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时间:2022-06-29 04:53:06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摘 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用插图,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简笔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能力;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既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更要注意发现、调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而创造环境。在这方面,小学语文教学有其独特之处,下面就该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措施。

一、运用插图,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少年儿童具有初步的形象思维能力,认识事物具有直观性。因而,小学语文课本内编排了大量的彩图、彩照,便于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在新课教学中,利用插图导入,创设课文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学习课文的兴趣。如,我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先出示插图,再引导学生看图:(1)图上画了什么?(2)乌鸦在干什么?可是瓶子里的水怎样,瓶口又怎样?(3)乌鸦喝到水了吗?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课文是怎么样描述这幅图的内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乌鸦喝水》(板书课题),听老师读课文。这样不仅能使学生一上课就把注意力集中到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插图上,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演示实验,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演示实验不仅能直观、生动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在教学《称象》时讲到曹操的儿子曹冲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于是我准备了一些用具,用来演示该方法:(1)用一个透明的水缸装上水,把一艘模型船放进去,然后把一头玩具大象放入船中,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并理解“船舷”一词。(2)再把大象从船上拿出来,往船上装预先准备好的小石子,装到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为止。(3)然后用天平称一称船上的小石子。(4)小石子共有多重,就知道大象有多重了。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我立刻追问学生:“你们有谁能想出比曹冲这个方法更好的办法来?”学生立刻进入冥思苦想的状态。很快就有学生举手回答:“我们可以用人代替石头。因为石头比较重,又要搬,而用人就不用搬,可以很快地计算出总重量。”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就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通过简笔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简笔画以其简洁明快的线条与直观的说明性,被广泛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中。其实,在语文教学中,用简笔画同样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我在教学《蜜蜂引路》一课时,为了探讨“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这个问题,我先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屋各在什么地方。然后引导学生:列宁的住处在哪儿?要是你们能说出来,我就把它画出来,好吗?学生讲:列宁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座小山上。老师板画一座小山,山上有一间屋子,说:“这是列宁的住处。”接着再一边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花丛、园子、小屋各在什么地方,一边板画花丛、园子、小屋。我再问学生,小屋的旁边应该还有什么?为什么?学生很快便想出房子旁边应该画上几个蜂箱,因为养蜂人为了照顾蜜蜂就把蜂箱放在房子周围。接着,我让学生看着图画,思考一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养蜂人的,把列宁的想法说出来。这样的简笔画,既能直观、生动地体现出文中的意思,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续编故事,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想象,想象事件的发展,续编故事,即从课文讲述的结尾想象事件可能的延续。如,我在教学古诗《所见》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结尾和插图来想象牧童有没有捉到蝉?如果捉到了,是怎样捉到的;如果没有捉到,牧童的心情会怎样?通过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只

要我们能根据课文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勇于改革,找到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不断得到培养的。

(作者单位 江西省安远县欣山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 下一篇:《磁铁有磁性》的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