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业科技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时间:2022-06-28 10:19:26

论农业科技如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摘要:随着农业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农业经济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农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想进一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就离不开农业科技的大力支持。本文以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为出发点,着重探析了提高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科学技术应用,以及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的相关策略,以求为当前的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指导,为相关决策者提供依据。

关键词:农业科技;经济发展;现状;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F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5-0-01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比起发达国家,我国农业还相对薄弱。因此,为了彻底改革传统农业,实现我国农业的现代化,就必须实行科技兴农,依靠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依靠农业科技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不只是理论口号,更是重要的现实问题。分析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找到问题所在,才能针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各个击破,进而实现科技兴农的目标。

一、农业科技的特征分析

在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下,科学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在农业经济系统中,农业科技已成为其内生变量。从农业科技对农业经济的贡献率的测度(1980年-1999年)结果可知:在农业总产值增长率中,农业科技的贡献高达33.41%,由此可知,科技已成为农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1]。在2012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了,科技是实现农业稳定、持续发展,确保农产品长期、有效的供给的根本出路,它决定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其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基础性、公共性,并在农业科技投入中,强调了政府的主导地位[2]。从文件中可以看出,社会性、基础性、公共性是农业科技的三大基本特征。

二、我国农业科技现状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主要包括了栽培技术、农作物品种、作物减产防止、植物生物技术、农田灌溉、农业机械化、畜牧业生物技术等。与国外农业科技相比较,我国的农业科技还较为弱势,下面就着重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作物减产防止、植物生物技术、农田灌溉、农业机械化方面阐述了我国农业科技的现状。

(一)农作物品种及栽培技术的研究

虽然我国的农作物品种资源非常丰富,但是在遗传资源(也称种质资源)的研究、利用方面还与发达国家有很大的距离,比如保存遗传资源的生物技术、新种质的人工创造、抗性基因的利用和发掘等;在品种资源和资源鉴定方面,工作体系还有待完善;与发达国家的良种繁育制度、体系相比,还需要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目前,少耕、免耕理论是全球土壤肥料研究领域中影响最为广泛的理论,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还尚未成熟,施肥方法较为落后。据《中国农业统计资料》表明,在肥料利用率方面,一些先进国家能保持在50%以上,而我国仅能保持在30%到40%之间[2]。

(二)作物减产防止科技和植物生物技术科技

在害虫-天敌的生化、生理机制,害虫-寄主的植物关系,昆虫行为机制等方面的科技研究都较为滞后,与国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3]。并且在农产品保鲜、储藏、运输、加工技术、加工设施等方面也较为落后。在植物生物技术方面,国外已实现了产业化,其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包括了:微生物农药;农用诊断试剂(如苏芸金杆菌);细胞、组织培养产业(如荔枝、草莓、花卉等的脱毒苗和试管苗);单细胞蛋白;生物技术农产品;人工种子;人工胚芽等等。而我国在这方面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三)农田灌溉与农业机械化

在农田灌溉方面,世界很多国家(如英国、奥地利、瑞典、法国等)的喷灌面积已超过了80%(《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而我国的农田灌溉,从性能、材料到自动化程度,都还与世界先进水平有着很大差距,其中,自动控制设备的差距更为明显。我国的农业机械化应用率还是比较高的,在机耕、机播、机收方面都已达到了70%以上(《中国农业统计资料》)[2]。而世界发达国家则已全面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三、强化农业科技应用的策略

(一)强化农业科技的配套服务

自然环境、人类社会、生物的相互交织组成了复杂的农业系统。它不仅受到各种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如土壤、地貌、水、气候等)和生产条件(如役畜、劳力、人口、农机具等)的限制,还会受到种子、农机、水保、水利、农技各行业的分割[4]。但是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都甚少来往,缺乏沟通交流,从而阻碍了配套技术、综合技术的发展。

生产实践表明,相关学科部门之间存在着依存性、制约性。因此必须要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强化农业科技的配套服务,具体说来就是要加强种子、农机、水保、水利、农技各学科的横向联合[5]。该联合包括了部门联合和技术联合,并且应该是有机、紧密的联合,而非机械、松散的堆放。实现专业的并轨联合,是发展综合配套的技术要求,也是农业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

(二)集中、统一使用科技成果

将农田系统的单项成果和增产措施进行集中、统一的运用。将其应用于某一区域,依据该区域耕地的普查资料,进行合理的耕作、播种和管理,从而建立起该区域的增长模式,并以模式对区域种植进行指导、规范。农业科技成果的集中、统一使用的组织形式和理想载体是——农田系统综合试验示范[4]。

(三)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的管理

通过农田系统综合档案库的建立,加强农业科技应用的科学管理。选择出各专业中的、优秀的增产措施和单项成果,综合考虑作物品种、地理条件、作物性状、配套可能等方面因素,在进行综合试验后,选择出协调效益高、配套性能好的增长网络,并进行数据处理,定量、定性地加以分析,整理形成增长模型,再将其存储到综合档案库中,从而对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四)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

首先,要充分重视农业科技的应用研究,要尽力解决各种战略性、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尤其是严重影响农业经济持续发展的问题;其次,要搞好基础性工作,做好基础研究,奠定农业科技发展的基础;再次,要尽快实现农业高新技术,如核技术、遥感技术、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的产业化,建立起高新技术的农业企业;最后,在即将到来的16亿人口的压力下,要做好技术储备、超前研究[6]。

(五)建立健全农业信息系统

农业信息系统的健全,让生产单位对农业技术信息的了解与获取更容易,也让科研单位能更方便、及时地掌握生产实践对农业科技的需求,有助于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切实实现科学研究面向生产[3]。农业信息系统是由由信息层、处理层和应用层所构成,信息层主要包含了各种农业影响因素的统计信息,如植物信息、气象信息、播种量检测等,处理层主要包括了数据库、模型库等,农业信息系统的具体构成。

(六)大力改进农业科技体制

首先,要对专业机构进行优化,加强产前、产后的科技支持,从而科学、合理地配置农业生产各环节(产后、产中、产前)的科技力量;其次,要对科研机构的布局进行优化,将以行政区域设置农业科研机构的格局,逐步转变为以生态类型区域来设置的科学研究组织体系;最后,开放、扩大科研组织,引入更多高水平科技人才,吸收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经验,引进先进设施、先进设备和资金。

参考文献:

[1]杨勇.农业科技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J].农产品市场周刊,2009(39):9-11.

[2]杨传喜,张俊飚,赵可等.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21(03):113-118.

[3]柯炳生.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J].农村工作通讯,2011(23):1-1.

[4]谭本忠.加强“农、科、教”结合 探索都市农业科技创新模式[J].世纪行,2011(09):21-21.

[5]彭建雄,梁容.现代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思路与方法——以江油市九岭镇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设计为例[J].重庆建筑,2010,9(01):24-27.

[6]靳英波.鸡西市农业科技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11(11):153-154.

作者简介:邓 阳(1976-),男,湖南祁东人,学士,经济师,现任中石化江汉油田农林处生产运行科副科长。

上一篇:曲阜三宝艺术馆揭牌 下一篇:徐俊 从坚守陶都到走出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