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城市公路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时间:2022-06-30 02:52:29

浅析城市公路桥头跳车防治措施

摘要:桥头跳车现象是公路桥梁建设的缺陷之一,也是多年困扰市政工程技术人员的难题。确保行车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解决桥头跳车的问题,对我国市政设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的建设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桥头跳车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桥头; 跳车; 沉陷; 地基; 防治; 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4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Abstract: the bridge jumped phenomenon is the defects of the highway bridge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any years troubled municipal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of difficult problems. To ensure 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driving,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bridge jumped on China's municipal facilities to have the important meaning. The author combined with years of the construction practice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the bridge head jumps off phenomen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measur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ure.

Keywords: the bridge; Jump car; Subsidence; The foundation; Control; measures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城市公路桥梁也得到迅速发展。工程中的病害对工程质量、交通运输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效益。因此,解决桥头跳车问题已经成为市政工程技术人员所面临的棘手问题。桥头跳车是指由于桥梁两侧构造物与路基衔接处的不均匀沉降而使桥梁两端与路面出现纵坡突变,导致车辆通过时产生跳跃的现象。跳车不仅影响行车安全性和平稳性,而且跳车产生的冲击力也会进一步损坏路基、路面和桥梁的结构。笔者结合多年的施工实践经验,详细分析了桥头跳车现象的成因,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

一、桥头跳车的成因

结合设计、地基、施工等方面,桥头跳车形成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设计因素的影响

(1)设计方案需根据路堤高度、桥台的基础形式、防排水设施的种类等来制定,选择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桥头跳车有较大的影响。

(2)现实生活中超载现象普遍存在,而设计师对此却很少考虑。从而由于运营冲击力过大导致路面刚度不足,出现跳车现象。

(3)若桥涵构造物选用桩基或扩大基础等形式,设计的路基穿越软土地基时采用高路堤方案,也必然导致运营期产生较大的沉降。

2、地质构造影响

(1)桥梁两端外由于土质不良,强度不足产生地基沉陷变形,是引起桥头跳车的主要内因。

(2)当位于地下水位较高的路段时,路基多含有湿陷性土质或软土。此类土孔隙比大,含水量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当土体受到扰动,结构强度不足就极易产生破坏。

(3)桥头路基填筑比一般路段要高,相应产生较大基底应力,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更容易引起地基沉陷。

3、施工质量控制不严

施工工序控制是保证建筑物质量的关键。若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台背填筑速度过快、压实度不合格会导致台背填筑物的质量不达标,加快沉降速度,从而产生桥头跳车现象。

4、台后填料的压缩沉陷

(1)由于台后填料一般采用渗透性材料,其内部存在着很多孔隙,含水量大。填土施工时,由于压实机不能过分靠近台后背处或压路机碾压作业面小等原因,使得填料颗粒间的孔隙无法完全消除。

(2)通车之后,在长期的自重和车辆荷载作用下,填料迅速压缩,孔隙率降低,密实度增大。有时台后填土荷载对基底产生附加压力,便在短时间内产生压缩变形,造成错台,发生跳车现象。严重时会使桥台倾斜,危及行车安全。

5、路基的结构刚柔突变

(1)道路是刚度小、柔性大的弹塑性体,具有很大的压缩徐变的特性。受土基固结等因素影响,即使经充分压实也不可避免产生沉降现象。

(2)与道路相连接的构筑物桥台则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而成,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加上一般浇筑完成后都作了加固处理,所以沉降量很小,可认为建成后的桥台沉降基本为零。

(3)在车辆荷载的长期反复作用下,道路与桥台之间因两者间的刚度差极易引起产生较大的塑性变形和刚度突变,从而增大了桥头跳车的震动幅度。

6、台背排水不畅

若台背的排水设置未达到设计要求,就会产生排水不畅现象。当发生排水不畅时,雨水无法沿桥台与路堤的连接间的缝隙顺利向下下渗透。极易浸蚀和软化土质填料,使其强度降低,特别是对达不到压实度要求的填方体会产生变形。加上外部车辆荷载的作用冲击,导致台后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

二、桥头跳车的防治措施

1、加强对地基的处理

(1)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对桥头软弱地基进行处理,是控制桥头跳车现象的重要手段。若无设计要求,则需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以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差,改善地基性能,避免错台。

(3)对软弱地基处理,现在国内常用方法有超载预压法、换填法、塑料排水板法、深层搅拌及减少附加应力等。就目前施工情况来说,常用方法是塑料排水板法,因为该方法施工简单、经验较为成熟、工期较短,重要的是加固效果也较好。

2、做好填料材料及填料质量的控制

(1)为控制好压实质量,应选择摩擦角较大、压缩沉降量小的透水性材料填筑桥台后。如石灰稳定土、砂砾土等。

(2)为减轻自重,减少沉降,台后填筑材料也可选择如粉煤灰等轻质填料。

(3)提高土压实度,可减小路基压缩沉降,同时也有利于渗入台背缝隙中的雨水沿泄水管或盲沟顺利排到路基外。

3、加强桥头排水设计

(1)水是桥台进入“沉降—跳车冲击—开裂”恶性循环的催化剂。雨水渗透会增加土体含水量,极大的影响了桥头回填土强度和地基承载力,严重的会导致边坡土方坍塌。因此要注意保持桥头排水通畅,应加强排水设计。

(2)加铺预制块硬化路堤表面至桥头两侧路堤中央分隔带上,对桥台路肩从设计上进行硬化。为防止水渗入桥台后的路堤内,使桥台前锥坡与硬化带连成一体。

(3)全面避免桥台回填土进入恶性循环,采用综合处理方案,即对桥台附近路堤边坡进行浆砌和对桥台进行统一集中排水处理。

4、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为有效减少桥头跳车,提高施工质量,需严格按规范要求施工,加强施工管理。

(1)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为减少工后沉降,施工时应尽早进行台后填土。根据不同温度才用不同伸缩缝。

(2)选择合理的机械搭配,才用合适的碾压方法,并完善施工工艺。充分发挥大型压实机械的作用,加宽碾压,尽量扩大施工场地。对于大型机械难以触及的部分,人工才用小型压实机具配合进行碾压夯实。同时要注意选择和碾压的厚度及遍数,尽量使台背连接处填土与桥台砌筑协调进行,最终达到压实度要求。

(3)工序检验和验收制度要严格执行,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和监督。

5、接头处路面处理

如何处理好桥梁与路面的接头,使两个性质不同的路面体系在抗垂直变形上能平顺连接过度,减少和消除结构突变,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

(1)当桥面为沥青铺装的路面时,可在桥台处设置变厚式钢筋混凝土搭板。而当引道为柔性路面时,搭板的远台端常置于路面面层与基层之间,使柔性路堤产生的较大沉降逐渐过渡至刚性桥台,大大减少车辆通过时的震动幅度。

(2)当桥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将连接处路面板设为变厚式。搭板一端通常放在桥台上,另一端搁置在特制的路面基层或枕梁上。根据台后填土破坏的长度来确定搭扳的长度,在搭板上预留灌浆孔并加设防滑锚固钢筋。有效减少不均匀沉降,改善桥头跳车或二次跳车现象。

三、结束语

桥头跳车是城市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直接影响行车的平稳性和舒适度。桥头跳车所产生的冲击力还会导致桥梁结构和路基路面的进一步损坏,因此防止桥头跳车非常重要。笔者通过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就设计方案、施工过程、回填材料及处理方案的选择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措施,以便对桥头跳车病害进行有效控制。

参考文献:

【1】朱平 浅谈桥头跳车的原因与防治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王栋 刘振京 公路桥头跳车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

【3】刘双 陈海涛 路桥过渡段桥头跳车的成因分析与预防措施 科技创新导报 2010

上一篇:可持续发展道路设计方法 下一篇:高层建筑商住综合楼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