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的“生死战”

时间:2022-06-29 08:58:25

利率市场化的“生死战”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相对于其他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关乎全局,背负着‘金融稳定’的重大责任,甚至被银行业看作是一场生死之战。”

在市场经济中,市场对利率起决定性的作用。自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以来,利率市场化步伐加快,改革将何去何从?利率市场化对银行会产生什么影响?存款利率是否会上升?这些成为当下人们关心的焦点。

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

2013年7月20日以来,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具体措施包括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取消票据贴现利率管制、对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不再设立上限等措施,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暂不做调整。

从金融改革时间表看,此次贷款利率下限的取消,是继2012年6月扩大贷款利率下浮空间、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后,央行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最重要举措。此前,央行仅对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进行管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利率和境内外币存款利率已实现市场化。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同业存单管理暂行办法》,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的信号。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对本刊记者表示,利率市场化将使得银行存款不断流失,定期存款也随时可以被提前支取。而同业存单不到期,发行机构没有义务进行兑付,因此,这给银行增添了一个比定期存款更为稳定的负债工具,有助于缓解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负债压力,还能够让银行更好地适应巴塞尔协议Ⅲ对于流动性监管指标的相关要求。

国际经验表明,利率市场化前后,商业银行利差一般要经历先降后升最后逐渐稳定的过程。

尽管多个国家都曾经出现过部分中小银行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的情况,但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业获得更大的自主定价空间,增加了银行的危机感和转型动力,大多数银行通过内部挖潜、管理提升、业务转型、加大创新等方式经受住了利率市场化的考验,最终走上新的发展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3年12月13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对此,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2014年还难以完全实现存款利率市场化,但是要积极创造条件,不能用稳健的货币政策阻碍利率的市场化改革。

对于下一步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方向,根据央行对利率市场化的设想,近中期,注重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市场利率体系,完善央行利率调控框架和利率传导机制。中期,则要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存款保险制度将会很快推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破产退出机制也有望出台。其次是逐步放开存款利率波动限制,预计未来中国将继续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原则分阶段推进,长期、大额定期存款利率上限有望先行放开,活期存款利率放开则是最后一步。

贷款利率已全面放开

2013年7月20日,中央银行全面放开了贷款利率的下限管理,由金融机构根据商业原则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可以说,从形式上,中国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已接近尾声。目前,中国已经放开了贷款利率管制。

为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指导信贷市场产品定价,2013年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Loan Prime Rate,简称LPR)集中报价和机制正式运行。

分析人士认为,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机制的运行,可以视为中国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贷款基础利率是商业银行对其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其他贷款利率可在此基础上加减点生成。贷款基础利率的集中报价和机制,是在报价行自主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指定人对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形成报价行的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并对外予以公布。运行初期向社会公布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

“央行7月份放开了贷款利率的全面管制,商业银行对贷款利率有了自由浮动的空间,但目前商业银行对利率的自主定价尚不成熟,容易出现利率价格的恶意竞争和无序状态。”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他认为,贷款基础利率的产生,将成为商业银行贷款利率水平的参考,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利率体系。贷款基础利率的推出,将给央行货币政策调控带来挑战,如何在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货币传导机制,将成为央行下一步考虑的问题。

据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贷款基础利率的指定人。首批报价行共9家,分别为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

每个工作日在各报价行报出本行贷款基础利率的基础上,剔除最高、最低各1家报价后,将剩余报价作为有效报价,以各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占所有有效报价行上季度末人民币各项贷款总余额的比重为权重,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得出贷款基础利率报价平均利率,于每个工作日通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网对外公布。

“存款利率肯定会往上走”

2013年7月20日,央行全面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但存款利率水平仍然维持原有水平。央行的解释是,“放开存款利率管制是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最为关键、风险最大的阶段,需要根据各项基础条件的成熟程度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针对存款利率的放开,连平认为央行会相对谨慎一些,“存款利率的影响比较大,目前来看贷款依然是银行主要收入来源,这些年中间业务收入增速下降,并没有明显上升,主要盈利还是依靠贷款。”

连平表示,如果存款成本大幅度上升,利差就会收窄,而目前的情况是存款比较偏紧,尤其是流动性偏紧的情况下,存款就更紧张。一下子全部放开,存款市场利率的波动就会比较大,从而导致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在信贷需求比较平稳的情况下,会伤害到实体经济。

而亦有迹象显示,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正在逐步推进。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提出,中国存款利率的放开宜按照“先长期后短期,先大额后小额”的思路渐进式推进。近日有消息指针对企业和个人的大额可转让存单在中国推广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旦推出,将成为存款的完美替代品。

而且,目前央行决定通过创新发展同业存单等替代性金融产品,目的之一也是减少存款利率管制放开后银行流动性缺失等问题。

近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同业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06年-2012年,商业银行的同业负债规模占总负债的规模翻了一番,占比从7%提升至15%。与此同时,风险也在不断积累。基于对风险的担心,存款利率市场化一直在谨慎、分步骤推进。

业内人士指出,存款利率一旦放开,将对整个中国银行业带来挑战和压力,将对大型银行产生挑战,而对部分中小银行更多的是机遇,国有大型银行主要靠传统利差盈利,而中小银行的市场化运作更强、机制更灵活。

“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存款利率肯定会往上走,大家已经看明白了,因为目前给予银行上浮区间,银行已经都在用了。”周小川在接受采访时称,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了大量理财产品,其收益率明显高于同期存款利率。理财产品收益率不受管制,更多是由市场供求决定,因此也显示了这一趋势。

上一篇:我的厉害老妈和淘气小妹 下一篇:打造“北方维多利亚湾”彰显大连城市经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