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规划建设的思考(对肇庆牌坊广场规划设计分析)

时间:2022-06-29 10:27:07

城市广场规划建设的思考(对肇庆牌坊广场规划设计分析)

城市广场规划建设的思考(对肇庆牌坊广场规划设计分析)

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并通过分析肇庆市牌坊广场的规划设计构想进行了论证。

关键词:城市广场规划设计

一、引言

城市广场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空间。故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标志,是城市的名片。因此,规划设计好城市广场,对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尤为重要。城市广场通常是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是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被誉为“城市客厅”的城市广场上可进行集会、交通集散、居民游览休息、商业服务及文化宣传等活动。城市广场作为开放空间,有一定的规模要求、特征和要素。围绕一定主题配置的设施、建筑或道路的空间围合以及公共活动场地是构成城市广场的三大要素。按照广场的主要功能、用途及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出的位置分类可分为集会游行广场(其中包括市民广场、纪念性广场、生活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

二、城市广场规划面积大小和与周边建筑的规划设计比例

1、城市广场的面积

城市广场面积大小的确定,一般来说,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应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片面地追求大广场是错误的。大广场不仅在经济上花费巨大,而且在使用上也不方便;同时,广场尺寸不宜人,也很难设计出好的艺术效果,缺乏活力和亲和力。故此建议:小城市中心广场的面积一般在1~2公顷,大中城市中心广场面积在3.0-4.0公顷,如有必要可以再大一些。至于交通广场,面积大小取决于交通量的大小、车流运行规律和交通组织方式等;集会游行广场,取决于集会时需要容纳的最多人数;影剧院、体育馆、展览观前的集散广场,取决于在许可的集聚和疏散时间内能满足人流与车流的组织与通过。此外,广场面积和应满足相应的附属设施,如停车场、绿化种植、公用设施等。观赏要求方面还应考虑人们在广场上,对广场上主体建筑有良好的视线、视距。在体形高大的建筑物的主要立面方向,宜相应地配置较大的广场。

(2)、城市广场与周边建筑规划设计比例

广场与周边建筑的比例尺度首先要说是没有定式的。一般来说,广场四周建筑物低,广场显得开阔、通透。广场四周建筑物高,处于高宽比1:2左右时,广场更显得有内聚感。此外,广场四周建筑物少,绿化多,广场显得广阔、通透;广场四周布满,广场显得封闭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天安门广场的宽为500米,两侧的建筑,如人民大会堂、革命历史博物馆的高度均在30-40米之间,其高宽之比约为1:2左右。这样的比例使人感到开阔。但由于广场中央布置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大型喷泉、灯柱、栏杆、花坛、草地,特别又建立了纪念堂,丰富了广场的内容,增加了广场的层次,使人并不感到空旷。总的来说,大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应有较大的比例尺度,小广场中的组成要素宜用较小的比例尺度。

三、城市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体系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开放空间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城市广场体系空间结构;城市广场功能布局;广场的性质、规模、标准;各广场与整个城市及周边用地的空间组织、功能珩接和交通联系。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

因此,在广场规划设计中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同时也应保证不少于广场面积25%比例的绿化地。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而且还要有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充实内容,使广场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广场交通流线组织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行人安全。

(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社会特色,也包括其自然特色。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三)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道路交通系统衔接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

(四)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

四、案例分析——对肇庆牌坊广场规划设计分析

1、广场规划设计体现“以人为本”

城市 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城市广场的布局、空间规模及其美感、愉悦感都要以能满足最广大人民活动需求为衡量标准,牌坊广场处于肇庆城区向七星岩景区过渡的重要地段,被称为七星岩景区的南大门。在其规划建设中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具体分析:(1)广场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现有铺装硬地广场南北宽约1o0米,东西长约283米,总面积达28300平方米供广大市民游乐。并在广场建设了不少于广场25%比例的绿化用地,广场西部建设了林荫休闲广场、林荫休闲步道、滨水观景带、挂花径、玫瑰园、八音来风人口广场、模纹花带和疏林草坪等园林小景,同时为了改善牌坊广场暴晒问题,在广场二侧增设树池,种植规格统一、树形自然的垂榕。并设花池.进一步美化广场。处处体现了为“人”服务的宗旨。(2)在广场中建设的林荫广场和露天舞场为人们提供一个相互交往的休闲环境,中间设一休息廊作为过渡连接,休息廊可兼有小卖部的功能。露天舞场边缘角位和林荫广场都可随意摆放一些室外桌椅,树池可结合座凳,供人们聚集交流休息。这些功能设施加上一些雕塑、小品、喷泉等内容充实,使整个广场布局合理、功能齐备,充分满足广大市民娱乐休闲的需要。(3)广场交通流线组织上很好地处理好与周边的道路交通关系,保证了行人的安全,整个广场限制所有机动车辆通行。同时在八音来风人口广场采用退缩式人口广场的空间形式,以大面积斜坡的地被花卉面对交通路口,主要人流分散至两边人行道,既丰富了临街的景观效果,又利于交通的组织广场。

2、突出肇庆历史文化底蕴

牌坊广场的规划建设十分注重城市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了肇庆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四大名之都的城市特色。通过运用多种手法把牌方广场创造成了一个完整的、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现代化的中心广场。具体表现为:(1)整个铺装场地平面为“鼎’形,相传鼎湖之所以得名,是因为黄帝曾赐鼎于此,暗示着肇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在原有喷泉水池到牌坊的隐形轴线上增设一座雕塑,题材可取自七仙女下凡形成七星岩爰仙女湖的动人传说,以古装少女的轻盈舞姿为形象,这样既是与七星岩牌坊相协调,形成对景,强化广场轴线,又在夜晚来临时,与流光溢彩的音乐喷泉一起给人一种仙乐飘囊,舞姿翩翩的浪漫遇想。(2)在大面积的疏林缓坡草地中以七星岩七座山峰的方位设置七块大型岩石,石块采用肇庆传统端砚常用的七种岩石类型,在岩石的主要立面雕刻各种砚台型的浮雕,包括:老坑岩砚有冻岩砚、麻子坑砚、宋坑砚、绿端砚、梅花坑砚,借此宣传肇庆的景观文化和地方特产。(3)另外“夜生活”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内容,注意到为文化广场创造出更多的、市民夜间活动的文化内容和五彩缤纷的城市灯光夜景,也是创造人们交往的场所空间的一种方式。牌坊广场设计的灯光音乐喷泉,和广场一侧的舞台相配合,在夜间定时有灯光音乐喷泉表演,与广场一侧舞台上的相关节目一起,营造了文化广场的丰富的夜间文化生活。

五、结束语

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时,不能简单地追求平面构图的优美,我们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地方特色、效益兼顾、突出主题的原则,创造出自然优美、充满人性化的城市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福智·《园景规划与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

2洪铁城·《城市规划100问》,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罗苑龙·《关于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几个注意点的探讨》,中国工程咨询网。

4刘超·《营造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与管理的思考》,城建研究网。

5黄大成·《让广场旋风刮出雁城新姿》,《衡阳工作》,1994年第七期。

6余柏椿·《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中国城市出版社。

上一篇:广州外语外贸大学高校简历模版 下一篇: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看薪酬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