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快乐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时间:2022-06-29 10:46:09

浅论快乐体育教学的必要性

“快乐体育”一词的最早出现是第24届东京“全国体育学习研究协议会”上,而“快乐体育”教学思想产生的萌芽则是诞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2个战败国――德国和日本。众所周知,德、日两国在国民个性方面均是以严谨、认真著称,他们的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塑造出民族个性中的自我奋斗、百折不挠,在当时饱受战争摧残的历史大背景下,迫切需要在下一代教育中予以恢复与振作,快乐体育的教学思想也就迎运而生了。因此,快乐体育思想是时展的产物和时代精神的反映。在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快乐体育课”必将成为今后我国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

首先,体育课教学的过程本身应是快乐、有吸引力的。“寓教于乐”就是要促进学生乐于进行体育学习,学生的运动欲求得到满足了,自然就会产生参与的乐趣,运动欲求的需求越高、越明确,得到满足后获得的喜悦也就越大,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因此,我们在进行体育课堂教学设计就必须以能使学生自发、自主地参与课堂活动,享受运动乐趣为出发点,“课伊始、趣已生;课进行、趣正浓;课结束、趣尤存”,从而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学校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其对运动项目的选择不一,进而表现出对运动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存在着倾向性差异。快乐体育的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挖掘从事运动项目的潜力,提高参与运动的乐趣,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使得学生的心智和能力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再者,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我们注重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强调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积极性、兴趣性和参与性,导致了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不能让学生体验到满足需要的乐趣。快乐体育教学强调的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积极地鼓励、引导学生,激发和维持学生对体育运动项目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年米卢的“快乐足球”理论在中国创造的神话,一夜之间让中国足球成为国人关注的焦点,“快乐足球”一词也成了家喻户晓的口头禅。如果说“快乐足球”能让中国足球成为国人扬眉吐气的象征,那么快乐体育同样也能为我们的体育教学带来欢愉乐学的新风。只要我们激发和引导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寓教于乐,充分重视和发扬学生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就能提高教学质量,全面促使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上一篇:怎样提高高中物理实验的教学 下一篇: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