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初探

时间:2022-06-29 03:45:04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初探

摘要: 针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探讨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看做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的复合系统;提出了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方法。

关键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中图分类号: F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中央对小城镇发展的重视反映了时代要求,也在新型城镇化战略中起着重要作用。小城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乡村与城市的纽带,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的目标。研究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不仅可以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也有利于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实现,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价是为政府进行城镇建设提供必要的决策基础。本文在研究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础上,分析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根据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并考虑到小城镇的时空性: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地理位置的小城镇评价方法必然会不同的因素,提出适用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三种方法。

2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内涵

布伦特兰夫人在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这个报告中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可持续发展讲求“共同、协调、公平、高效”的发展,其思想内涵是一种和谐的人地关系,发展途径主要有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2]。

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是近些年可持续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小城镇是农村区域性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城乡联系的纽带,是乡镇企业集约化发展、物资集散、农村科技推广与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若将小城镇看成一个系统的话,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就是它的4个子系统,那么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就是在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小城镇这个系统能够保证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持续性是指在外部条件改变时,根据小城镇的特点,结合生态系统的承载力,调整人们对资源的需求,以达到在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人们的发展;稳定性是指小城镇各子系统在外部条件变化时能够维持各子系统间的关系,不发生突变,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协调性是指小城镇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4个子系统协调发展才能达到最优化发展。

3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一种人地关系,目的是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做出合理的评价,有利于引导小城镇和谐健康发展,评价方法的科学性是客观评价的基础,因此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的评价方法主要有定性评价方法、常规定量评价方法、多元统计评价方法、运筹学评价方法、模糊评价方法和其他评价方法[3]。根据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资源、环境4子系统,按照科学性、可操作性原则,确定三种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生态环境指数法”、“生态足迹法”4个方法。

3.1专家打分法

专家打分法是定性评价方法的一种,是通过匿名方式征询有关专家的意见,对专家意见进行统计、处理、分析和归纳,客观地综合多数专家经验与主观判断,对大量难以采用技术方法进行定量分析的因素做出合理估算,经过多轮意见征询、反馈和调整后,对债权价值和价值可实现程度进行分析的方法[4]。

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要求选定若干个评价因子,再根据这些因子制定出评价标准,然后由业内代表性专家凭着他们以往的实践经验和现有的理论基础,按照此评价标准给出各因子的评价分值,最后对其进行统计分析。这种方法简便、直观性强,计算方法简单,但是主观性强,在进行多轮统计后如果不趋于合理,应当慎重使用专家打分法结论。

3.2 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运筹学评价方法的一种,是70年代由美国运筹学家T.L.saaty提出的,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己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方法。具体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这种方法具有系统性、简洁性和所需定量数据少的特点,应用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中时,可将小城镇看成一个系统,社会、经济、资源、环境是它的4个子系统,在深入分析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有关的各个因素按照不同属性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基础上构造成对比较阵,再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得出结论。层次分析法要求评价对象的因素不能太多(一般不超过9个)[5],因此在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因素的选择上,要选取对小城镇发展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层次分析。

3.3综合指数法

综合指数法是定量评价方法的一种,将一组相同或不同指数值通过统计学处理,使不同计量单位、性质的指标值标准化,最后转化成一个综合指数,以准确地评价工作的综合水平。综合指数法应用于小城镇可持续发展时,是在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小城镇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分析,得到综合评价指数,以该指数作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的一种方法。

3.4生态足迹法

生态足迹法(Ecological footprint analysis)是加拿大生态学家William Ree等在1992年提出并在1996年由其学生wackermagel完善[6]的一种衡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生态足迹是指能够提供或消纳废物,具有一定生产能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7]。这种方法是从人对自然需求的角度,来计算需求量也就是生态足迹,同时计算自然提供给人的生态承载力,运用这种供需量的比较,从生态供需平衡的要求出发,衡量该地区的生态承载力是否满足该地区的发展,从而评价此地的发展是否可持续。

生态足迹(生态足迹需求)计算模型是:

FE=Nfe=NrjEai=NrjE(Ci/Pi)

式中,FE为总生态足迹, hm2;N为人口数;fe为人均生态足迹, hm2/人;Ci为i种商品的人均消费量;Pi为i种商品的平均产量;ai为i种交易商品折算的人均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 hm2;i为消费商品和投入的类型数;rj为均衡因子;j为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数。

小城镇生态足迹的运算可以为当地规划和决策提供信息,影响着关键资源的使用。有助于为小城镇制定可持续性目标;分析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为可持续发展进程提供战略选择;还由于生态足迹易于理解,使它成为一个很好的公众交流工具。

4结束语

上面选取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可以作为一般的评价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优缺点,需要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进行综合评价,比如选取一种方法为主,多种方法为辅,从而确保做出合理客观的评价。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小城镇之间差异性较大,应根据被评价小城镇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取适用于当地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Our common future[M]. Oxford: OxfordUniversity Press, 1987.

[2] 李崇明,丁烈云.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内涵与评价[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3-46.

[3] 王雪铭,吴瑞明.评价方法的发展与体系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9 (2):351-355.

[4]宋之杰,高晓红.一种多指标综合评价中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J].燕山大学学报,2002,26 (1):37-39.

[5] 陈衍泰,陈国宏,李美娟.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管理科学学报,2004,7 (2):69-76.

[6] 王宁,刘平,黄锡欢.生态承载力研究进展[J].生态农业科技,2004, 20 (6): 278~281, 385.

[7] 斯蔼,汤洁,林年丰等.生态足迹法在松嫩平原西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J].干旱区研究, 2005, 22 (4): 553~557.

上一篇:油田地面工程建设项目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下一篇:填充城市 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