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略转折”找“点”

时间:2022-06-28 07:45:20

为“战略转折”找“点”

面对同样的情况,“华为”险招取胜,“科龙”却元气大伤。中国企业在面临战略转折中,该如何跳出传统思维,找到新的增长点?

企业在以下几种局势下,会面临战略转折。当重大的技术范式和经济范式发生转移时,企业战略转折不可避免;在企业的长期成长过程中,企业的业务领域、战略目标等的调整,也存在战略转移的问题企业原有市场领域的竞争格局和规则发生重大变化,企业不再适应这种变化时,也会导致企业进行战略转折。但是,从一种管理模式向另一种管理模式转折时,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往往缺乏应有的经验,所以企业很难对战略转折点进行有效管理;同时,战略转折不能顺利完成,对企业的损害是非常巨大的,企业常常会由此迅速衰败。

误区应规避

过于依赖传统。一些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养成了既定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所以,面对战略转折,还是试图用原来的方式去管理。他们会感觉到企业莫名其妙地走向自己无法预知的方向,所有的事情都变得不可思议,无法把握,原来的做法总是无效。管理者和公司员工会变得很烦躁,不知所措,没有方向感,原来的秩序和员工的归属感逐步甚至迅速瓦解。企业的竞争力明显降低,并且企业内外的任何打击(哪怕是一句谣言或市场上某位顾客的投诉),都足以致企业于死地。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处于不设防状态,对任何伤害没有抵御能力。

无谓的硬挺。管理者心里知道发生了某种变化,但是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对经济大局和市场格局没有进行恰当分析,因而对市场走势和经济发展趋向不能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仅仅只是靠硬挺做无谓的抵抗,等待奇迹的出现。而事实告诉我们,奇迹是不会出现的,等待企业的只有失败,市场竞争的残酷就在于此,咸功不属于被动的等待者。盲目的硬挺只能无谓地消耗企业的资源,消磨员工和管理者的意志,丧失企业的生存能力、竞争优势和进取精神。

病急乱投医。管理者对战略转折点的无序所带来的后果没法把握,并且心怀恐惧,试图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法,心急之下,免不了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要是方法,管它有用没用就拿来用。但是,这种反复的病急乱投医,会使整个企业的秩序大乱,不但新的管理模式和增长点没找到,而且原来的好思路和方法也被折腾干净。造成“邯郸学步”的尴尬局面。我国企业在改革开发和走向国际化的两个阶段,就有很多企业的实际案例。所以,在战略转折点,管理者切记不能“病急乱投医”。

频繁换人。我国企业在战略转折点上常犯的另一种错误是频繁换人。管理者一拨接一拨地换,只是为了象三国时期的刘备那样,找到能帮他走出困境、奠定大业的诸葛亮。为求马上见效,心急如焚,一个不行再来一个,上世纪九十代末的科龙集团就是在这种频繁换人中元气大伤。任何的企业不可能靠一个人在短期内取得成功,特别是所谓的“空降兵”。一个外来的管理者,必须对企业的文化有一个相当长的了解过程,必须和企业管理团队磨合,才能对企业的情况有相当的掌握,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地经营。频繁换人的结果是使企业的决策行为短期化,决策和制度朝令夕改,员工、顾客和供应商、经销商等无所适从,最终丧失企业赖以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思路要新颖

在通过对国内外各种战略转折点管理的成功案例进行研究。大致可以总结出以下五种思路。

思路1:无知者无畏。尽管管理者在做决策时,要尽量做到收集足够多的信息,进行理性决策。但是,在有限信息约束下,只能寻求满意决策。并且,所掌握的信息越多,顾虑越多,所受制约越多,就越不敢做决策。华为公司的CEO任正飞在总结华为创业成功的经验时指出:华为的成功是无知的结果,所谓“无知者无畏”。华为在有五百万人民币的原始积累之后,实施战略转折,在决定今后公司从事什么事业领域时,没有选择当时很赚钱的房地产业,而是决定从事电信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投资开发后来成为华为主打产品的C&C08机。开发成功之后开拓市场,被吓出一身冷汗。因为华为的竞争对手都是上千亿美金的庞然大物,如果当时对市场稍做了解的话,华为是绝对不可能轻易涉足电信设备领域的。但是,正是华为当初的无知才造就了华为今天的成功。成功之后,任正飞要求管理者不能再这样去进行决策,必须理性思考,理性决策。因为,战略转折点的管理和日常规范化的管理是不一样的。

思路2:让混乱统治一切。英特尔的前CEO葛洛夫在他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有一段关于英特尔从存储器转移到微处理器的转折点管理的情景描述。当时,英特尔从事的存储器市场正受到来自日本的物美价廉产品的强大冲击,公司的市场份额猛跌。葛洛夫苦思无计.决定退位让贤。当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当时某位副董事长时,这位仁兄反问葛洛夫:如果你是接任者,会怎样处置这件事情?葛洛夫毫不犹豫地答道:把存储器处理掉!那位仁兄又问:那你为什么不自己这么做呢?葛洛夫说:我对它有很深的感情啊!并且不知道什么产品能替代它。那好,你为什么不给自己休一段时间假呢?一方面能让自己缓冲一下情绪和感情,另一方面公司在混乱中也许会出现新的增长点呢。葛洛夫听从了劝告,硬是放下难以割舍的工作,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下休假,而让公司内部在混乱中滋生新的思路和增长点。一个月的休假结束后,再次回到公司的葛洛夫发现,有个分公司产品的业务增长很快,那就是微处理器!干是,葛洛夫做出了对英特尔至关重要的决策,下马存储器,主打微处理器。从而造就了英特尔传奇。后来葛洛夫在总结这段经历时,把它作为公司战略转折点管理的基本思路之一,并取了一个名字,叫“让混乱统治一切”。

思路3:乱中取胜。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在打破市场格局的混乱中掌握主动,利用混乱带来的机会,混水摸鱼,乱中取胜。世界军事史上有一场著名的“模糊战役”,那就是在辽沈战役中对廖耀湘的那一仗。当时参与战役的国共两军秩序大乱,的参谋长刘亚楼急匆匆赶来向他报告:乱了!乱了!班长找不到排长,排长找不到连长,连长找不到营长,乱了!全乱了!不动声色,缓缓地说:急什么?乱吧,让它乱吧,越乱越好!只要找到廖耀湘就行!廖耀湘的部队也同样乱了。的一位班长误打误撞冲到他的司令部,丢下几个手榴弹后壮烈牺牲。廖耀湘慌了!以为知道他的司令部所在地,因此,慌乱之中向他的部队明码发报,要他们向他靠拢。刘亚楼拿着电报对说:是不是再核实一下?低沉地说:还核实什么?围而歼之!王牌军的廖耀湘兵团就这样被湖里糊涂地消灭了。所以,企业在战略转折点进行决策时,可以看看市场情况,哪里乱哪里就有机会;甚至去有意搅乱现有秩序,制造混乱,好利用混乱打败竞争对手。当然,管理者必

须有控制大局和混乱局面的能力。

思路4: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市场竞争中,所有的竞争者在战略转折点进行抉择时,都想选择风险低的领域去做。但是,当所有企业都蜂拥而上时,这个市场的风险肯定是很高的。因为只有少数几个企业能生存和长大,其它企业都是会被淘汰的。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反其道而行之,反而管用。在西方有个这样的故事,说的是在古代,有个国王的女儿爱上了一个农夫,国王为此伤透脑筋,但看到女儿死心塌地地喜欢这个农夫,就想考考这个小伙子,看他的才智是否配得上公主。于是,国王把他放在一个角斗场里,边上有两扇门,国王告诉他,必须经过两扇门才能出去;第一扇门里有美女,第二扇门里有一头饿了几天的狮子;看他选哪扇门。农夫毫不犹豫,直奔狮子那扇门而去。结果,公主在里面等他。农夫如果选有美女那扇门,结果可想而知。国王通过这次考验,一是说明农夫对公主的爱是真心的,另一方面也反映农夫的智慧和胆识超群。因此,很放心地把公主嫁给了他。市场竞争也是一样。管理者要有理性思考,追求低成本、高利润的智慧,又要有打虎的胆识,要学会逆向思维,才能在市场博弈中取胜。

思路5: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企业要进行战略转移,往往是由于发生了重大的经济和技术转变,或发现了新的增长点,或是原有市场领域的竞争格局和市场状态恶化导致成本太高,原有竞争规则发生了变化.企业不再适应这种改变,因此,需要转移战场。但是,在转折时,企业管理者的心理和情感因素恰恰是转折的最大障碍!所以,尽管知道现有的业务不行了,举步维艰,也下不了决心,消极地等待奇迹的出现,不肯面对现实,最终导致公司更大的损失,并且丧失最佳的转折时机。怎么办?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先把自己和公司从这种被动局面中跳出来,再去想怎么办,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李晓华在他的创业阶段就靠这种思路,完成了他资本积累,避免了不应该有的损失。所以,比尔・盖茨说:成功的企业要善于消灭自己。

心态需摆正

管理者的心态对战略转折点的管理尤为重要。它可以影响管理者的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和企业整体的运行能力。

平常心是管理者首先要具备的心态。变化是常态,不变化是非常态。也就是说,不要把战略转折点看得多么不正常。战略转折是好事,说明企业有机会。用平常心来对待转折点,才能尽可能地减少由于心态失衡带来的失误,以及由此形成的对转折的恐慌,从而正确界定和理智处理战略转折形成的不适和无序。

静心是管理者正确决策和处理事务的基础。心态的浮躁会使管理者丧失智力和体力,犯不应该犯的错误。比如,“9.11”事件中有双子大厦挨撞后从最高层逃命成功的。很多人本都有逃命的机会,但是由于心慌了,所以不能正常发挥智力和体力,丧失了求生能力。冷静,冷静,再冷静。是管理者要反复告诫自己的。

信心是管理者凝聚自己和下属士气的前提。一个没有信心的管理者,自身能力的发挥就会受到限制,下属的信心也会受到损害。任何下属都很难长期跟一个没有信心的上级走的,因为没有信心意味着没有前途。信心不但能提升管理者自己与下属的士气和战斗力,而且能够提高下属的忠诚度以及凝聚力。所以,信心是顺利完成转折点管理的必备条件。

包容心是战略转折中需要保持的心态。企业所面对的是一个完全没有经验可供借鉴的形势,随时会出现突发事件并且,战略转折是要集合很多人的资源和能力集中起来才能完成的工作。因而,要求管理者有容人之量,要听得进不同的意见,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时,包容心要求管理者有大局意识和长远眼光。管理者要从更广的空间角度和更长的时间角度去看待转折点的一切事情,才能正确判断和准确决策。

总之,没有战略转折点管理经验的企业是很难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因此,企业要善于在转折中学习,炼就在变革中生存的能力和对混乱局面的把握能力。管理者在面临战略转折点的挑战时,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冷静地分析国内外环境和行业状况,正确认识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要有大局观和长远眼光,要保持信心,注意稳定和凝聚人心,准确把握战略转折点的机会,尽量降低或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学会在转折中锻炼队伍、培养队伍,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上一篇:城市品牌化:让名城涅磐重生 下一篇:我们被“熏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