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

时间:2022-06-28 10:30:08

县级电网调控一体化建设

摘要 县级供电企业在实施调控一体化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老旧变电站改造、电力通信网建设、调控一体化系统主站应具备的功能、运行体系建设,本文分析以上进行问题,并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 调控一体化;综合自动化;通信;运行体系

中图分类号TM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8-0210-02

0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气设备整体质量水平和自动化程度显著提高,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运行管理任务日益繁重。传统的有人值班、集控站、监控中心运行管理链条长的缺点逐渐暴露,现有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不能适应电网发展要求。调控一体化就是针对当前电网运行模式的重要变革,它是将调度运行和变电运行集约融合,使调度员更加全面的掌控电网设备运行状况,提高调度对电网运行的协同能力和驾驭能力,保障电网安全可靠优质供电。建设电网调控一体化重点解决以下四方面问题。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

目前,县域电网变电站远动工作站与县调通信方式大多采用DL451(CDT)与DL/T634(Polling规约,通信接口以RS-232为主。调控一体化要求综自系统采用DL/T634.5101 、DL/T634.5104、IEC61850通信规约。厂站端远动工作站通过IP网络向调度控中心传输数据。数据直采直送,直接关联调度主站电网设备模型、实时数据库和图形画面等。需要对现有远动工作站改造、更换,对原综自厂家技术难以保障的,可采取增设规约转换器的方式,实现通信接口和规约的转换。对于目前仍采用传统RTU设备的变电站,应加快综自改造。

由于变电站已经实现无人值班,电网信息全部汇集到在调控中心,这就要求远动工作站对数据信号、事故信号、状态信号等上传量的准确率达到100%,系统具备较高的可靠性,否则,调控员不能及时获取电网实时信息,无法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另外,因为系统采集的信息量非常大,而调度员不可能对所有信息均做到实时监视,要求SCADA系统具备较高智能化程度,信息分层分区预处理,做好变电站信息的规范,减少无关信息对调控员的干扰。

2 调度数据网建设

电力调度数据网传送电网自动化信息、调度指挥指令、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控制信息等重要数据,其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是整个电网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是实现调控一体化的重要基础。目前县级通信网以电力专网和租用公网纤芯两种模式构建光传输系统,网络结构以链路为主,主要为155M、622MSDH,辅以少部分PDH链路。

针对调控一体化和地县一体化的业务需求,需要构建安全可靠、业务接口丰富,且具有高可靠性的通信网络。变电站应具备两条独立的通信传输通道或形成光纤环网。为了方便管理和组网,传输设备应与地区传输网同厂家、同系列设备。县级电网厂站信息汇聚后以两点两线、两个汇聚节点接入地区传输网与地调互联,将接入地区调度数据网,为调度自动化、调度电话、继电保护等业务提供可靠的路由,达到地、县两点可靠连接。

调度数据网的组建应遵循“网络专用,安全分区,横向隔离,纵向认证”的原则。为了确保不同安全级别业务接入运行与管理的逻辑隔离,应采用基于MPLS VPN的技术体制,划分不同的VPN,承载不同安全级别的业务。县级电力调度数据网系统(五级网)在县调和第二汇聚点各以1台千兆路由器作为中心路由设备,通过千兆三层交换机、千兆防火墙、千兆纵向认证加密装置,以千兆双链路接入地调四级网,实现四、五级数据网的互联。各变电站作为县级电力调度数据网的接入点,网络设备由百兆路由器、二层交换机、百兆纵向加密装置、百兆防火墙等设备组成。通过调度数据网组建,完成变电站与县调,县调与地调之间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3 调控一体化系统

按照国网公司要求调控一体化系统按地县一体化模式建设, 即在地区调度建设自动化主系统,实现主网调控一体化的各项功能;县调仅配置必要的远程终端,承担直调变电站监控信息、告警信息接入和维护工作,对变电站全景信息的监视采用远程浏览方式实现。

调控一体化系统应遵循IEC 61970、IEC61968等标准,实现功能模块化和接口标准化,具备良好的开放性、灵活性、可扩性和友好性,可在统一的基础平台上方便地扩展新的业务应用。系统功能应具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系统监视、操作与控制、无功电压优化(AVC)、防误闭锁及操作预演等功能。并提供事件顺序记录、事故追忆、反演和分析功能。此外,系统应具备间隔建模与显示、光字牌等功能,并能以光字牌的形式显示变电站一、二次设备的事故或故障信号。具备停电范围分析、供电风险分析、合环操作风险分析、负荷转供辅助决策、拉限电辅助决策、单相接地拉路辅助决策、调度智能操作票和综合故障分析等功能模块。同时,采用KVM、远方终端等方式,实现变电站全景信息监视,直接浏览变电站内完整的图形和实时数据。使电网调度能够全面、快速、准确、直观地掌握电网的运行状况。

无人值守变电站还要加强现场的监控手段,以变电站图像监控系统为基础,对35千伏变电站进行周界、烟感、温、湿度监测和直流监控系统监控,调控中心能够获得多元化信息,进一步确保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实行调控一体化后,对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系统安全风险陡升,应合理考虑备调系统的建设。备用系统的建设宜采用地县一体化模式,即系统设备和应用功能实现集中配置,县调利用地调系统的远程工作站实现调控功能,不再配置其它计算机设备。

4 运行体系建设

“调控一体化”即将原来的变电监控、变电运行维护全面分离,将监控业务与调度业务融合,实现电网调度与电网监控一体化管理。“调控一体化”模式实施后,组织结构更加扁平化,缩短了业务流程,提高了电网故障处理效率和日常操作效率,保证了运行人员统筹调配,实现了减员增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对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应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调控中心和运维操作队的正常运转。

原有的制度保障体系及技术支撑体系是面向传统电网运行管理模式的,为使调控一体化模式发挥最大效益,针对运行组织结构和调度功能调整的变化情况,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保障体系,制定或修订调度运行内部主要业务流程和工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将分离的电网调度和监控业务合二为一,使二者的业务做到无缝对接,相互融合。

调控一体化后调度员、部分变电运行值班员成为调控员,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增加,责任加重。调控员看到的只是屏幕上变化的的数据和符号,面对不同变电站千差万别的设备、复杂的环境和不熟悉的现场设备,遥控操作、监控时心里没底,需要调控员具备良好地心理素质和较高业务技能。要求建立完善调控人才培养机制,通过选拔一线专业骨干到调控员岗位培养锻炼,适应电网监控工作,提高驾驭电网能力,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人才力量。

5 结论

调控一体化是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变革,以电网设备改造、电网通信网络和调控一体化系统平台建设为基础,抓好制度、流程、标准的梳理,强化人员的培训,才能达到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减员增效,提高效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吕晓刚.论“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农电管理,2011(6).

[2]云梦.农网调控一体化建设.农村电气化,2012(1).

[3]国家电网公司.“大运行”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上一篇:常见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重庆人常吃清蒸熊猫不是玩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