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酶与脑出血后BBB的通透性和脑水肿的相关性及微创术的影响

时间:2022-06-29 07:57:47

摘要:目的 探究凝血酶与脑出血后BBB的通透性和脑水肿的相关性及微创术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2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脑出血患者常规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每组各6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酶浓度,脑水肿情况,BBB指数。结果 微创治疗组的治疗效果较常规治疗效果好,不良的继发反应少,尤其在改善脑出血后期的脑水肿形成及BBB通透性中差异明显(P

关键词:凝血酶;脑出血;BBB;通透性;脑水肿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其急性期病死率更是高达30~40%。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1]。病理检查可见血肿中心充满血液或紫色葡萄浆状血块,形成水肿,且有炎细胞浸润。这些改变会影响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2]。在脑出血发生后,机体产生凝血酶,对脑出血后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和脑水肿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为探究其具体影响,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2012年10月1日~2013年10月1日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74例女性46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8.6±3.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新修订的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出血后24h内均行头部CT,并排除了心肌梗死、糖尿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周围血管栓塞病中的任意一项。所有患者均无未出现入院后的急性肝脏损伤、上消化道出血及心梗中的任意一项。依据治疗方法,将120例脑出血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 ,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常规治疗组施行常规脑出血治疗。微创治疗组在发病的24h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根据头部CT显示的血肿位置选取最佳穿刺点。在术后的第1、3、5、7d,分别进行头部CT检查水肿情况。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凝血酶浓度,抽取脑脊液计算血脑屏障指数。比较常规治疗组与微创治疗组的各项指标。上述脑出血的患者必须保证在抗感染、镇静、氧气支持的条件下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3评价指标脑出血后的血肿液中的凝血酶浓度应于室温下放置2h后离心20min取上清液检测。水肿情况依据头部CT进行影像学水平的判定。(水肿比值=水肿体积/血肿体积。)血脑屏障(BBB)指数的数值=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评分标准依据患者临床过程中神经系统缺失状况进行评定。

1.4统计学分析对常规治疗组和围观治疗组的各组计量资料使用标准差 x±s表示,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用方差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个星期的治疗观察,结果显示:常规治疗和微创治疗均在治疗的第3d出现凝血酶浓度上升,且显著高于第1、5、7d(P<0.05)。见表1。

分析比较两组脑血肿比值情况,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在第3d水肿比值迅速上升,高于第1、5、7d(P<0.05)。微创治疗组无显著变化(P>0.05)。见表2。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BBB指数变化,结果显示:常规治疗组的BBB指数第3、5d大于1、7d(P<0.05)。微创治疗组的BBB指数第3d大于1、5、7d(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是常见的心血管病之一,会导致脑组织移位、变形,更甚者形成脑疝,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我院通过对120例脑出血患者的实际调研显示,在脑出血的第3d,凝血酶浓度上升,第5d之后凝血酶浓度下降。脑水肿情况与凝血酶浓度呈现正相关趋势。凝血酶也对血脑屏障有损害作用。实验表明,血肿凝血酶浓度在脑出血后第3d升高此时BBB指数水平达到最高,血脑屏障通透性最强。说明BBB指数与凝血酶浓度呈正相关[3]。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指出,常规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在第1、3d脑水肿比值无明显差异,而在第5、7d明显升高,这说明了微创治疗可以减轻脑水肿,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佳,创伤小,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穆峰,李小刚,冯建.不同实际性微创血肿抽吸术治疗大鼠脑出血的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09,6(7):359-362.

[2]陈涛,廖小平,等.应用干细胞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进展[J].海南医学,2010,22(1):18-22.

[3]陈国华,王月古,邱昕,等.通腑合剂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1,17(1):28-29.编辑/王海静

上一篇:300MW机组DEH系统的控制与调试探讨 下一篇:新闻记者采访技巧的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