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例谈

时间:2022-06-29 01:34:11

高中生物探究性实验教学例谈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高中生物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探究效率,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资源的不断完善,现在的实验教学越来越体现新课程理念。下面以具体的实验为例,谈一下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点滴做法。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这个实验是传统生物实验。过去教学中多为验证性实验,简单易懂。而今进行的“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的探究,教师对实验原理给予简要引导和说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对叶绿体色素的种类有个初步的了解,但没有亲手提取过各种色素。因此,学生对亲自提取色素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和渴望。

1 教师结合实际出示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探究目的

通过实验探索使学生学会提取、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方法,能合理地完成操作过程;探究叶绿体中的色素的种类、颜色及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比较;提高观察、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学会对本实验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做出正确的评价和分析,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先通过提问引入课题。要求学生思考:高等植物的叶绿体为什么能进行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呢?学生结合前面学过的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分布说出: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吸收传递和转化光能。

教师适当引导:以前我们学的色素的种类只是大体上分的,那么叶绿体中具体有那几种色素呢?都是什么颜色呢?今天我们就亲自通过实验探索来弄清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颜色。通过引入,引导学生虽然不知道叶绿体中色素的具体种类,相信通过自己的探究能够明白其中的理论知识。

2 实验探究过程

分组实验一: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

1)师生共同分析下列问题:哪种植物什么部分做实验材料最好?色素分布于叶肉细胞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怎样将色素提取出来呢?要想将色素提取出来,必须将细胞弄破,怎样弄破细胞而又不破坏色素分子呢?色素是哪种物质,怎样将色素溶解出来呢?

2)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科学探究的正确方法:弄破细胞用研磨法;色素是有机物,必须溶解于有机溶剂,常用的有机溶剂有酒精、丙酮;要想研磨充分可以加适量二氧化硅;不破坏色素分子加适量碳酸钙;等等。这些实验过程涉及的问题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通过教师引导由学生探究得出的,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实验的操作。学生探究实验过程,此时教师要巡视学生实验操作的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操作,使学生在科学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4)实验结果的分析。学生操作结束,要求学生对得到的滤液进行比较,会发现有的学生得到的滤液很浅。经分析得出结论:选用的绿叶数量少,叶片剪切块过大,研磨不充分,丙酮加的过量等,都可是滤液颜色很浅的原因。

分组实验二:滤液中色素的分离

1)师生共同分析下列问题:从我们得到的滤液看,能知道含有几种色素吗?要想知道含有几种色素应该怎么办?要想把不同的色素分离出来,怎样操作?用什么药品能到达实验的目的?

学生会想出很多方法,对于不恰当的方法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得出正确的方法。如单纯从滤液看,根本不知道色素的种类,要想弄清楚色素的种类,必须把滤液中的色素分离出来,经过观察颜色才能确定;分离色素,根据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从而分布在滤纸的不同部位,也就将不同色素分离开了。

2)实验操作。教师强调一些注意事项,学生开始实验探究,教师要巡视学生实验操作过程,及时纠正不规范的操作,对共性问题及时更正。

3)实验结果的分析。

①正确结果的分析。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的探究结论,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这个教学环节的组织程序是:让学生准确地描述出滤纸条上各条色素带的色泽;说出滤纸条上各种色素名称及含量对比。

②错误的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不明显,分辨不出色素带的颜色种类。师生共同分析原因,可能是滤液细线划得不规范或滤液细线触到层析液等原因。

3 教学反思

1)本节课设计中,变学生的验证性实验为探索性实验,贯穿于教学实验中,实验原理和方法都是由学生自主探究得到的。通过这一方法的改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实验素养。

2)本节课的教学中,注重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每一个问题都由教师引导提出,再经过师生的共同分析使学生明确实验原理和方法,并对探索的思路予以启发和引导。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是主动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本节课将新授内容和实验融为一体,边讲边实验,边实验边分析结果,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创造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4 特色实验探究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走进高中生物课堂。通过多年的探究,很多学生能够亲手接种无菌苗,并成功培育出矮牵牛、紫罗兰、百合等大量的苗木,从师生对组培的朦胧、神秘,到师生的熟练操作、进行课题研究,遇到过许多困难,有过许多困惑,同时也总结出许多经验,取得一点点成绩。

4.1 学生兴趣小组的建立及活动开展

利用双周二下午七、八节时间,每班找4个有兴趣又有责任心的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先让兴趣小组的学生了解整个组培实验流程,根据学生兴趣爱好,自己选择课题。通过几个学期的探究,如今兴趣小组学生已经能独立配母液、熬培养基,通过上网查找培养基配方,调配激素比例、pH值等,分组实验时还能像教师一样示范指导。

4.2 学生分组实验已成模式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由两位教师配合授课:首先由一名教师在组培室对面的实验室,利用多媒体讲述理论知识,重点讲接种方法,并演示母液配制、培养基的熬制和分装;讲完后,学生分组进行接种实验,课外活动小组学生指导接种方法。在第一、二组学生接种的过程中,第三、四组学生先整理教学案,总结培养基的成分,思考植物体细胞发育成完整植株需要的条件,看资料分析,总结影响植物组织培养的因素等;在第三、四组学生接种的过程中,第一、二组学生重复上述内容。所有学生都接种完成后,共同进行问题探究,并完成巩固练习——高考真题,提升应用能力。

4.3 在实验中不断摸索、改进和提高

1)充分利用未凝固的培养基。第一次配培养基时,因pH值调得偏低未凝固,就毫不犹豫地倒掉了;还有一次配百合培养基,虽然成膏体但仍能流动,而分组实验马上就要开始,来不及配新培养基,临时决定接种不敏感的烟草,结果长势良好。

2)桶装水代替蒸馏水。开始用凉白开水配母液和培养基,但接种苗感染严重。如果实验室没配蒸馏水机,可以用桶装水代替蒸馏水,既经济效果又很好。

总之,探究性实验教学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素养,教师就应该大胆放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到探究活动中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承纯.《叶绿体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教学探索[EB/

OL].http:///blog2012.aspx?bid=

1102482.

上一篇:无法抹去的记忆 下一篇:例谈信息技术背景下的有效音乐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