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课程分子诊断学教学改革初探

时间:2022-06-29 02:26:46

本科生课程分子诊断学教学改革初探

摘 要: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活力的学科前沿,国内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本科教育都开设了分子诊断学的相关课程。实行本科分子诊断学教育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本科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中存在各种问题。鉴于此,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三个方面实行改革,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本科生 分子诊断学 教学改革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具有活力的学科前沿。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其理论、技术和方法应用到临床上,分子生物学与临床医学的交叉渗透产生了分子诊断学。鉴于分子诊断学不断成熟发展,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广泛,国内大多数高等医学院校开设了分子诊断学的相关课程。由于课程教学是本科生学科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本科生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僵化、应试化、程序化等问题,无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限制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同时分子诊断学又是一个正在迅速发展的新学科,有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得以发明和应用,学科内容需要实时补充。鉴于以上原因,实行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就本科生分子诊断学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一、目前本科生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的本科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教学形式较多采用多媒体形式,大部分多媒体课件质量不高,教学资源库建设滞后、共享缺乏,主要表现在教学形式单一(播放PPT教案为主),忽视师生互动。多媒体课件使用过多,制作过于花哨,造成学生视觉疲劳。在本科生教学中也普遍存在着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在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分子诊断学考试存在诸多弊端,考试强调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考试时间往往集中在期末,考试形式以闭卷笔试为主,内容和方法都比较单一,局限于教材。考教合一的教学模式也使得教师在命题和批改考卷上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造成学生往往突击背诵,只背考点便可获得高分,使学生学习是为了考试,死记硬背,通过押题来应对考试。教师只通过批改试卷来评价学生成绩,导致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无法体现创新。

这种学习和考试模式无法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性,更无法体现出本科教育的目的――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现有的本科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二、建立适合培养创新型本科生人才的分子诊断学课程教学制度

1.因材施教,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分子诊断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教材覆盖内容宽,针对检验专业的本科生而言,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对不同的掌握内容进行增减取舍。如一些重要的理论和概念: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组,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分子克隆、DNA测序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等需要作为课程内容的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此外,分子诊断学发展迅速,各种新理论、新技术不段涌现,需要不断更新授课内容。对于当今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热点问题也需要需要给学生作补充,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子诊断学是一门内容抽象的、技术型和经验型很强的一门学科,学生普遍没有相关的知识基础,因此,在组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了解程度来调整内容编排的顺序,增强各个章节知识上的连贯性。此外,本门课程的实验课教学内容也需要很好地和理论课结合起来。

2.选择好的教学方法

根据美国教育家Thomas L.Good的理论:“课程设计是为了给学生提供其会发现在校内外都有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性情。教师不仅要呈现知识,而且要为学生学习努力搭建平台和作出回应。学生不仅是吸收或复制输入,而且主动了解和构建意义。活动和作业的特点是,完成任务要求问题解决或批判思维,不仅仅是记忆或复制。高级思维技能并不是作为单独技能课程来进行教授的。相反,高级思维技能是在教授科目内容知识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在此过程中,通过批判性思考或创造性理解,让学生吧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或者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或进行决策。”总结来讲就是教会学生不仅仅是接受课堂教师讲授的内容,还应该形成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要使学生会发散思维,具有创造性和自我学习主动性,会借助各种手段对知识进行补充,如上网检索和利用图书馆资源,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重在把握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动画、声音、文本、图片可综合运用制作成课件,形象、动态、全方位、多角度演示给学生。同时,建设教学资源共享库,加大对多媒体课件、教学软件制作所需软件的设置,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源素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源库、教学策略库等,并做到实时更新,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中介绍新近发展的重要技术及应用,如基因芯片技术、蛋白组学等,引导学生关注相关研究领域,如肿瘤、遗传性缺陷疾病、感染性疾病等的检测、诊断与治疗的发展情况。

3.建立合理的考试制度

考试是测评学生对课本内容掌握程度比较好的检测方法。要建立有利于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考试评价方法,培养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就必须合理优化考试制度。首先,实行考教分离的考试制度,这就可避免由任课老师出卷设计试题的主观随意性,防止学生押题、划重点的猜题侥幸心理,使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其次,采用多种考试形式结合的测评方法。目前,闭卷式笔试方法为主,在试题设计上,应尽可能增加客观性试题比例,从而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过程和发散性思维进行全面考量,同时也能促进发展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除闭卷考试外,针对分子诊断学实用性很强的特点,口试、开卷考试、课题设计、课程论文等都可以作为辅助考试方法与闭卷考试结合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设计课程论文让学生独立调研某一领域的发展情况,或者设计实验解决某一问题,从而真正实现考核学生知识、能力及专业素养的目的。

对本科分子诊断学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与考试制度进行改革,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能力,而且能为部分学生后续的研究生分子生物学学习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更好地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美]Thomas L.Good,Jere E.Brophy.透视课堂[M].陶志琼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2]罗萍.根据不同对象实施《医学分子生物学》教学[J].检验医学教育,2002,9,(3):22.

[3]周丽萍,钱晖,张驰宇等.分子诊断学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检验医学教育,2008,15,(4):23.

[4]王晓春.浅谈研究生课程“分子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193.

[5]杨清玲,陈昌杰,章尧.检验本科诊断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的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2007,14,(4):15.

上一篇: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的教学改革 下一篇:从高中数学课程改革透析数学教师教学策略的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