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30 03:50:04

小城镇交通规划问题探讨

摘要: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起着重要作用,近些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猛,公路建设速度也在大大加快,区域交通条件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对城市过境交通产生显著影响,同时对小城镇总体规划设计也提出了新要求。小城镇总规设计中经常面临对过境公路如何处理的问题,本文结合某集镇规划实例论述了小城镇总规中怎样处理过境交通。

关键词:小城镇交通规划;过境交通

引言

小城镇作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文化阵地,由于规模小、经济基础薄,大多数城镇是由于交通发展而来,现如今绝大多数城镇仍依赖于过境交通的发展。过境交通对小城镇发展的引力犹如磁场,吸引着小城镇沿公路发展。这种磁性效应在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明显,小城镇高度依赖过境交通追路发展。从规划理论上,为了过境交通的顺畅应将过境交通甩出城外,禁止小城镇夹过境交通发展,所以在小城镇总体规划中常把过境交通迁至镇区外。但从实际情况看,以往由于人们对乡集镇的规划建设的忽视,导致集镇布局呈自然发展,过境公路穿越集镇,集市交易又严重影响交通,越是运输繁忙的公路干线,集镇建设发展越迅速。这些集镇形成了以过境公路干线为主的带状结构布局。过境公路在一些集镇既是交易市场又是集镇交通主要干道,所以相互干扰、相互影响的现象十分严重。

一、某镇交通系统现状

某镇镇区现状。在镇区内部,发展成了“沿街一层皮”的镇区现状布局,且镇政府等重要建筑等都位于路的两边,居民的生活和过境公路的交通基本混在一起,对今后镇区的发展影响颇大。

从规划理论上,过境公路应避开集镇,引出集镇。如果以规划年限20年发展预测,考虑集镇远期的发展规模,过境公路规划势必从集镇边缘通过,远离集镇中心,形成外环路,这样对于一个新兴的、经济比较薄弱的集镇,其规划一步到位,投资大也往往不可实施。尽管规划做了,但从领导意识、集镇经济发展上,人们往往又不愿过境公路改线,远离集镇,以免过境公路的引出而使集镇萧条,这样往往形成规划与建设两张皮,已做的规划多年来无法实施,仍然解决不了过境交通与集镇建设的相互矛盾。

二、过境交通穿越集镇的原因

过境交通穿越集镇,促进了集镇以交通运输相配套的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集镇的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同时又给过境交通带来干扰和影响。

三、过境交通的安全隐患

集镇建筑沿公路分布,沿路两侧人口密度较大,居民出行穿越的人次增多,汽车行驶速度减慢,造成交通阻塞且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特别是集镇利用过境交通公路赶集,形成马路市场。每逢赶集日人流量增大,加之沿公路摆摊设点占用公路路面,往往造成长时间交通堵塞和中断,影响了交通运输效率,又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过境交通沿线集镇,其布局多沿交通沿线两侧分布,多年来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集镇建设紧临公路建筑,距离公路红线较近。过境公路既是集镇生活性道路又是集镇交通干道,若规划进行拓宽改造,征地及拆迁费用较高,这对于经济实力比较薄弱的集镇往往不易实施。

四、小城镇空间形态发展

(一)初期阶段。由于小城镇规模小, 自身发展能力低, 主要依赖外界力量, 尤其是对过境交通依赖高。在这一阶段, 过境交通对小城镇发展的拉动力远大于制约力, 因此城镇空间形态往往呈穿心式过境公路布局。目前大多数欠发达地区的小城镇仍处于初级阶段。

(二)带状延伸期阶段。经过初级阶段的发展,小城镇已具有一定的自身发展能力,但仍需借助外界力量拓展,小城镇仍有追路发展的趋势,但同时也逐步由追路发展演变为向内的团块状发展。在这一阶段,为避免过境交通的负面效应,其往往与镇区相切而过。经过对店集镇镇区现状的分析,初步认定店集镇已经由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发展,并具有中期阶段的雏形:沿街分布大量建筑物,但基本分布在道路红线以北,并形成组团块状结构,南部仅有沿街少量建筑物。

(三)面状拓展阶段。小城镇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潜力扩张,空间形态的拓展已转为内部扩张,沿路布局造成的外部成本大大上升,对城镇进一步的发展带来的制约作用超过促进作用,逐步成为城镇空间扩张的制约因素。这一阶段,考虑小城镇的远期发展,将过境交通甩出城外,并在公路与城区用地之间预留发展用地。

五、应对过境公路问题的措施

(一)城镇平行公路发展。对于现状夹公路发展的小城镇,根据过境公路的级别及交通流量大小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设置平行辅道,城镇沿公路一侧发展。对于公路级别较高(如国道),过境交通量较大的集镇,应控制城镇夹道发展,但也不宜将公路远离城镇,可通过设置与公路平行的辅道作为镇区道路,使镇区内的内部交通与镇区外的过境交通既相隔又相通。用辅助道路有效拦截镇区交通,避免直接进入公路,以减少镇区道路与过境公路的出入口、交叉点, 避免开口过多, 人为地造成交通冲突点。二是利用公路作为外环路,带动新区滚动开发。若过境公路级别较低,交通量不大,可利用公路带动城镇新区建设滚动开发。根据城镇总体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利用公路对新区开发的强大带动力,将穿越镇区的公路段平行挪至一侧,改变原来的夹路发展为沿路一侧发展,近期新建公路可作为集镇的外环路,并预留足够的停车站场,而原来的公路段真正成为内部道路,逢赶集高峰期只作为步行街,这样既可疏通过境交通问题,又可解决集镇的内部交通, 可谓一举两得。经过一定的发展积累,过境公路带动新区发展到一定规模,再将公路迁出城外,作为新的外环路, 这样利用过境交通不断地引导城镇往规划的发展方向拓展,可分期、分步骤地带动新区滚动发展。考虑到经过镇区公路段功能的综合性和小城镇交通工具的复杂性,镇区公路段的断面设计应有别于一般公路, 同时要考虑临时停车的需要, 应适当加宽道路段面, 路宽一般12m到16m。

(二)垂直公路发展。垂直公路发展可分两种情况: 一是城镇有沿公路发展的趋势, 但过境交通量较大, 入城交通量较小,应通过设置垂直道路引导城镇向纵深发展, 控制沿公路发展。这种情况设置垂直道路主要起控制城镇沿线或跨线发展的作用。二是原镇区靠近公路但离公路有一定的距离,公路对城镇发展带动较小,城镇处于相对自发状态下的缓慢圈层发展,对这类城镇应积极构筑对外的联系通道,可通过设置入城道路与公路垂直相接,使过境交通对城镇发展的磁化作用沿入城道路渗透进来,带动入城道路两侧的土地开发,但沿公路一侧应控制一定的建筑红线作为与镇区交通的缓冲距离。这种情况设置垂直道路主要起促进和带动城镇发展的作用。

六、结论

解决过境公路穿越小城镇的问题,在道路交通规划中主要应从规划布局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可合理选择以下方法。第一公路沿小城镇边缘相切通过。当普通公路通过小城镇时,一般可将公路规划在小城镇边缘地带通过,把过境交通引至小城镇道路,为了避免设置过多的出入口,可采用设置复式道路的方式,保证公路交通的畅通和安全。第二公路与小城镇保持一定距离。公路的等级越高,经过的小城镇规模越小,则在通过该城镇的车流中入境的比重就越小,因此公路以不进入小城镇镇区为宜,小城镇镇区道路与公路的连接采取入城道路的方式。第三公路高架通过小城镇。高等级公路经过小城镇时,可采用高架公路作为过境公路,地面层道路作为城镇道路使用。

上一篇:标准不是绊脚石 下一篇:江南水乡的地域性商业街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