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时间:2022-06-29 04:08:32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摘要:为利用垫江的光照、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选用适合当地熟期的高产、高效、优质小麦杂交品种,因地制宜地采用合理的栽培技术、精耕细作、科学施肥管理并创建高产群体,获得小麦高产,实现增产增收,对农民生产加以指导。

关键词:小麦;高产;技术

小麦是我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栽培面积在小春粮食作物中居第一位。小麦的营养价值高,麦粒中蛋白质含量一般为11%-14%,是谷类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作物。麦粒中还含有多量的麦胶,面粉可制成松软、多孔、易于消化的面包、糕点等多种多样的主副食品。因而小麦是人民喜爱的细粮之一,也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食。文章主要介绍了适用于我县的小麦生产技术。

1 因地制宜选用良种

优良的小麦品种是高产稳产的内因。选种的一般原则:一是根据耕作制度,二是根据生产生态条件,三是根据自然灾害特点。应根据兴义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用良种,并做到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潜力。选用抗逆性较强、适应广的高产优质良种;且种子大小一致,无发霉变质。如内麦836、川农10号、内麦9号等。

2 提高整地质量

小麦整地的一般原则:小麦整地要求做到深耕、精细整地。提高整地质量,关键是掌握土壤宜耕性,防止烂耕烂耙。化学除草应在播种前10-15天,亩用农达200mL对水45 kg,用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

3 配方施肥

中等以上肥力田块每亩产400-450 kg 产量水平,N:13kg,P2O5:5kg,K2O:5kg。底追肥比例N肥按7︰3施用,P、K肥及有机底肥一次清。

3.1 底肥 一般每亩用人畜粪2500-3000kg,复合肥40-50kg;也可用人畜粪2500kg,碳酸氢铵30kg,磷肥30kg作底肥。

3.2 追肥

3.2.1 早施三叶肥,促根增蘖 小麦三叶前及时每亩用尿素7.5-10 kg,氯化钾10 kg,农家肥1 500 kg 窝施,促蘖早发。

3.2.2 看苗施用拔节孕穗肥 对于生长不良的弱苗,如群体偏小,叶色发黄,心叶长势不强等。每亩用尿素3-4 kg。

3.2.3扬花初期可用磷钾动力和速乐硼喷施 以利壮籽,增加粒重,提高产量。

4 适期播种,合理密植

4.1 搞好种子处理 选用2.5%适乐时种衣剂按种子量的0.2%拌种,或用20%三唑酮乳油按种子量的0.15%拌种。根病及地下虫混发地块可选用以上药剂混合拌种,用药量按单独使用的剂量。三唑酮拌种的地块播种量适当增加10%。

4.2 适期适量播种 小麦的播种期应该选在11 月上旬前播种完毕,采用0.10 m×0.20 m 的规格,每窝播种4-8 粒。播种深浅一致、下种均匀,旱作区小麦适宜的播种深度一般为3 cm,浅播压水地块宜浅,一般2 cm 左右。

4.3 旱地中厢带状种植

1.68-2.00m开厢,小麦与玉米对半分带种植,即小麦与玉米(预留行)之间带比0.84m︰0.84 m,1.00m︰1.00 m,1.16 m︰0.84 m。

5 加强田间管理

5.1 苗期管理

5.1.1 查苗补缺,匀密补稀 小麦出齐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断垄的地块,就地疏密补齐,带土移栽,栽后及时浇水,并适当补肥,以利于早发赶齐。

5.1.2 早施分蘖肥 小麦三叶期或三叶期以前。

5.1.3 灌溉排水

5.1.4 适时中耕,消除草害 第一次在开始分蘖时进行浅中耕,以松土除草为主,第二次在分蘖盛期-分蘖够数以后,进行深中耕。

5.1.5 化学调控 对旺长麦田可于小麦分蘖盛期,每亩用20%壮丰安乳油25-30mL,对水30kg,叶面喷雾,能抑制叶片伸长,促进分蘖增生和根系生长,具有明显的控旺转壮作用。

5.2 拔节孕穗期管理

5.2.1 巧施拔节、孕穗肥 一般在拔节后叶色退淡,第一节间定长,第二节间迅速伸长时施用。

5.2.2 合理灌排 小麦拔节以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旺的时期,需要大量水分。

5.2.3 化学调控 尤其是稻茬麦和优质专用小麦,应在小麦起身期,每亩用20%壮丰安乳油40-50mL,对水30-40 kg喷雾,防止小麦后期倒伏,注意不重喷、不漏喷。

5.2.4 防治病虫 主要有麦蚜、赤霉病等。

5.3 抽穗成熟期管理

5.3.1 科学浇水 对于旱茬麦田,要及时浇好抽穗扬花水。小麦扬花后大约10-15 天左右进入灌浆期,要适时浇好灌浆水,以防止根系衰老,提高千粒重。

5.3.2 叶面喷肥 后期为了防早衰,对叶片发黄有早衰趋势的麦田,要结合病虫防治,在小麦抽穗和扬花后,喷施2-3 次0.2%-0.4%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在灌浆期喷1%-2%尿素溶液,可明显提高产量和品质,并可减轻干热风危害。

5.3.3 防治病虫 于4 月中、下旬防治麦蚜、锈病、和白粉病,每亩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 g 或20%三唑酮乳油80mL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 g 或2.5%劲彪20mL 加20%三唑酮乳油75-100mL,对水40-50 kg 喷雾。预防小麦赤霉病应于小麦抽穗扬花前每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100 g,对水40 kg喷雾。

6 适时收获

在小麦蜡熟末期及时收获,优质麦注意去杂保纯,机械收获尽量减少破碎粒,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上一篇:水稻高产栽培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侧柏播种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