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时间:2022-06-28 08:08:11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摘要: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L.)肠道内7种类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

>> 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1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FZ6基因及其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拟南芥和大白菜YABBY蛋白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斑马鱼TATA结合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黄瓜DVR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金铁锁糖基转移酶PtT1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黄芩葡萄糖醛酸水解酶基因的克隆、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 蓖麻油体固醇蛋白质的鉴定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核分枝杆菌38kDa蛋白结构与功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新疆细粒棘球绦虫EgAgB8/3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意义 棉铃虫的巧防技术 太子参分解代谢关键酶8′羟化酶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红白忍冬SABATH甲基转移酶基因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希金斯炭疽菌腺苷酸环化酶生物信息学分析 丹参类贝壳杉烯氧化酶(SmKOL)基因全长克隆及其生物信息学分析 唇形科植物脚6基脚6基焦磷酸合酶编码基因及其氨基酸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人ALK-1近端启动子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酵母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保守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玉米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欧文氏杆菌铁代谢相关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分析棉铃虫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运用DNAMAN软件比对分析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运用MEGA 5.0中的Fhylogenetic Tree方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运用在线工具ProtScale ()进行亲、疏水性的分析;运用Psort在线工具()进行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分析预测;运用NCBI数据库中CDD在线工具(http://www.ncbi.nlm.nih.gov/Structure/cdd/wrpsb.cgi)进行功能结构域的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分析

运用ProtParam在线软件分析棉铃虫7种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理化性质,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棉铃虫7种类胰蛋白酶在理论等电点、脂溶指数以及氨基酸组成等方面均表现出相似性。其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 000,等电点约为5.00,氨基酸数目为253~256,Ala、Cys、Gly和Thr残基含量较高。7种类胰蛋白酶的不稳定系数均较高,其中类胰蛋白酶Ⅲ的不稳定指数最低,为52.08,表明类胰蛋白酶在棉铃虫细胞内的稳定性较差,推测类胰蛋白酶代谢较为活跃,代谢周转的速度较快。棉铃虫7种类胰蛋白酶的脂溶指数均较低,属于亲水性蛋白质。

2.2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磷酸化位点预测分析

使用NetPhosk 2.0 Server在线工具对棉铃虫7种类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分别进行预测Ser、Thr与Tyr位点处发生磷酸化的概率结果见表2。从表2可见,在氨基酸磷酸化位点中Ser的预测分值最高,表明Ser发生磷酸化的概率最高,并且发现类胰蛋白酶Ⅲ中不具有Thr磷酸化位点;只有类胰蛋白酶Ⅴ具有Tyr磷酸化位点。以类胰蛋白酶Ⅲ为例进行说明:其氨基酸序列在第83位、243位、246位、247位这4个Ser位点处都有可能发生磷酸化,但第247位Ser发生磷酸化的概率最大,为M3=0.973。

2.3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分子进化树分析

使用MEGA 5.0中的Fhylogenetic Tree方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7种类胰蛋白酶分为两个分支,类胰蛋白酶Ⅰ、Ⅱ、Ⅶ与Ⅴ处于一个分支,类胰蛋白酶Ⅳ、Ⅲ与Ⅵ处于另一个分支。其中,类胰蛋白酶Ⅰ和类胰蛋白酶Ⅱ进化关系较近,类胰蛋白酶Ⅲ与类胰蛋白酶Ⅵ进化关系较近。

2.4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1)使用TMHMM 2.0在线工具对7种类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跨膜结构进行预测分析,均不存在跨膜结构域。

2)使用ProtScale工具对7种蛋白酶的亲、疏水性进行分析。7种类胰蛋白酶的总平均亲水性为0.860~0.960,均表现为亲水性。其中,多肽链靠近N末端区域亲水性最强,最低分值为-0.500到-0.600,而C末端区域疏水性最强,最高分值为2.100到2.300。

3)用DNAMAN软件比对分析7种类胰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图2)。在这7种蛋白酶氨基酸序列中,有较多保守的区域(如图2中深颜色区域所示)。经过分析发现,7种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结构相似,同源性最高为85.71%。7种类胰蛋白酶中均含有高度保守的必需氨基酸残基,参与维持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及行使催化功能。比如第10、54、70、179、196、207与231位的Cys残基,它们之间能够形成二硫键以稳定蛋白酶的空间结构。第205位的Asp残基与228、238位的Gly残基能够与底物形成离子键、氢键,参与类胰蛋白酶对底物的识别与结合。第69位的His残基、114位的Asp残基与211位的Ser残基组成了类胰蛋白酶的催化基团,通过电子的传递,与底物分子中的Arg和(或)Lys残基羧基端肽键发生亲核反应,实现催化功能(氨基酸残基位置以类胰蛋白酶Ⅲ为准)。

2.5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功能结构域分析

使用NCBI数据库中CDD在线工具对类胰蛋白酶Ⅲ进行功能结构域分析(图3)。结果表明,类胰蛋白酶Ⅲ属于胰蛋白酶超家族,具有该家族特有的功能区域。类胰蛋白酶Ⅲ的16位(Ala)与17位(Arg)氨基酸残基之间含有一个自剪切位点(Cleavage site),该位点与酶翻译后的活化及转运有关;69(His)位、114(Asp)位、211(Ser)位氨基酸残基构成酶的催化位点(Active site);205(Asp)位、228(Gly)位、238(Gly)位氨基酸残基形成3个底物结合位点(Substrate binding sites),参与酶对底物的识别与结合,其他类胰蛋白酶的分析也得到相似的结果。

2.6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类胰蛋白酶Ⅰ、Ⅱ主要位于内质网中,类胰蛋白酶Ⅲ主要位于内质网、液泡及细胞外基质中,而类胰白酶Ⅳ、Ⅴ、Ⅵ与Ⅶ主要位于细胞外基质中。亚细胞定位的多样性体现了类胰蛋白酶在棉铃虫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其中类胰白酶Ⅲ、Ⅳ、Ⅴ、Ⅵ与Ⅶ主要发挥消化作用,因为棉铃虫对食物的消化场所主要位于中肠(细胞外)。而类胰蛋白酶Ⅰ、Ⅱ与Ⅲ可能主要行使免疫保护作用,参与棉铃虫对外界环境的免疫应答。

2.7 棉铃虫类胰蛋白酶的二级结构分析预测

利用NPSA在线工具预测类胰蛋白酶的二级结构(表4)。由表4可知,无规卷曲是该类胰蛋白酶整体结构中的主要组成结构元件,β转角出现概率相对较小。α螺旋主要分布于氨基酸序列两侧,而无规卷曲、延伸链则主要分布在多肽链中间区段。

3 小结与讨论

本研究以棉铃虫肠道内7种类胰蛋白酶为研究对象,运用在线工具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7种类胰蛋白酶理化性质较为相似,为亲水性蛋白酶。Ser是类胰蛋白酶序列中磷酸化概率最大的氨基酸残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类胰蛋白酶Ⅲ与类胰蛋白酶Ⅵ进化关系较近,而类胰蛋白酶I和类胰蛋白酶Ⅱ在进化关系上更为接近。类胰蛋白酶不存在跨膜结构域,属于基质类蛋白,这与其亲水性的特点吻合。功能结构域分析发现类胰蛋白酶属于胰蛋白酶超家族,其氨基酸序列中含有自切割位点、若干催化残基与结合残基。类胰蛋白酶的亚细胞定位具有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细胞外与内质网中,这体现了类胰蛋白酶在棉铃虫生命活动过程中具有多样性的生物学功能。二级结构分析预测表明无规卷曲在该类胰蛋白酶整体结构中所占比例最大,是其主要的结构元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7种类胰蛋白酶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较高,达到了85.71%,并且含有高度保守的必需残基,参与维持蛋白酶的空间结构及行使催化功能,包括维持高级结构的Cys残基,形成底物结合口袋的结合残基及参与催化作用的催化残基。依据此研究结果,能够设计出与类胰蛋白酶活性中心特异性结合的抑制剂,抑制其活性,从而扰乱棉铃虫的正常消化,实现抗虫目的。

参考文献:

[1] 常团结,陈 蕾,路子显,等. 棉铃虫幼虫中肠类胰蛋白酶基因的克隆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J]. 动物学报,2002,48(6):790-796.

[2] 任晓霞,韩召军,王荫长. 棉铃虫乙酰胆碱酯酶cDN段的克隆和序列分析[J]. 动物学报,2002,48(1):121-124.

[3] 郭线茹,蒋金炜,罗梅浩,等. 转基因抗虫烟草研究进展[J]. 昆虫知识,2005,42(4):358-363.

[4] CHOUGULE N P, GIRI A P,SAINANI M N, et 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gut proteases[J]. Insect Biochemistry and Molecular Biology,2005,35(4):355-367.

[5] KANG Z, JIANG J H, WANG D, et al. Kunitz-type trypsin inhibitor with high stability from Spinacia oleracea L. seeds[J]. Biochemistry (Moscow),2009,74(1):102-109.

[6] TELANG M A, GIRI A P, SAINANI M 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two midgut proteinases of Helicoverpa armigera and their interaction with proteinase inhibitors[J]. Journal of Insect Physiology,2005,51(5):513-522.

[7] TAMHANE V A, CHOUGULE N P, GIRI A P, et al. In vivo and in vitro effect of Capsicum annum proteinase inhibitors on Helicoverpa armigera gut proteinases[J]. Biochim Biophys Acta,2005,1772(2):156-167.

[8] BOWN D P, GATEHOUSE J A. Characterization of a digestive carboxypeptidase from the insect pest corn ear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with novel specificity towards C-terminal glutamate residues[J]. European Journal of Biochemistry,2004, 271(10):2000-2011.

[9] VOLPICELLA M, CECI L R, CORDEWENER J, et al. Properties of purified gut trypsin from Helicoverpa zea adapted to proteinase inhibitors[J]. Eur J Biochem,2003,270(1):10-19.

[10] LOPEZ A R, JULIANO M A, JULIANO L, et al. Coevolution of insect trypsins and inhibitors[J]. Arch Insect Biochem Physiol,2004,55(3):140-152.

上一篇:UPLC—MS / MS法检测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下一篇:广西火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