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时间:2022-06-29 07:17:38

优化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关注到运用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初中体育学科来讲更是如此,但是对于初中体育方面进行分层教学的研究还是较少的。因此,本人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从事多年初中体育学科教学实际入手,分三个部分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有效性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体育 分层教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一、因材施“分”

每位学生在身体形态、机能与运动素质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体育教学中不是人人都能整齐划一地发展,承认差异才能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新生入学初,根据他们参加中学生合格标准的测定等级,身体素质的达标情况,以及教师对该生运动能力素质的鉴定,可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即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以分别达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和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使教师的“教”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

同时应注意的是:分层只是手段,递进才是目的。对学生分层的目的不是给学生贴上一张固定身份特征的标签,而是为了教师提供给学生指导的依据。每一次分组都只是暂时的,按照学生在不同阶段的表现,或是每一次测验后,对于成绩有所变动的学生及时进行重新分组,做到灵活分层。

二、因材施“教”

(一)教学目标分层

在学生进行分组后,教师应当充分研究各层次的学生,制定好各层次的教学目标,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就初中体育来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差别,参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成绩和达标成绩,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各自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

例如在耐久跑中,我先将学生分成男组、女组两大类,各类里面再分成A组(优秀)、B组(中等)和C组(学困生),每组的要求和教学目标不同:C组:掌握一定的耐久跑练习方法,即耐久跑时两步一呼、两步一吸的有节奏的呼吸法,提高耐久跑的能力。对于这一组的学生,教师不应对其要求过高,主要强调动作要求,帮助学生树立信心;B组:发展耐力素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并通过小组合作,发展学生保持匀速跑的能力,提高克服“极点”的坚强意志力。他们进一步提高体育技能。

(二)教学方法分层

体育兴趣与习惯是在运动参与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因此,体育老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运动,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获得满足,在技术上所有提高。对于基本技术与战术、技能及一般身体素质系列训练,不同层次学生都以同一要求实施整体教学。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分析教材,重温某些技能,练习体会动作,达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的目的。

例如在上“篮球”课时,我先进行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再由学生分组练习,并由A组的学生对C组的学生进行示范、辅导。对于A组的学生在技术上和成绩上都要求高标准,在篮球比赛中可要求其做假动作、传切等动作,启发学生自创球性练习,培养其向“更快、更高、更强是”的目标去努力;对于B组的学生要求其掌握动作要领,比赛中尽量不出错,鼓励其与A组学生竞技;对于C组的学生,适当安排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如“抓尾巴”、“火车前进”等游戏,激发他们对篮球的兴趣,调动他们的锻炼热情。

(三)课堂练习分层

因为学生的体育水平层次不同,练习也就不能“一刀切”。因此,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水平来设计一些体育练习,通过精心编排设计分层练习,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练习可做,这既可以让学生练习得有趣,又能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这样的教学无形中营造了一种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和快乐中得到进步和发展。

例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目标:C组学生需掌握立定跳远的要领、注意事项和动作方法,对于动作反复练习;B组学生除掌握C组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动作要领之外,还应做到蹬、摆用力的协调性,包括蹬腿与摆臂的配合,收腹以及落地前伸小腿;A组学生应熟练掌握立定跳远的各个动作外,还应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和刻苦练习、同心协力的思想品质。这样,各层次的学生都有要达到的目标,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适度的锻炼,同时在一定的难度和挑战下完善自我。

三、因材施“评”

为了确保学生都能完成相应的层次目标,教师应不断地检查以及评价各层次学生的知识和技术掌握情况。就体育教学来说,教师主要通过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等方式向学生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而学生则是感受教师意图的过程中产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而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鼓励和赏识的教学氛围中能产生愉悦的情绪,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有效地、多角度地评价学生,不仅包括本层次目标额完成情况,还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进步情况,体现公平,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每一次进步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提高对体育的兴趣。

例如在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给予学生不同的要求和评价:C组的学生只要能掌握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能顺利完成“一提二蹲三跳起”,即可获得合格分数,动作标准、完成较好的可适当加分;B组的学生起评分要求在75分以上,要求从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整个过程动作标准,完成较好;对于A组学生起评分为85分以上才算合格,不仅要求其在立定跳远中的动作技术都能掌握,并且在力量、速度、灵巧方面更有所提高。

四、结语

分层教学打破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都得到了进步和收获。所以,教师应当从课程要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学法,让每个学生都发挥他们最大的空间,学有所成,保证在同一节课内既有面向全体的“合”环节,又有兼顾优秀生、学困生的“分”环节,从而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使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范汉东,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3/21

[2]陈达喜、戴相荣、赵国荣,试论初中篮球分层教学方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2/24

[3]张洪海,如何提升初中体育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09

上一篇:有线电视前端系统的设计及安装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谈怎样激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