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到,电影排片多奥秘

时间:2022-06-29 06:41:19

新年到,电影排片多奥秘

新年到,电影排片多奥秘

谁能决定我在电影院能看到什么电影?是导演?院线老板?发行公司,还是制片方?在你看到的每部电影背后,电影制片方、发行方和影院各自都有一场博弈。

MONEY+记者|郜艺

Dr. S,喜欢研究各种商家策略,精通公司和品牌吸引顾客的各种门道。他非常乐意带你去揭开生活中的商业秘密,然后为你提供建议,有时还会发你些信息bonus。所以,如果你有疑惑,尽管给他发邮件吧―dr.省略。

一部投资仅有890万的国产电影首周票房突破2个亿,远远超过了同日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没错,说的就是《失恋33天》,一个完全是因为档期创造出的票房奇迹。档期本身就是一种营销,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你是否去看这部电影。年末大片鏖战在即,Dr.S带你去看看电影排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关于上映 大片拥有一切最便利的资源

Q:相比前几年,这两年逛街好像有越来越多的电影可看了?是因为拍的电影多了吗?

A:首先,要感谢你,让这个市场在近几年飞跃增长。2008年全国的总票房只有42亿,到2010年票房就突破了100亿,院线人士预测今年将达到130亿。这不仅让许多充满热情的导演们兴奋,更让投资者们信心大增,爱上拍新片。你也应该已经听说了,煤老板也来投资拍电影了。

据国家广电总局统计,2008年有406部国产片诞生,2010年有526部,但真正上院线影片只有220部。一部分影片因为质量和内容上的种种问题没法拿到广电总局的通过令所以没法上院线,还有一些影片的发行公司因为对影片本身没有信心不敢轻易上院线,因为影片基本上只有一次上映的机会,而院线的片源很丰富,每个档期的排片都是满满的,所以发行方只能拿在手里等待合适的机会。

现在国内平均每1.5天就有新电影上映,甚至同一天会有3部影片同时上映,这对观众意味着更多的选择,但对投资者却意味着更大的风险。

番外篇

电影市场上存在着一批骗子制片人。他们很能忽悠,拿着剧本和预算找有钱的业外人士投资。明明说好是300万的预算,但还没拍完“制片人”又要追加200万的投资。理由是之前报的是拍摄预算,现在需要的是后期制作的资金。投资人这才意识到自己上当了,但也无奈,总得让影片完成,不能让300万不翼而飞。“制片人”就在这500万中大捞了一笔,更倒霉的投资人可能还要再为宣传搭进去100万。而这些影片往往素材和质量都很差,没有发行公司愿意接手,观众当然也就无缘见到这些影片。

Q:为什么有些电影很早就宣布上映日期,有些则在上映前不久才宣布?

A:很早就确定上映日期的影片有两类:一类是对票房有信心的大片,它们拥有大牌明星、导演,其制作和发行方也都非常专业,对进程很有把握,而且不用太在意同档期电影的竞争,例如目前正火的张艺谋导演的《金陵十三钗》,在年初刚开机的时候该片发行方就对媒体宣布12月16日上映。另一类是档期主题型电影,比如《全城热恋》就是冲着暑期档的;《家有喜事》系列是冲着贺岁档的,这类主题性电影都会比较早的确定上映日期。

但大多数影片还是既没有绝对信心又没有明确档期主题定位的,尤其是中小型影片,“瞻前顾后看左右”是发行公司决定这些影片上映日期的策略―看看前后有没有同类型的电影,有没有大片上映。同类型的电影如果近期内表现不错,很可能这类型电影的市场就饱和了,自己不能再跟风。同时也要评估一下双方的实力,比不过就退让,比得过就上,也许对方看到反而会调整自己的上映日期。今年的《光棍终结者》就被提前3天上映的《失恋33天》完全淹没了,不过《光棍终结者》确实是个悲剧,由于主题的限制想退让调整也没有办法。

因此,许多影片迟迟不出声,一直观望着,到最后一刻才确定上映日期,就连保利博纳的大片《大魔术师》也不例外。本来传闻其12月上映,媒体和院线之前都迫切追问,到11月底还没有回音,看来它不愿意,或者说没信心和贺岁档的大片们一决高下,并且12月15日上映的《龙门飞甲》也出自保利博纳。果然,观望之下,《大魔术师》躲开了贺岁档,最终保利博纳在12月初将上映日期定在1月12日。

Q: 为什么国产大片总一窝蜂集中在贺岁档?

A:贺岁档主要指的是12月,有时前后11月底和1月初也算进来。这段时间是一年中电影市场容量最大的,票房总量几乎是平时的两倍。许多单位都以赠送电影券和包场的方式答谢客户,慰问员工,平时不看电影的人也会去凑个热闹。而国产大片需要足够的市场容量才能回收票房。比如《金陵十三钗》投资6个亿,如果放在其它档期上,每周平均总票房只有2亿左右,就算将市场完全占领也很难盈利。

长此以往就不奇怪为什么大片都喜欢贺岁档了。因为就有了一个良性循环,观众每年都期待贺岁档,所以大片每年也必会在贺岁档出现。也许你会想,中小影片该遭殃了。事实上也并非完全如此,正所谓,大鱼能吃小鱼也能养小鱼。有些影片本来就没有期待大的票房回报,放在淡季可能也只有1000万票房,但贺岁档的市场大,总有些人不喜欢大片或是大片看过了还不过瘾的观众,令小成本影片说不定也会冲到1500万的票房。

Q:那为什么12月看不到进口片呢?

A:出于对国产片的保护,国内在12月贺岁档、国庆期间和春节期间都是不能上映进口分账大片的。但也不是禁止上映所有的进口片―进口影片被分为进口分账大片和普通进口片。分账大片每年的引进额度是20部,主要集中在暑期档。所以很可惜,国外圣诞档的大片我们总会错过。

普通进口片由于对本土票房的冲击力不大,所以没有限制,全年都可以看到。普通进口片通常由一些民营发行公司“挂名”在中影和华夏电影下发行的。由于在版权和译制上的成本就近300万,且民营发行公司的资金量也不大,留给电影的宣传预算一般不超过100万,只能上映前两周才开始宣传。因此,对于普通进口片,它们的票房更多靠口碑,而非铺天盖地的广告。除了一些全球同步上映的电影之外,档期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口碑极佳的好片如果被突然来临的大片扼杀了,那就太可惜了,因此发行公司很自然的选择避开贺岁档,“瞻前顾后看左右”也是进口片档期选择的指南。

每日排片 烂片也有多场次

Q:为什么有时同一地区(比如江浙沪)影院放的电影会不一样?

A:这和影院所在地区观众的欣赏口味有关。国内平均每个月有二十几部新片,有时同一天就有3至4部影片上映,但影院的规模有限,宣传资源也有限,不可能每一部都上,一家拥有6个放映厅500个座位的影院可能一两个月只会上十几部新片。所以影院必须揣测自己所在地区的观众的口味,迎合他们来选择放映哪些影片。影院对新片的选择将直接关系到影院的票房收入,也更直接的决定了是否给一部电影市场机会。当然,我们这里说的都是中小型影片。那影院是如何做取舍的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舆论导向。在当地媒体和网络上这部影片的宣传是否够大,是否引起了当地观众的兴趣。还有一个更直接的方式就是观众的询问电话。因此不同城市和片区的人群口味也会导致影院在选择的电影上有所差异,比如有些针对二三线城市的电影就很可能不会出现在一线城市的影院里。在影院看来,无人问津的电影就是没有商业价值的影片,就算给了它们机会也没法创造票房。

可是影院并不是总能准确把握市场的需求,如果放弃了一匹黑马,那就只能自己心痛了,所以只要有空间,影院还是会尽量多上一些影片。因此每个影院放映的电影有所不不同,如果只盯着一家影院,作为观众的你很多新电影可能就没机会看到了。所幸伴随着全国影院数量的迅速增加,几乎每一部上院线的电影都有机会参与到这个市场中。

Q:为什么只能看到影院一天的排片表?

A:五年前,你走进一家影院,可以看到三天、五天、甚至一周的排片表,而现在,你却只能看到今明两天的,甚至有些只能看到今日排片。如果你为此责怪影院的懒惰,那真是错怪它们了。事实上,正是因为影院越来越市场化,影院排片才变得勤快。现在的影院已会根据市场反馈第一时间内对排片做出调整。《失恋33天》就是个最好的例子。拿上海龙之梦影院来说,11月8日上映那天本来只安排了3场,一个厅都不到,而同天上映的《铁甲钢拳》排了15个场次。但当天一大早,影院发现《失恋33天》的预售票大大超过了《铁甲钢拳》,还接到了不少咨询《失恋33天》的电话,于是上午立刻将《失恋33天》加到8场。当天全国影院总共加了近2000场给这匹黑马!结果还是加少了,直到影院逆转了《失恋33天》和《铁甲钢拳》的场次比例。如果这电影放到五年前,影院很可能后知后觉,你也很可能要等到神棍节过后才排上队买到票,而《失恋33天》的票房也铁定会大大损失。

Q:为什么每部电影档期的长短会差很多?

A:有时候一部电影还没来得及看就下映了,有时候过了一两个月那电影还在档期上。原因你应该已经猜到了。没错,其实决定档期长短的人是你。影院是不会和你过不去的,不会将一部你不爱看的片子放在档上,也不会不满足你想看某部影片的需求,你决定票房。这就是为什么一部宣传声势并不大的《海洋》在有些影院创造了2个月的档期,超过了《变形金刚3》。但市场更多时候还是残酷的,档期的市场化让每个月都有不少“炮灰”,业内人士还专门给炮灰们起了个名字:“一日游”电影。今年10月份上映的《堵车》就是这种例子,上海龙之梦影城首映当天为其安排了3个场次,结果很不争气,两场都是空的,就连7点的黄金场上座率都不到一成,第二天该片只能被撤掉。也有些比《堵车》幸运的影片,本来也要一日游的,但发行公司通过和影院的“友好”关系硬是让影片多游了几天,挽回一些票房。这些炮灰电影往往是业外资金投资的小成本片,它们从制作到营销都没有经验,完全不了解市场规律和观众的口味。

Q: 为什么很“烂”的大片也总有很多场次?

A:对于影院来说,“烂片”是那些没有票房的片子,和口碑无关。而阵容大、市场营销做得好的电影就算被影迷大骂垃圾片,它也还是一部大片,因为连它的“烂”都能成为全城话题焦点,大家都忍不住亲自买票去鉴定下它究竟有多烂!所以影院和院线永远欢迎大片,即使大片在投资上是亏损的。比如《武侠》投资1.7个亿,票房只有1.5个亿。但对于票房市场它们依旧是重头戏。

所以无论影片本身如何,只要大片一来,影院一定会把最好的场次留给它―6个厅中有4个放映的都是大片的情况是常见的。影院最头痛的是像3月、4月和9月这样的淡季,虽然新片上映总数也有二十几部,并不亚于暑期档和贺岁档,却很少有票房有保证的大片。那时影院也摸不准哪部中小型影片会有市场,排片时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每天都在调整排片,票房却也不见亮点。影院业界对缺少大片的“淡季”有这样一句玩笑话:鸭多不生蛋。

上一篇:加盟店不简单 下一篇:淘宝店主不会告诉你的十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