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华:一个女监狱长的琴心剑胆

时间:2022-06-29 12:31:36

李瑞华:一个女监狱长的琴心剑胆

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几次落泪,她说她是一个爱哭的女人;两天内绝对不重复穿相同的衣服,每天都精心打扮,她说她是一个爱漂亮的女人;面对困难、面对压力她总能迎难而上、圆满解决,她说她是一个坚强的女人……

温情李瑞华

2003年9月10日,清晨,北京女子监狱的门口。李瑞华不时低头看看表,脸上掩饰不住焦急和激动。

“快到了吧?希望他们母子的这次重逢,能让他们都重新振作起来。”

此时,京津高速公路上,一辆载着一位特殊犯人的警车疾驰而过……

警车终于停了。李瑞华亲自迎了上去。车上下来的小伙子拄着双拐,神情倦怠地看了李瑞华一眼,很快低下头,一句话不说。

“王亮(化名)你好,我是北京女子监狱的监狱长李瑞华。”

小伙子依然没有抬头。

“振作一点!可不可以把你的双拐扔掉?你母亲若看到你现在的样子肯定会很伤心的。放心,有我们在后面,我们会扶着你的。”

王亮犹豫了一下,慢慢松开手中的双拐,旁边的工作人员理解地上前扶住他。

看着前面王亮一瘸一拐的背影,李瑞华一阵心酸。这孩子的境遇确实让人同情。13岁那年,母亲李英(化名)因跟丈夫涉嫌杀人被判无期,王亮沦为孤儿。缺少父母管教的他,没多久也走上了犯罪道路,因抢劫,被判入狱7年。

儿子王亮的遭遇,李英的家人还没敢告诉她实情。但儿子如此长时间没来探望,这让李英隐隐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她的情绪一度失控,波动很大,细心的狱警很快察觉,及时地做了狱情分析,并报告给李瑞华。

“要想稳住李英的情绪,必须要找到她儿子的下落。”李瑞华很明白。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得知王亮当时被关押在天津清河分局监狱。而李瑞华还了解到,当时的王亮在监狱根本不配合改造,甚至常常有自残行为,如今竟到了只能依靠双拐行走的地步。

“我也是女人,我也有儿子,所以,我能理解作为母亲不能与儿子相见的苦楚。而对于儿子,失去母爱的滋味也是让人心痛的。”

为了拯救这对母子,李瑞华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他们见面!

这个决定让很多人惊讶。

“这个决定确实比较大胆,也很有难度。因为,当时两名犯人是在不同地方的两个不同监狱服刑,如果让他们相见,麻烦不说,路上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一旦出了什么意外,后果不堪设想。”

所有的后果,李瑞华都心如明镜,但她还是坚定自己的想法。经过努力,李瑞华终于给这对母子争取到了见面的机会。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短短的50米,扔掉了双拐的王亮走了大半个小时。当母子俩抱头痛哭的刹那,所有在场的人都被震撼了。至今,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李瑞华还是禁不住热泪盈眶。

事实证明,李瑞华的决定是正确的。

母子俩见面回去以后,竟然像换了人一样,都积极接受改造,王亮更是彻底扔掉了双拐,并经常给李瑞华写信,把她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在执行法律和制度上,李瑞华是坚决的,但是在教育管理、维护犯人合法权益上,她又是温情的。

改革派女监狱长

在北京女子监狱,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每名服刑人员过生日那天,都会吃到一碗长寿面;假日里,服刑人员可以化淡妆,和亲友见面;平时,服刑人员可以染发,夜间休息时间可以穿睡衣;劳动时,有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放送;劳动中间休息的时候,要做眼睛保健操解除疲劳……

你很难想到,其实这些“不成文”的规定,都是李瑞华争取来的。

有一年大年初一,监狱组织部分犯人与亲属们一同吃团聚餐。李瑞华按照惯例,又到分监区巡视。在一个分监区,她发现有一名犯人正在监舍里掉眼泪。

“大过年的,为什么哭啊?”李瑞华走过去,关切地问。

“我想我闺女。”这名犯人哽咽着说。

原来,这名犯人入狱后,丈夫跟她离了婚,还不让女儿来监狱看她。失去丈夫和家庭的她,更加想念自己的女儿,每当看到别的犯人和家里人团聚,她都会躲在监舍里哭。“情绪上波动很大,自然影响了她的改造。”

李瑞华立即安排监狱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干警,帮助这名犯人疏导心理、平稳情绪。同时,又安排分监区的干警联系上了这名犯人的前夫,经过几次于法、于情、于理的开导,终于使这名犯人见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儿。会见那天,这名犯人哭了,李瑞华也哭了。

看到又一名犯人从心理阴影中走出,李瑞华由衷地高兴。而高兴之余,又有了深一层的思考。“只有尽可能地减少犯人对子女的思念,让她们多与子女交流,才能更好地调动这些犯人改造的积极性。”

于是,北京女子监狱又有了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凡是在寒暑假期间有孩子提出要与母亲见面的,一律批准。还把母亲节、儿童节等与女性有关的特殊节日也定为会见日。

“服刑人员首先是人,是女人,然后才是犯人。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把她们当作人来对待,尊重她们的人格,满足她们人性的需求。”

“其实我跟很多人一样,看她们的犯罪材料时,也十分痛恨,觉得把有些人枪毙了都不为过。但是,再想想,她们终究是要回归社会的,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她们改造好,而不是仇视她们。”说到这里,李瑞华坚韧的眼神里,充溢着温情。

历来,在监狱里,服刑人员无论男女穿的布鞋全都是一样的有松紧带的“懒汉鞋”。对于女子来说,这宽宽松松的布鞋穿上后,不仅走路不方便,而且很不美观。李瑞华了解到,很多服刑人员都希望穿上自己的布鞋。

“从女性犯人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看,这合情合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女人,对美的事物有天生的敏感,犯人也不例外。千万不要以为他们是犯人,就不爱美。”

于是,李瑞华果敢地提出:“改良布鞋款式,准许犯人穿一带式布鞋。”50多年来,女性犯人同男性犯人一直穿同样款式布鞋。李瑞华的举动一下子改变了这段历史。“当女犯们穿上庄严美观的一带式布鞋后,是从心里边高兴,自然也更加配合改造。”

鼓励女干警爱美

监狱,对于局外人来说,是一个庄严而又神秘的地方。然而,北京女子监狱怎么看都透着那么一点温馨。黄色红底的小楼、规划整齐的绿草坪、还有宽阔的操场……

这座成立于1999年的北京女子监狱,是北京惟一一所集中关押成年女性犯人的监狱。现有干警三百余人,服刑人员近千人。2003年,李瑞华被任命为女子监狱党委书记、监狱长。

女监的干警队伍,是一支特殊的队伍,女干警占到86%,而且青年干警居多,正是这三百余名干警将这一温馨保留了下来。

“我们是监狱的人民警察,警察职责不分男女,责任都是一样的。监狱为什么不可以是温馨的?”这真实朴素的话语是李瑞华的认识,也是她的誓言。

开始有的干警不太理解,认为在犯人面前如果不表现出十足的威严,就不会对犯人产生威慑力。对于这种认识,李瑞华打了个比方。“中医讲究‘仁心仁术’,是说一名医生,首先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干警改造犯人,就像医生拯救病人一样,同样也要有一颗以人为本的‘仁心’,只有在干警与犯人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才能调动她们的积极性,才能真正改造好她们。

干警执法与犯人改造之间需要和谐,监狱领导与监狱干警之间以及监狱整体的氛围同样需要和谐,李瑞华用实际行动影响着每一位干警。

“我们的干警很辛苦,24小时轮换值班。服刑人员六点半出操,我们的干警五点多就得起床。服刑人员一天8个小时的劳动,我们干警都要在场监督。晚饭后,服刑人员看完电视就可以睡觉了,我们的干警还要在监控室值班,一夜不能休息。”

李瑞华也从不吝啬表扬干警,鼓励的话常常挂在嘴边,让大家倍感亲切。在她的倡议下,监狱为全体女干警配发了工作期间的发卡,女干警们戴着美观得体的发卡上岗,既整齐划一,又凸显出女性干警的美丽和英姿勃发。

“下班的时候,我经常站在窗口看我们的干警换上便装离开的样子,如果发现谁穿得漂亮,第二天我会专门表扬她。无论是在岗位上,还是回到家里。我们的干警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连续5年没跟家人一起过年

李瑞华生在一个政法世家。父亲是个老公安,哥哥姐姐也都在政法部门工作。

父亲的正直无私从小就给李瑞华留下深刻的印象,影响了她的一生。当年报考的时候,就是按照父亲的意思,李瑞华报考了监狱专业。这一干就是二十多年。

父亲的爱是深沉的,然而,令李瑞华痛心的是,她居然在父亲弥留之际,因工作没有及时赶回去,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眼。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最后一次见到父亲时他说的话。他只问了我一句:进步了吗?”

“今年我成为十七大代表,可惜父亲已经看不到了。”李瑞华哽咽着。

然而,不幸接踵而至。一次开会结束,李瑞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双手紧紧捂住自己的脸,泪水一滴滴地从指缝中流出。原来,开会时她接到了姐姐的电话,得知母亲病危。在母亲生病卧床的二十多年里,她不能经常在病床前看护,可她正是母亲最疼爱的小女儿啊!

当大家催促她赶快回家时,她却摇摇头。“下午,我还要主持个会议。”等她处理完工作赶到医院时,母亲已陷入深度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

“以前,我周末回家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给母亲喂饭。有一段时间,母亲特别喜欢吃鱼,所以,每次回家我都给母亲做鱼。然后,一点点地把鱼刺挑出来,喂到母亲的嘴里。那一刻,我觉得真的很幸福。”李瑞华再一次哽咽。

在家庭方面,李瑞华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母亲常年卧病在床,李瑞华很少有时间来陪护。这一切都落在了她的哥哥姐姐身上了。她深感愧疚。然而,正是家人们一如既往的支持,李瑞华才有更多的时间管理监狱方面的事务,做出更多的成绩。

“我已经连续5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年了。孩子从来没有埋怨过我 ,还经常安慰我。每年我过生日,孩子都会送我一束花。可是,我欠孩子的太多了。”说着说着,李瑞华的眼泪又掉了下来。

短短几个小时的采访,李瑞华5次落泪。可能在一般人的眼里,在电影电视里,监狱长都表情严肃、不苟言笑。然而,无论是谈到服刑人员,还是自己的家人,李瑞华的每一抹笑声,每一滴泪水,都是那么自然、真实。

上一篇:神剪快刀张长俊 下一篇:蔡国庆:演绎星光下的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