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对中学语文所学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

时间:2022-06-29 12:51:03

如何引导学生对中学语文所学知识进行积累和梳理

摘 要: 初中语文学习是一个在积累中获得知识的过程,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应该在加强语文积累的同时,注重对所积累知识的梳理,让每一个知识都有它的归属地。要想学好语文,积累与梳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通过积累和梳理,学生可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语文素养,学会为知识分类。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学 知识积累 知识梳理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梳理的过程。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语文积累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显形积累,是事实性的、知识性的。它包括字词句篇等语言材料、知识、素材、典型的语言运用案例,包括用得精彩的巧妙的实例,有代表性的错误用例和语言修改范例,通过运用、积累成为自己的“语言库”。二是隐性积累。包括思想的积累、方法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的经验、方法的积累等。

一、促使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良好习惯

积累和梳理是语文学习中必须养成的习惯,语文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梳理的过程。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他学科有很强的逻辑性,语文知识却很零碎,许多内容都需要记忆积累,诸如字词的读音意义、作家作品、名言名句等,这就注定了语文学习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方法,积累是关键。只有博览群书,多积累知识,才能说话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写起文章来顺手拈来,洋洋洒洒。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一道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促成学生广泛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二、给学生一个展示梳理的平台

我仿照“百家讲坛”,在班上组织过学生讲坛,让学生展示自己在某方面学习积累的知识,起到很好的效果。如“词类活用”“写景的方法”“古今异议”“通假字”等,给学生一个舞台,他就会是演员,给他一个凳子,他只能是观众。

三、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和梳理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积累和梳理,指导学生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我是这样指导的:方法一:诵读。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典范的语言材料,包括古今诗文名篇、名言警句等,必须记诵。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方法二: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老师帮助学生分类归纳,指导学生运用做笔记、记卡片、剪报纸的方法积累。方法三:阅读。通过课外阅读,让学生感受、体验,并在阅读过程中写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方法四:测试。测试也是一种较好的积累、梳理的方法。对所学知识进行专项整合,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累和梳理能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最简单的读,通过多次诵读将所读内容记入大脑的信息库,所读的内容可以是古今名句,也可以是唐诗宋词,还可以是优秀的散文。

二是让学生做笔记,将平日里阅读到的好词好句随手记下来,养成好的习惯,如果是报纸上的文章,就可以做成简报,这种方法既有用又有趣味性。

三是写读书笔记,学生课外如果阅读了感受颇深的书,就可以将自己的感想写下来,便于记忆书中的内容和自己的理解,以后学生再看这本书时可以对比原先的想法。

五、专门进行专题讨论

就一个大家接触过的话题,要求每个同学至少发言一次,这样学生调动知识储备,互通有无,使知识更全面,更系统化。这就是一个梳理的过程。如我在上古典诗歌鉴赏课时,要求学生讨论“古典诗歌中诗人主要想表达哪些情感?”,学生要举例,就涉及诗人及处境、诗词及感情、表达及方式等,最后明确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情感世界。再如对于经典字词,在组织学生学习像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怎么经过反复修改后形成的,贾岛的“推”好还是“敲”好,这样的正面案例,可以使学生自己体会怎么炼字、怎么推敲、怎么锤炼;还可以组织学生通过积累一些典型的、用错的、用得不好的案例,不犯别人犯过的错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得到梳理。考试时,自然就心中有词,下笔神助。

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

教师要注重归纳方法,不能搞成大运动量的操作,不能泛而无序,乱而无章,引导学生对具体语言材料、素材、规则、方法等观察归类,不宜搞成学科知识条纹识记。学生以课文为学习探究的基本内容,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多渠道、多角度地获得相关信息,经过筛选、分析、整理,编制成学案,展示自己创造性学习成果。在第一次独立学习阶段中,学生要完成课文注悟与相关信息的收集,在此基础上进入互动学习阶段。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处理信息,交流领悟,力求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进而产生新的问题,新的领悟。把上述学习的过程,独立整理成书面材料,制成一份学案。学案是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平台,它扩充了教材的信息容量,记载了学生瞬间的思维火花和长久思考的轨迹,保留了一个建构知识的过程和过程中的学习经验。这些动态生成的内容也是课程的一部分。

七、积累要有愚公精神

语文知识浩如烟海,要博览群书,博闻强志。一个语文教师即使有十年八年的刻苦学习,在语文学科也只能算是一个茅庐初出者,可见学习语文积累多么重要。

总之,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积累和梳理的习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累和梳理的良好的学习品质。让学生养成需要积累的习惯,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梳理,不断丰富阅历,不断丰富知识。这一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必要的过程。

上一篇:历史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下一篇:信息技术应用于历史教学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