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结尾,余味无穷

时间:2022-06-30 01:30:44

课堂结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美的结尾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新高潮,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一堂课的结尾艺术,结尾处既是本堂课的总收与延伸,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是一堂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收尾艺术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老师们教研的重点总是放在创新导入、优化教学、强化训练等教学环节上,很少对一堂课的结尾给予重视。常见的公开课结尾也总是要么布置一下作业,要么自己看看还有哪些问题不会自由提问等,有的甚至是前松后紧式的结构,伴随铃声的响起,一节课就算结束,落得个虎头蛇尾。殊不知,课堂结尾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描龙画风,贵在点睛。”完美的结尾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推向新高潮,使课堂教学锦上添花,余味无穷。因此,我们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注重一堂课的结尾艺术,于结尾处多花心思,巧妙设计,让整堂课有个精彩完满的结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堂课的结尾,是前面所讲内容的总结、深化与升华,它既是本堂课的总收与延伸,也为下节课做好铺垫,是一堂课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一、总结归纳,水到渠成

总结归纳式的结尾是新授课课型常采用的一种结尾方式,比较适合那种一题多解或多解归一的习题。教师引导学生们经过不断探究与分析,能得出一定的结果。但是,有的同学却感到头绪繁杂,有些混乱,容易丢掉结论中的一部分,使解题不完整。教师要在结尾时引导学生以结论性的语言把本堂课基本内容进行总结归纳,使条理更清晰,思路更明确,便于学生将知识更好地理解消化。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图象的性质应用”时,有这样一道题目:在坐标轴上找一点P,使它与某直线Y=kX+B(k、B为已知数,k≠0)与坐标轴的两交点A、B构成一个等腰三角形。仔细读题就会发现,本题并没有明确给出谁是腰长,所以在做题时应当考虑到各种情况,学生很容易找出以AB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但在找以AB为腰的等腰三角形时,总是漏掉一种情况,有的同学则是比较盲目的去找。此时,正值这堂课的练习到了结尾之时,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关键时刻,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总结规律:在找以AB为腰的三角形时,分别以A、B为圆心,以AB为半径作圆,圆与坐标轴的交点即是底角的顶点。这就如同给出了这个系列题型的一把钥匙,让学生们找到了做这一类型题的诀窍。

二、设置悬念,激发探究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是在讲想要学到知识,必须要经过一番思考,而思考来源于疑问。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之后进行积极思考,才能将知识牢牢掌握,并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在一堂课接近尾声时,有的学生觉得学得了新知,有些忘乎所以起来。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思想动态,投石激浪,根据本堂课所学来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通过提出新问题来设置悬念,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又为下一堂课的进行作好铺垫。

例如,在讲平面镶嵌这一堂课时,学生们对用一种、两种、三种正多边形做平面镶嵌已经完全掌握。这时,教师就要在关键时巧设悬念,提出这样的问题:能否用四种正多边形做平面镶嵌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激起了学生们的探究欲望,他们积极地思考、探索、猜想着,让这堂课在高效思维中完美收官。

三、艺术留白,自我深省

古人品诗,讲究“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画家作画,讲究结构布局,留白艺术。我们的数学课堂也要讲求艺术性,不妨也学学这些文艺作品,在课堂教学的结尾处,设置情境,留下空白,让学生去反思,去体悟。这并不是消极意义上的无内容可讲,而是一种张弛有度中的有意而为之的艺术留白。

例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这一节时,在这堂课的结尾时,可以告诉同学们,根与系数的关系又叫“韦达定理“,然后稍事停顿,以期吸引同学们更多的关注,这时学生们会很想知道韦达是个人名吗,是哪国人呀?教师在学生们最想知道事情的答案时,可简单介绍,韦达是古代法国伟大的数学家,他爱观察,勤思考,虽然学习条件不好,但是他仍然在艰苦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认真观察总结和积极思考,为数学研究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我们做为新世纪的中学生,在学习中是否也要向前人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呢?在默默无言中启迪学生们重视数学学习中的观察与思考。

四、发散思维,纵横延伸

数学能力的提升,不在于掌握了几个例题的解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发散思维,从已知知识中分解组合,引申拓展,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去探究新知。所以,在一堂课的结尾之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这一堂课的内容得以升华。它比较适用于复习课课堂的收尾。

例如,在学生复习两条直线平行有哪几种判定方法时,学生一般会回答: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点拨学生把命题条件发散,向纵横方向延展,寻找保证结论成立下的一切可能的充分条件,或是探求使结论成立的必要条件。通过引导同学们的思路,大家讨论,发现,还有:平行线的定义;两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则这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三角形的两边或延长线被一直线所截,如果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一条直线平行于第三边……通过发散思维的训练,就把这堂复习课推向了一个高潮,使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大了外延。

五、能力迁移,及时反馈

掌握知识,加强思维,发展能力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主要目标。对所学知识能进行能力迁移,可以举一返三,是我们检验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当一堂课渐进尾声时,一定要通过迁移能力的训练,让学生的知识技能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同时教师可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因为在知识化做能力的过程中,最有可能暴露出学生的思维障碍和能力缺陷,使教师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总之,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支曲,好的结尾就会余韵悠长,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幅画,好的结尾则是画龙点睛。注重数学课结尾的艺术性,不仅能巩固所讲知识,强化教学内容,还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活跃思维,开拓思路等。让我们从备课环节起就对一堂课的尾声部分重视起来吧。

参考文献:

[1]覃川.今天怎样做教师[M].北京: 轻 出版社,2006.

[2]丁锦辉,刘汉波,樊波.有效上课的师德修炼[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徐沥泉.教学·研究·发现——MM方式演绎[M].北京: 出版社,2004.

上一篇:倡导“形散而神不散”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活动 下一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与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