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6-29 03:25:19

《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一轮《思想品德》课改革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在诸多的教学方法中,兴趣教学法最佳。因此,激发学生兴趣对搞好思想品德课教学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布置课前预习,明确学习目的

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课前的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而预习的效果与教师的要求、指导分不开。因此,我在备课时,会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出详细的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一个比较详细的、完整的了解,找出重点、难点、疑点,并查找与本课相关联的内容,列出在课堂上要弄清的问题。这样,学习目的明确了,兴趣也就随之产生了,从而为课堂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

二、巧设课堂导语,引发学习兴趣

一堂课开头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这堂课的成败。因此,作为思想品德课老师,必须重视新课导语的艺术性和启发性,要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求知欲,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进入求知亢奋状态。如我在教学“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时,引用了《电梯里的镜子》,让学生思考:谁知道电梯里的镜子是干什么用的?学生的的回答五花八门,而我的答案是:设计者的初衷是为了让那些肢体有残疾的人不用转身,就能通过镜子看到楼层的指示灯。

三、学得有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在教学中,教师的一言堂往往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仿佛老师的讲和他无关。但如果能让每个人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学习动力和压力,会在不知不觉中上完一节课。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学生上课东张西望,或看课外书,或睡觉……如何使学生保持高昂的情绪专心致志地上课成了一个难题。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主张课堂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表现好的同学,不然就会打击部分同学的积极性。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呢?

(一)趣味阅读

阅读是最简单的学习方法,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阅读的效果。因此,上课时可以采取评选“阅读能手”的办法,或在全班分成两组,哪个小组找问题又快又对,就是当天的“优胜组”。有了竞争,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就会一改往日懒散的上课状态,根据老师的提示阅读教材并勾画重点,找出难点。这样通过让学生参与对教材的阅读分析,也培养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和知识体系有个大概的了解,也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趣味活动

素质教育的今天,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方式理应创新,老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活动方案。可以是讨论、研究,也可以自编小品,表演文艺节目,还可以搞知识抢答,辩论赛,举办小论文竞赛、演讲比赛,设计模拟法庭,进行社会调查等,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搞活课堂教学。

比如,在阅读的基础上,老师可以结合课文中的重点、难点,确定讨论问题。讨论时,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辩论,也可以进行自由辩论或向老师发问,通过这样的活动,激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思想品德课因告别一言堂而充满无穷魅力。从而把学生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置上来。使学生大脑在单位时间内发挥最高效率。一次在讨论大学生是否要树立远大的理想时,正方从反面论述了没有理想的可悲后果,从而,让那些认为不需要树立理想的同学感觉到了理想的重要性。同时,为了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我也经常让学生针对某个问题搞专题研究。比如,研究遵守公共道德的情况,让学生以问卷调查的方法,或随机调查等方法,统计出平时能够(经常,偶尔、不能)遵守公共道德人数的百分比,研究同学们不能遵守公共道德的原因,以及提高公共道德意识的途径。通过这样的研究,让学生放眼社会,正视现实问题,既让学生感到有趣,又从中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趣味练习

练习是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根据课文的知识结构以及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从易到难,层层深入,设计不同类型的练习让学生观摩。并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己设计练习,将设计得好的用作全班的课后作业。这个做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开动脑筋,活跃思维,积极参与。有利于学生主动地实现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四)趣味小结

小结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的完美与否直接影响一堂课的效果,影响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系统把握、理解和记忆。课讲完后,可由学生复述本堂课的知识结构、知识点、重要问题,或者让学生进行书面整理,以达到对整个知识结构的把握。根据表现情况,评出本节课的“总结能手”,使学生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当然,除了这些,教师扎实的基本功,风趣幽默的谈吐,驾驭课堂的能力等也是增强教学趣味,的重要举措。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手段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要增加课堂上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创设有利于思考的情境,在根本上还要靠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业务水平的提高。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博学多知,在备课、授课等各个环节上下功夫,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知识源于生活,平时留意观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生活中获取新鲜的素材,从而使教学应用于实践又发展于实践。

以上三方面可说明: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实施趣味数学是十分重要的。

上一篇:地理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 下一篇:优化物理课堂教学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