、锡业股份、云南白药、云南铜业、云天化等9家上市公司自愿披露。披露内容相对较规范,主要按照《指引》的要求在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职工权益保护、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等五个方面进行详细报告。

截止2010年5月20日,出具2009年社会责任报告的云南上市公司却仍然只有9家:驰宏锌锗、云铝股份、文山电力、昆明机床、名流置业、太平洋、锡业股份、云南白药、云天化,其中,驰宏锌锗、云铝股份、文山电力等3家公司是首次披露,而丽江旅游、绿大地、云南铜业等3家公司尚未披露。披露内容比较规范,主要按照《指引》的详细分类来报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从2008年起,云南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有了明显改善。但在2009年,总体进展出现了停滞、徘徊不前的状况。

(二)信息披露详细状况在股东和债权人权益保护方面,大部分报告都披露了公司的治理结构和历年股利的分配政策,少数报告还披露了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费用控制情况。对于债权人的权益保护,报告都声称对其高度重视,及时通报与其权益相关的重大信息,以保障其合法权益。但只有几家上市公司的报告披露了银行的信用等级评定。

在职工权益保护方面,所有报告都作了具体披露,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有些企业的披露比较全面,如云南白药、云南铜业、昆明机床等上市公司在薪酬体系、激励制度、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保障员工合法权益、职业培训进修等若干方面都做了详细描述。值得一提的是,几乎所有报告企业都将开展文娱活动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视为己任,在报告中予以大幅报道,这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式人文关怀。

在供应商、客户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报告的披露不尽相同。有些报告比较简单,如绿大地、驰宏锌锗等企业报告,仅在产品质量、客户权益保护方面做了简单陈述。大部分报告着重于披露与供应商、客户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产品或服务的安全性。除此以外,只有少数企业披露了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对商业贿赂的监控与防范以及自身良好的售后服务,例如云南铜业。而上市公司的一些义务,如应敦促客户和供应商遵守商业道德和社会道德、妥善保管消费者个人信息、妥善处理各类投诉和建议等,尚未见诸于报告之中。

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由于报告企业所属行业不同,各家披露的侧重点也有所差别。有色金属类和化工类等高污染企业,如驰宏锌锗、锡业股份、云铝股份、云南铜业、云天化等上市公司,着重披露污染物的排放、回收和循环利用情况;房地产企业如名流置业,强调建筑的环保设计、物业的环保用材和日常办公的能耗节约;医药类企业如云南白药,重点披露其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方面的具体成效;而种植业企业如绿大地,则以开发利用荒山、植树造林等措施来体现其在环保方面做出的贡献。

在公共关系和社会公益事业方面,几乎所有报告都以灾后重建捐款、扶贫捐赠为主要披露点,予以详尽描述;有几家企业也在报告中披露其为当地社会解决的就业困难;少数企业在报告中披露了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支持,如丽江旅游、太平洋等。

在制度建设与信息披露方面,部分企业建立了社会责任制度,如绿大地等;部分企业在其报告中回顾其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关的改进意见,如锡业股份、云南白药、名流置业等。

(三)披露状况总结通过对云南27家上市公司2007年到2009年的社会责任报告分析,发现以下情况:

(1)主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少,而且连续性差。《指引》于2006年9月颁布,次年仅有1家公司响应号召主动披露。第二年和第三年主动披露的公司数量有所增加,但总数仍然只有9家公司,占样本量的33.33%。27家公司中只要6家连续两年披露社会责任报告,仅占样本量的22.22%。说明云南上市公司中的大部分企业尚没有意识到企业作为“社会公民”应负担的责任,更没有意识到披露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对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能力的意义和作用。

(2)社会责任报告反映的内容差异较大。有的公司首次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披露的内容十分简单,仅仅是泛泛陈述;而第二次披露时内容相对全面,大部分公司在人权、质量、公益和环保等方面的披露较多。

(3)社会责任报告流于形式。大部分报告只是一般性说明,其信息披露并没有遵循中立性原则,在报告中过多使用正面和积极性的描述语言,而对于负面和消极的信息则很少披露,颇有广告之嫌,容易使人怀疑,大多数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树立和强化公司在股东、债权人、顾客、政府、公众以及潜在投资者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而社会责任报告不过是提升公司自身形象的一个平台,这使得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性被大大削弱。

三、云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改进建议

(一)真正转变观念,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企业的发展应当多元化,利润最大化并不是其唯一目标,稳定地成长和健康地发展才能满足投资者乃至整个社会的特殊期望。在经济增长、社会文明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公众不仅要求企业提供质量合格、环保安全的产品,还要求企业为各界创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维护公正、回馈社会等。作为云南省企业的佼佼者,云南上市公司更应树立社会责任意识,不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自身负责,还要兼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等多方面的责任,而不能一味追求自身利益。只有真正承担起对社会的责任,将履行责任内化为自身的义务,才能提高云南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也才能真正树立起云南企业在公众心中的良好形象。

(二)提高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质量 云南上市公司在披露社会责任报告时,应当保证一定的信息质量。主要包括以下要求:一是中立性。即,在编制社会责任报告时,企业应当遵循中立性的原则,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仅披露正面或积极的履责信息,同时也应披露负面或消极的信息。对于已经发生的负面信息,企业应当披露其应对措施以及应对成效;对于尚未发生的潜在负面信息,企业则应主动披露有可能给各利益关联方造成的影响,并建议相应的预防措施。二是真实性。即社会责任报告的信息应当客观、真实。企业应当披露实际履行的社会责任,如实反映其影响程度,不能虚构贡献或夸大其词。同时,披露的信息应当内容完整,不应随意遗漏或减少披露的责任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体现云南上市公司对公众负责的态度,提高云南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可信度。

(三)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结合 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主要有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两种方式。发达国家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在企业中有相对成熟的运用。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法国、英国等国已陆续由政府直接要求或是以法律法规形式强制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报告。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大多数企业的社会责任观念已经得到强化,自愿披露其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而我国社会责任披露研究起步尚晚,许多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薄弱,自愿披露的数量和程度非常有限。政府也没有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企业披露,而各行业也没有制定相应的行业社会责任报告体系或指南,仅仅依靠企业管理层的觉悟来自愿披露信息,这种期盼显然不太实际。这次调查中,33.33%的披露率说明云南上市公司中占三分之二的企业并没有披露的意愿。因此,于云南而言,对社会责任的披露应该采取强制与自愿结合的披露方式。尤其对高污染、高耗能、卫生与健康等行业,如能源、化工和医药等,政府应强制其披露相关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而相关行业也应制定统一的行业社会责任体系或指南,使企业在编制报告时有据可循,使同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社会责任报告具有横向可比性。

(四)定性披露与定量披露结合从国际惯例来看,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方式主要有两种:定性与定量。定性披露是采用文字说明的形式对社会责任进行表述,而定量披露则是以实物、货币等作为计量单位对信息的内容从数量上予以报告。由于社会责任活动的性质不同、范围极广、形式多样、各具特点,不但难以统一计量单位,而且很难确定计量规则,因此无法纯粹用数字来披露。而完全的定性披露,则会因其语言上的修饰功能导致信息模糊,使公众难以把握社会责任的履行程度。故目前而言,披露的方式仍应以定性披露为主,同时应尽可能辅以定量披露。对企业在社会责任活动中发生的支出可以定量披露,由此取得的成效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用定性描述和定量说明。

参考文献:

[1]杨亚娥、刘建红:《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财会通讯》(学术)2007年第2期。

[本文系云南民族大学青年基金项目(编号:09QN1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上一篇:实物期权法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 下一篇:绩效考核指标与组织目标一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