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省编职高《语文》教材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时间:2022-06-29 06:22:36

江苏省省编职高《语文》教材中几个值得商榷的问题

教材应该是严谨的,因为这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途径之一。可是翻看江苏省编职高《语文》教材,笔者认为存在几个需要改正或完善的方面,经过多方面的论证,希望能与学界同仁一起探讨。

一、注音错误 需要改正

1.第四册课文《察今》第97页注释(27)“[遽契(qì)其舟]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下记号。‘契’,同‘锲’,刻”。

同套教材第一册第83页《文言文阅读知识(一)》:“有时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甲字代替乙字,甲字即为乙字的通假字,读乙字的音,作乙字的意义讲。”

很显然,“遽契其舟”中“契”通“锲”应该读“qiè”.

2.第四册第237页《文言虚词》:“为wèi1介词③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用在被动句中,有时与所字组成‘为…所…’格式。可译为‘被’。2。语气助词,无实在意思,常与疑问代词‘何’‘焉’合用,相当于‘呢’。‘秦――何施之为?’”

笔者查《现代汉语词典》第1304页“为wéi,介词,被(跟所字合用)”“为wéi 助词,常跟‘何’相应,表示疑问.”

查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第293-294页:“为wéi ⑧ 介词,被 ⑨句末语气词。”

本套教材第二册第104页注释⑤[何辞为(wéi)] 两处说法自相矛盾。笔者认为“为”字作以上两种用法时都应该读“wéi”,而不是读“wèi”。

3.第二册246页“胜shèng 2尽,完何可胜道也哉”本册105页注释(28)“[刑人如恐不胜(shēng)]举、胜,都有‘尽’的意思”两处说法矛盾。笔者查阅了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两书均认为“胜”作“尽”讲时应读shēng。因此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何可胜道也哉”“胜”应读shēng,作“尽”讲。

4. 第二册244页“当dāng 1 对着、面对。‘有大石当中流’2(dǎng)挡住,抵挡。‘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笔者查成语词典:“锐不可当”“螳臂当车”中“当”均读“dāng”,“挡住,抵挡”的意思。显然“料大王足以当项王乎”一句中“当”应读“dāng”,而不是“dǎng”

第三册第80页“二省略句。2谓语省略。‘鼎铛玉石’(《阿房宫》)意思是‘宝鼎(当成了)铁锅,美玉(当成了)石块’”。

二、解释方面有待商榷

1.第三册71页注释⒅“〔鼎铛玉石,金块珠砾〕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显然这里编者是将“鼎”“玉”当作意动来理解,意为“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本教材第一册94页注释⒀“〔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门枢”“瓮”“绳”编者仍把他们作为意动来理解的。这样两处说法自相矛盾。笔者认为“鼎”“玉”作意动讲较为合适。

2.第一册71页注释“(1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见闻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和注释(12)一样“友”都理解成“朋友”。再看本页注释(14)“[乐节礼乐……]以有节度的礼乐为快乐……”将第一个“乐”解释为“以……为乐”意动用法。本教材第三册101页“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第三册67页注释“(24)[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以……为伴侣,下文‘友麋鹿’的‘友’用法相同。”笔者认为“友直,友谅”应译成“以正直的人为友,以诚实的人为友”更为合适。

3.第二册112页,《兰亭集序》注释“(13)[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的旁边。次,座次。”从编者的翻译不难看出该句应理解成省略句,即“列坐(于)其次”,“次”,应该是“旁边”之意解释成座次,显然说不通。于非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519页注释(2)“次,旁边,这里指水边。”

4.第一册第5页注释“(3)[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都城,合称六朝。”第三册32页注释“(7)[六朝文]……六朝一般指东吴、晋、宋、齐、梁、陈。”两处解释有出入,不严谨。笔者查阅历史资料,认为“六朝”应指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三、教学重点安排应该调整

第三册第四单元第82页:“学习本单元,重点要了解文言词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知识。”

本单元安排的三篇讲读课文《师说》《送东阳马生序》《六国论》仅出现“李牧连却之”一个有使动用法现象的例子。

笔者认为这样安排不够合理,不妨将使动用法例子较多《鸿门宴》等文章编入本单元,这样的话能够增强教材的生动性。

本套教材用两篇知识短文介绍文言句式。在第二册98页,第三册80页,分别介绍了文言句式有:“判断句、陈述句、疑问句、否定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这样分类会出现交叉现象,给教学、学生高考带来很大不便,这些都应做一些调整。

四、教材部分说法要统一

有些字音古今变化很大,有的字读音甚至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存在作为教材对这一现象要有统一的处理。江苏省编教材对有的音作了注释,有的则没有作注,这样容易造成教学上的混乱。笔者以为要么全作注音,统一说法;要么全用现代汉语读音。第二册88页《石钟山记》:“周景王之无射也.”对"射"作了注:"yì".201页《琵琶行》“弦弦掩抑声声思”中注“思”(sì)这两个音现代汉语中均已失去。教材对“阿房宫”没作注释,有的老师教学生读“ēfánggōng”,有的则读“ēpánggōng”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容易无所适从。“胜”“骑”等有待统一说法

综上所述,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的一些纰漏,为了更好地传递知识,让学生科学地掌握知识,教材应该做一些调整,将部分内容更加严谨化、统一化,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到正确的知识,并能够合理地掌握及运用。

上一篇:“椰壳效应”之作文创新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的几点冷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