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280例心理护理

时间:2022-06-29 12:09:17

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280例心理护理

摘 要 目的:探讨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干预效果,以便为建立社区高血压病患者综合治疗模式和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心身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对社区确诊的28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发病因素及心理护理措施进行了总结与分析。结果: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抑郁和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中青年人,但通过有效的心理护理,缓解了患者的紧张情绪,纠正了不良遵医行为模式。结论:高血压发病原因大多与社会、肥胖和心理因素等有关,所以重视社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水平。

关键词 中青年高血压 社区 心理干预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1]。近年来我国中青年高血压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且因年轻人对待疾病的认识不同,多表现为焦虑和抑郁心理,这种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因此我社区中心在对28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实施了相应的心理干预,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选择的280例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均为我社区中心2009年8月~2011年2月经各项检查而确诊的患者。男155例,女125例,年龄22~43岁,平均32.6岁。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的有204例,中职文化的有42例,小学文化有34例。这些患者神志清楚,且均属于愿意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的高血压病患者。

发病原因:①情绪与职业因素:过度精神紧张和脑力劳动者及在刺激性较大工作环境作业的人,极易患高血压病;②遗传因素: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有50%高血压家族史者,易患高血压;③食盐因素:食盐过多,且每日食盐>5g者,患高血压病几率会增大;④肥胖因素:中青年超体重者,高血压病发病率是正常人的2~6倍。

方法:采用口头或书面及放映录象的形式,为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讲解疾病的发病因素、药物治疗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并正确评估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饮食规律、作息时间及文化程度等。

护 理

一般护理:对患者血压较高或症状明显者,告知其保持充足的睡眠,便于高血压的恢复。在采用药物治疗后,待血压稳定和无明显脏器功能损害者,可指导适当体育活动,但不宜长期静坐或卧床[2]。居住环境要安静与舒适,睡前和晨起饮一杯蜂蜜水,有利于肠道(合有糖尿病的除外)。切忌用力排便,必要时可使用剂或缓泻剂。对于血压不稳定者,应每日测血压2次,如发现血压急剧升高,应立即通知医生快速降压处理。

心理护理:高血压是一种心身疾病,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都有重要的影响。针对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焦虑等症状,护理人员必须及时了解患者的性格和有无引起精神紧张的因素,并及时给予心理安慰。详细向患者讲解发病的诱因和特点,同时指导家属要避免各种导致患者精神紧张的因素,多给予患者鼓励,保持其情绪的稳定,树立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要教会患者放松疗法,加强自我修养和自我心理调整,保持乐观情绪,尽量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和矛盾冲突[3],以消除心理紧张因素,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对有失眠或精神紧张者,在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同时,还应严密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

不遵医行为的指导:高血压的治疗和控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4],但往往一些文化素质较低的患者缺乏对高血压病需要长期治疗的了解,对服药控制疾病的发展没有充分的认识,因此他们只在血压升高时服药,而血压降至正常时就停止服药,造成了对服药治疗的随意性。针对这种现象,护理人员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让他们知道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衰竭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而且吸烟与饮酒都会使血压升高,可通过血流动力学改变,使脑动脉血管壁变薄,进而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加速动脉瘤的增大和破裂[5],而致死亡。告知患者只要按照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一些并发症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饮食指导:指导应食用低热量、低脂肪、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多食用蔬菜及水果,避免食含盐量高的食物。因为高盐饮食摄入可引起水钠潴溜,而低盐饮食对部分患者可起到良好的降压作用。注意对合并有心力衰竭患者钠盐摄入量更要严格控制。

讨 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高血压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目前已成为全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一般来讲,高血压与遗传、体重、饮食、精神和心理等因素有关,但由于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及肥胖等,从而导致了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越来越多。本组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使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对自身的疾病治疗与预防有了全面的了解,强化了患者自我保健的意识,掌握了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懂得了合理安排生活节奏和饮食结构,改变了患者的不良遵医行为,缓解了焦虑紧张情绪,有效控制了血压的变化,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谢毅.内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5. 2 马乃云.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中国中医药资讯,2009,1(2):250. 3 张艳华.高血压病患者的自我护理.中国医药指南,2010,8(9):136. 4 马韶红,吴士玲,谭杰.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和护理管理.中外医学研究,2010,8(6):151. 5 Juvela S.Cigarette 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 as risk factors for aneu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troke,1993,24(5):639-646.

上一篇:选择性动脉栓塞治疗肝巨大血管瘤的护理 下一篇:消化性溃疡病人的细节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