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6-29 11:51:41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本文论述了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精神和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改革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问题;对策

中职计算机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现代化教育,是培养学生计算机意识、普及计算机文化、提高其科学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计算机课程将逐渐成为广大中职院校的一门独立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所以,研究目前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策略意义十分重大。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

1.教学模式落后,教材普遍陈旧。实践性强是计算机学科教学的一大特点,但很多教师在使用从常规的教学中总结出的演示法、操作法、探索法、交流法等方法时,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花费很多时间讲理论,但学生却不懂如何去操作计算机。还有个别教师只管上课,不管上机,或只准备上课,不准备上机。这些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离,或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这一做法必然会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难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等不良后果。这样,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时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从而丧失了对计算机学习的主动性。

从计算机学科的教材大纲看,有的教材陈旧老套,内容长年不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有的则和流行软硬件联系过于密切,更新速度过快,造成硬件条件变化过于频繁。这两方面的问题处理不好,会造成以下后果:教材更新过慢,会使学生掌握的知识陈旧,不适应社会的需要;更新过快,则可能造成教材与教学的脱节。

2.课程设置不合理,学生素质有待提高。从教师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就业情况看,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中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未做相关的市场调查,只看重计算机热门专业方面的招生,如计算机动画设计和平面设计业等目前热门专业。许多中职院校在开设计算机课程时,只是把这两门课单独地来学习,却未开设美术基础、色彩知识、三大构成等与之相对应的课程。这造成学生仅仅会简单地应用这两个软件而未拥有独立创新与设计的能力。这样的毕业生也难以达到社会上相关企业的用工需求。

而从生源方面来说,中职院校的入学门坎很低。学生文化课素质相对较差,相应地在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方面也不高。此外,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理论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觉得计算机理论课程枯燥、不易懂。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生更加注重地是计算机操作方面的技能,而对计算机理论却兴趣甚低。学生常常不自觉地把学习内容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类。比如,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进制的转换、程序的编制等是“无用的”,而认为学习制图、网页设计、硬件维修等是“有用的”。

二、中职计算机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改变教学模式,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在教授计算机课程时,有些内容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运用活生生的例子引导学生,从而增强其生动形象性。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把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讲明白,并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多让学生上机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灵活性及协调性。

另外,中职院校可建立网络教学资源库,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平台,并在课后继续进行延伸性学习。中职院校也可将教案、各模块习题及答案、模拟试卷及答案、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试题等资源存放进网络库,以备学生下载学习。这样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资源,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任课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和能力水平,以及课程本身的对应关系等方面,对计算机课程授课内容的顺序,进行相应的安排,要尽量避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而应当尽量做到先易后难,并保证各门课程之间承接的合理性和连贯性,最终保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任课教师在设计和制定项目的课程任务时,应当把中职院校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和不需要系统性学习但需要部分性掌握的相关知识内容融入其教学设计中,以保证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参与其中并有创造性地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和学生应当注重的并不只是结果,更会注重完成该项目的创造性实践过程。教师还应当交给学生继续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相关的计算机课程知识。教师应当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努力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精神的向往,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也就是说,引进素质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素质,而该素质最终应当通过学生实践过程体现出来。相应地,我们的计算机理论教学不能局限于理论知识的学习,还应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到进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思维方式。计算机学科具有知识更新速度快,逻辑性强,处理问题周密,严谨等学科特点。中职院校学生目前已习得的知识可能在毕业时就已被社会淘。所以,任课教师应当在掌握计算机学科的特点的基础上,在向广大学生讲授计算机课程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建立抽象的知识体系,并最终养成优良的思维品质和创造精神。对广大学生来说,要注重通过自身不间断地学习、不断地更新知识,以求最终跟上计算机发展的步伐。这就进一步要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在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许可的前提下,适当地安排一些适合学生自主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增强广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这种自学的内容,应当由少到多,要让学生体味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待广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养成了自学的习惯,就必然会在平时也自觉地学习相关的知识,在课堂上再经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就能更快地掌握操作技术,整个的教学过程也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并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担任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课程教育的广大教师应当根据学校的学生情况及自身的教学情况,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创新教学方法。尤其是在电子信息化的21世纪,广大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并改进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水平,以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中职学校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姚小岗,《中职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J],《职教研究》,2006.(4)

2.赵丹丹、赵志群,《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5)

3.刘传领、范建华,《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6.(4)

【责编 田彩霞】

上一篇:从《虢国夫人游春图》看唐代仕女画的特点 下一篇: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