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驱动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项目中的运用

时间:2022-06-29 04:48:11

探索驱动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项目中的运用

【摘要】近些年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相应的,人们对于计算机应用型人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担负着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重任。鉴于此,为满足经济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进而推进科学技术水平,高等院校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应当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时推动教育改革。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表明,项目驱动式教学方法有着明显的教学优势,应进一步将这种方法在计算机项目中有效运用。

【关键词】高校 驱动式教学 计算机 对策

一、驱动式教学

驱动式教学,指的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有效推动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说,这种动机式教学模式是推进学生完成学习活动的不竭动力。项目驱动式教学,是教师将项目作为学习的基础,学生努力完成项目是学习的有力动机。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得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一提的是,驱动式教学具有更强的实践性,更适用于在高校计算机项目中有效的运用。

二、高校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课程是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很多问题,大多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另外,在教学内容方面,几十年来也没有进行适时的更新,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实际的应用范围。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普遍降低,教师的教学热情也相应减退。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教师为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只能采用说教式的方法向学生们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际应用方面,学生却不能把这些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可见,这种传统式的教学模式,严重的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生源的不断扩招,原有的师资力量已经很难满足基本的计算机教学需要,这就导致了教师不能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研究,其教学质量较差。

三、强化驱动式教学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有效对策

1、树立驱动式教学理念。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层面和相关的教学人员应当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而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树立驱动式教学理念。教师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应当做好角色的改变,明确自身应当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指导、辅导的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当以教材为基础,不断扩充新的理论知识,以满足经济社会实践发展需要为导向,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丰富实际教学的内容,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2、科学设定驱动式教学模式。高校在计算机教学中重新树立了驱动式的教学理念,相应的还应作出教学改革,科学设定驱动式教学模式。在具体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首先应当做好教学模式设计,设定项目要求,使得学生以完成相关项目为学习目标。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当对项目的可操作性作出合理的分析,引导学生在开展项目的过程中,通过查阅期刊资料等获得相应的理论知识,并进而转化为实际应用的能力,最终完成学习与教学的任务。可以说,驱动式教学模式的设定,对于实际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这要求相关的教师要格外重视项目设计的环节,兼顾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与能力,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与完成相关项目。

3、建立健全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配套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在计算机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上也应作出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应当改变传统式的以期末考试为唯一标准的考核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下,可以根据学生项目完成的效果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通过这样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学生们不仅可以巩固理论知识,而且还能够强化对于知识的转化应用能力。同时,这样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4、强化项目的实践性。众所周知,计算机学习与应用是一项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因此,相关专业教师在开展计算机项目的教学过程中,应当与实践做到密切的联系,使得学生将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的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来。教师通过布置项目任务,让学生通过在展开调研的时候,研究分析教材的知识在实际情况中的应用。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设定项目任务时,一定要以经济社会的现有状况为基础,合理设计教学项目,不断提高项目的有效性。可见,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还能够有利于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结语: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作为相关的教学人员,应当意识到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当着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驱动式教学模式恰好适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并能够突出教学重点,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上一篇:高校体育教学中教学交往的建构策略 下一篇:高职院校科研与学科建设的关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