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开展合作学习

时间:2022-06-29 03:14:33

重视知识形成过程,开展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如何适当、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活动、交流,就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合作探究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12-0088-02

关于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特点:教师权威淡化、角色转变,学生主体性增强,学生面对面围桌而坐,在合作过程中,能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以及进行自我反省。这种合作学习方式,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有限的合作时间里全员参与,在互动中互帮互学,共同发展。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看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中仍存在一些误区。如:①小组学习目标不明确;②小组学习流于形式;③学生参与不主动;④缺乏对合作学习的价值认识;⑤缺乏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等,从而导致合作学习不能真正发挥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共同发展的优势。这些现象,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小组合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对于小组合作学习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明确任务,正确指导。

合作学习是教师发起的,这种“外部发起式”的特征决定了学生对合作目标的理解非常重要。因此,每次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应明确提出合作的目标和合作要求,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在合作活动、交流中自己要做什么,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事实上,让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知识获得深刻的认识,而且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切地领略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以及立体化平面、未知化已知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巨大威力。如今数学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数学的一些现成结果,还包括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学生就有机会通过这个过程,理解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数学概念是怎样形成的,一个数学结论是怎样获得和应用的,并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而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还需要观察各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做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建设性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同时,教师要对小组活动方式,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学习的效果以及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态度、表现等方面作出积极的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喜悦。

二、合作学习要适量、适度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组织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效率高,但并非任何时候都需要进行合作交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有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活动、交流的有效进行。为此,教师在设计小组活动、交流时,首先必须考虑这样做是否有必要。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学生的疑点及学生接受较困难的内容,一般可以结合具体内容和学生特点开展合作学习。通常我们可以组织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讨论,发现规律性知识的合作探讨,操作、实验、探究性问题的合作探究。通过设置适当的情境,再现教材中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如果不重视这个过程,就等于放弃了许多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机会,这实在是对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激励下,亲身经历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加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关键在于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我们要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而合作学习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能够独立完成的内容就无须再开展合作学习,不能为了“合作”而“合作”,为了“活动”而“活动”。

三、避免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因为学生合作意识不强,参与不够主动;可能是因为学生对合作学习内容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缺乏合作学习的环境。我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解决:

1.合理分组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兴趣、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相对平衡和合理的差异,实行优化组合。一般来讲,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一定的人数为一组(4~6人),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个最优化的合作学习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应当优、中、潜搭配,活泼、内向的搭配,这样才能使每个小组都尽可能达到学习目标,中等生、潜能生在参与过程中,在优等生的带领下自主学习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快乐。若按成绩分配可能会造成中等生、潜能生找不到问题的突破口,这样什么都没有学会,既浪费时间又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某些学生的自卑心理,达不到合作学习目的。

2.努力营造合作学习的环境

首先是公平、和谐、竞争的学习环境。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会更加活跃,探索热情才会更加高涨,合作欲望才会更加强烈,课堂才能更加生气勃勃,合作学习才会有实效。加强小组间的竞赛与交流,一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二是强化公平竞争意识,未来社会是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适者生存,我们培养的学生必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我们的培养方向,指导我们的日常工作。在各小组的发言过程中也可以训练他们的口才,使他们的演讲能力、辩论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和认识,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

其次是平稳的心理环境。在合作过程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努力营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鼓舞,把学生当作朋友、知己,多一些理解、鼓励、宽容。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组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信任,逐步形成流畅、和谐、默契的学习环境。

再次是时空环境。在平时的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进行活动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教师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会浪费时间,教师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蜒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重形式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的发挥。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但它还处于探索阶段,如何真正实行有效合作学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上一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 下一篇:小议投手在特殊局面下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