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时间:2022-06-29 04:40:27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是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具体思路一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二是组织学生交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将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创新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126-01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凡是先进的教学模式,都是大量教学活动宝贵经验的结晶,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以改革教学模式带动常规教学,提高学生的智能发展,构建了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新课程中常见的有效教学模式

1.“问题―探究― 创新”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 创新”教学模式是教师指导学生将先前已获得的知识用于新的不熟悉的知识的过程。具体地说,是在特定的问题情境下,师生共同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教师的帮助和指导下通过亲身实践获得情感体验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刻地了解知识产生和获得的全过程。传统教学“重结果轻过程”,而现代教学论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科学认识的成果,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些成果与结论的获取途径与过程,让学生学会主动提出问题,大胆推测和假设,在思考、实验的基础上获得合理的结论,在探究问题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地提出问题,要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获得自我学习的动力和创新能力。

2.“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该模式适合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的教学章节中,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量力而行。 学生能够在“探究―发现―合作”中,积极地学习化学学科知识,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能力。

3.“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模式适合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

4.“教授―注入”教学模式

“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再不符合时代潮流。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材对于Na的化学性质叙述,只提供了Na与氧气、水的反应,而对于Na和可与之发生反应酸溶液、盐溶液等重要知识点,却无介绍。这对于学生学习和认识Na的化学性质,很容易导致学生认为Na只与氧气、水反应,从而错误理解为不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由于学生缺乏Na与酸溶液、盐溶液反应的知识经验,很难自己建构此方面的知识结果和系统。所以在此类章节知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注入―教授”,将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提高教学时效发挥着其不可低估的作用。

二、新课程起步阶段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材结构变化较大,多数不甚习惯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结构,而注重化学与社会和生活的联系。如在传统的教学中,钠和氯气是金属与非金属的重要代表物,是化学知识结构中的核心知识之一。老师们由于传统教学的习惯也由于它们的突出地位,因此对钠和氯气的性质的教学必然会放在非 常突出的位置,从而不知不觉中淡化了科学方法的教学。况且,元素化合物在选修的教材中没有单独的篇幅,这种处理也有其必要性。为此,由于新教材结构的重建,由过去的学科主义转变为现在比较重视人文主义,多数教师不甚习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适应。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夹生饭”现象会普遍存在

新课程化学必修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涵盖 了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方方面面;教学三维目标要求高。内容多课时紧,一节课可能在多个学习点中切换,而每个学习点在旧教材中都有其系统,现在浅尝辄止,不深不透。新课程要求学生敢于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但因为课时紧,教师往往无法展开,加上课外习题普遍要求高于教材,因此造成学生“夹生饭一锅”的现象。

3.教材不仅内容多,而且有些题目设置偏难

有些习题即使经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和老师的启发,没有足够的过渡铺垫是无法完成。

4.教学方式可能单调陈旧,课堂会缺乏活力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建立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文化,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新课程实施伊始,我们要放下尊者的架子,鼓励学生共同参与、平等互动,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了许多探究的课题。因为学生没有预期的互动能力,没有预设的学习效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因此组织交流和讨论、合作和探究次数越来越少,课堂学习的气氛又归于平静。

在新课程实施的背景下,进行有效教学,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过程教学、强化学生体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建立充足的感性认识,提供有结构的研究素材,概括上升抽象的概念,适时强化,通过复试练习和建构型复习,促使学生多角度审视结论,并把结论纳入认识结论中使之内化。推进有效教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以促进教学的有效性,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提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为目的,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的教学技术应用观。同时要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挖掘和发挥各种传统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把现代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努力把握所有教学技术手段的实用价值,积极促进各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互补,从而促进教学技术体系整体协调发展,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建军.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高中化学教学模式研究. 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02):15.

[2] 田现波. 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大众科技,2004(04):188.

上一篇:独立院校体育舞蹈选修课教学实施效果的调查与... 下一篇:教师要努力减轻学生负担 使学生快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