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剪快刀张长俊

时间:2022-08-29 11:37:39

他是一个普通农民,一次偶然的机会,发现剪纸的魅力。他千方百计拜名师学艺,成为国内外有名的“神剪快刀”。他出名了,成为大学里的客座教授;他发财了,“山花剪纸厂”引得财源滚滚来。他一发而不可收,把剪纸生意做进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

偶遇剪纸

今年41岁的张长俊,是山东省宁津县保店镇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17岁那年,因为家庭贫困,他高中毕业后就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在庄稼地里干活儿的那几个月,是他最难熬的时光。他不想就这样度过一生,拧着性子向父亲要求摞下锄头去学木工活儿。父亲明白好胜要强的儿子心里的苦,就答应了他的请求。

深知生活艰难的张长俊,非常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初学木工的那一年,他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得淋漓尽致,早他一年入门的师兄做起工来都没他窍门多、活精细。因此,别人要学三年的木工,他只学了一年就被师父恩准“下山”。转眼到了1989年,经过五六年的锻炼,张长俊的木工手艺已经炉火纯青,闻名方圆几百里。这年秋天,镇上的党委书记亲自找到张长俊,问他想不想承包镇上因经营不善而面临倒闭的木器厂。张长俊当即表态同意承包,通过多方筹集启动资金,很顺利地盘活了这家濒临倒闭的木器厂。

这时的张长俊对剪纸还是一窍不通。直到1990年夏天,他出差到辽宁省葫芦岛销售办公桌椅,偶然看到路边有一位70多岁的老妇人在剪纸,现剪现卖。老人剪的东西很多,有喜花、团花、花鸟、脸谱、人物等,一张剪纸售价少则五毛,多则五元,路边观看和购买的人络绎不绝。张长俊在一旁看得入了迷,这是他第一次见识剪纸艺术的神奇。凭借一把剪刀、几张纸片,就可以不受时间、场地的影响和限制,就可以挣钱养家。而且,这门手艺不仅能挣钱,还可以愉悦身心,获得美术创作的成就感。“太神奇了!”张长俊兴奋不已。当即,花了近百元钱买了二十多张剪纸,顾不得天气炎热,兴致勃勃地回宾馆观赏研究去了。

从葫芦岛回来后,张长俊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自己对剪纸已经魂牵梦绕了。虽然木器厂效益还不错,但要想有更大的发展很困难,而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则蕴藏着很大的商机。他从小就酷爱美术,从事剪纸创作也正好能圆少年时代的梦想。他慎重地考虑了好几天,决定转行做剪纸生意。

对于剪纸,他是个“门外汉”。别说自己这个大男人没摸过,就连周围村庄的妇女也都没这个爱好。可张长俊不怕,他四处打听剪纸方面的技术和专家。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天,终于他碰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贵人”。这个人就是中国剪纸学会的发起人之一和首届会长、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仉凤皋先生。他与张长俊恰好是同乡。凭着这一层关系,张长俊决定登门拜师。起初,为人谨慎、治学严谨的仉凤皋看到他只是一个具有高中文化的农民,顾虑很多,对于他拜师的请求表现得很是冷淡。张长俊并不灰心,尽管他工作繁忙,但一有时间就赶到天津,反复向仉凤皋说明:他学剪纸一定会促进这项民间艺术的发展,一定会将老师的剪纸艺术发扬光大。最后一次,他看仉凤皋先生还不答应,就“扑通”一声跪到了地上,流着泪说:“要是您不答应,我就跪在这里不起来了!”被他的真诚感动了,仉凤皋先生答应对他无偿扶持三年,并用激将法对他说:“三年后,只有你技术学好了,我才承认你这个徒弟!”

有了仉凤皋先生手把手的传授和无偿赠送的剪刀、刻刀、腊盘等工具,张长俊开始甩开膀子大干起来。他先后投入五万多元用于购买染纸机、压纸机、晒图机、切纸机等生产设备,多次到四川、浙江等地考察原料,到上海、广州、昆明等地考察市场。最初的几年,他白天忙业务,晚上忙设计,常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正是靠这种勤奋刻苦的精神和毅力,他在剪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

“剪”成的客座教授

长期走南闯北的经历大大丰富了张长俊剪纸作品的题材。他把北方的农村生活、风土人情与江南的山水民居、迷人风光变通地融为一体,风格明快细腻、线条流畅、刀味突出、构图巧妙、装饰味浓,一幅幅图案意寓深遂,妙趣横生、方寸之地纳万千气象,每一幅剪纸作品都是一首最佳的空间和视觉交响曲。几年的刻苦磨练,他的剪纸艺术水平取得了很大提高,被国内外的同行和朋友誉为“神剪快刀”。

张长俊在当地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每年他都应邀在家乡德州及济南、曲阜等地举办个人剪纸作品展,每次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1999年5月,他被山东工艺美院邀请去给大学生上民艺选修课,一上就是半个月。剪纸这种民间艺术,在大学课堂里引起了骚动。看着一张张纸片,在张长俊的妙手下,成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学生们痴迷又兴奋。那段时间,他这个农民在真正的艺术殿堂里风光到了极点。之后,张长俊又被山东大学等一些著名院校邀请去给学生上剪纸讲座。他把自己对剪纸艺术的感悟传授给了学生们,让更多的年轻人爱上了这门民间艺术。

张长俊所在的德州市,每年都要举办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这是当地最隆重的盛会,每个企业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把自己的产品推向更大的市场。在强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张长俊的剪纸却显得“分外香”,每年都在主办方的邀请之列,原因是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连外国人都非常喜欢,为当地赚取了相当多的外汇。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剪纸也开始进入艺术品市场,成为一种独特的商品。在这种情况下,张长俊的“山花剪纸厂”应运而生,这也正好与他当初涉足剪纸艺术的想法相契合。张长俊本人是剪纸行家,老师仉凤皋是著名艺术家,他又广邀全国各地的剪纸名家为他制作设计稿,有了坚实的技术后盾,再加上当地政府大力扶持,剪纸厂办得有声有色。

张长俊的山花剪纸厂是全国惟一由中国剪纸学会扶持和指导的厂家,既生产传统的剪纸产品,又生产有时代特色的新剪纸,还有部分作品被制作成挂历、年画、贺年卡、书票等。在剪纸厂的管理模式上,张长俊采用既分散又集中的形式,只有在接到订单时,才实行集中管理、流水作业。在没订单的情况下,山花剪纸厂每年销售纯收入达到15万元。山花剪纸厂不但为张长俊本人带来丰厚的回报,而且也成为当地的一个新兴产业,促进了农民增收。

把生意做进北京奥运会

张长俊在剪纸这条道路上挥汗耕耘,以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在中国剪纸艺术的舞台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他的剪纸厂不仅是鲁北惟一的一家,而且在华北地区也算得上是起步最晚、发展最快、花色品种最全的剪纸厂。在发展企业的同时,张长俊即使在最繁忙的时候,也从未停止过剪纸创作。近几年,他有80多幅作品在各级报刊杂志上发表,有20多幅作品在民俗艺术节和艺术大赛中获奖;他的代表作《神龙千禧》以及他和济南市知名民间剪纸艺术家阎铁鲁先生合作设计的《名人》、《洛神赋图》等三幅作品,荣获文化部举办的民间剪纸艺术大赛一等奖,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03年4月,他应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组委会的委托,就自己从事剪纸创作和创建山花剪纸厂的经历向组委会作了书面报告。他的剪纸作品被销往中国文化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国内许多单位,同时远销韩国、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国家,以其制作精良、适应性强而受到国内外友人的青睐。

对此,张长俊并不满意,他对自己的剪纸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花样不断翻新的同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发出旅游纪念、工艺装潢、家庭装饰等新产品,包装档次也有了较大提高。为增加剪纸的销售,张长俊还在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等二十多个城市和多个旅游景点设立分销处,把成长于民间的剪纸变成了馈赠亲朋好友及海外宾朋的高级礼品,变成了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几年来,张长俊获得了多项令人羡慕的荣誉:中国剪纸学会会员、山东省民俗研究会会员、孔府文化交流中心主任……

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巨大商机,他又表现了睿智和机敏。2007年春节刚过,张长俊就找到我国已故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的夫人廖静文女士,由她牵头,从北京奥委会争取到五幅剪纸作品的设计权。2007年3月23日,张长俊接到北京奥委会的通知,由他独自设计制作的《龙腾九宵》、《古韵今声》、《国旗》、《舞动的北京》、《彩五环》五幅作品全部通过审查。正式授权书下来后,即可组织30万套订单剪纸的生产。谈到这些,张长俊高兴得眉飞色舞,他说:“2008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是百年难逢的盛事,我要充分利用这次机会让剪纸艺术走向世界,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古老的剪纸艺术!”

上一篇:崔忠鹏:淘宝“口袋音乐” 下一篇:李瑞华:一个女监狱长的琴心剑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