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绘就做强做大“6+1”支柱产业集群路径图

时间:2022-06-28 01:56:31

重庆绘就做强做大“6+1”支柱产业集群路径图

8月20日,全市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在市委礼堂隆重召开,会上,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就推进重庆市新型工业化工作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作为重庆工业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意见》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出台的?《意见》为做强做大“6+1”支柱产业集群绘就了怎样的路径图?21日下午,市经信委主任沐华平就此接受了记者采访。

沐华平表示,总体上看,《意见》对重庆市工业的现状和面临的形势进行了科学的研判,描绘了做强做大重庆市“6+1”支柱体系的清晰路径,指出了提升重庆市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任务,提出了重庆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保障措施。此外,《意见》还体现了“四个结合”的特点:立足当前保增长与着眼长远提高核心竞争力相结合;优化存量、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增量、培育新兴产业相结合;抓住关键要素、打造产业集群与夯实发展基础、提升能力相结合;推进工业的自身发展与强化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

《意见》出台背景——重庆市工业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但是必须清醒看到,重庆市发展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后劲还不足,工业化水平还不高

沐华平说,直辖以来,重庆工业保持年均20%以上高速增长,特别是2004年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以来,工业总量翻了两番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了10个百分点,达到47%,基本形成了“6+1”支柱产业体系和“1+2+7+36”的开发区空间布局体系,其中电子信息、汽车等产业在国际、国内都具有影响力。

据悉,2010和2011年,重庆市连续两年工业增速全国第一,工业对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已成为重庆市经济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和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全市工业已经站在新的起点,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重庆市总体上仍处于欠发达阶段,仍属于欠发达地区,工业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后劲还不足,工业化水平还不高。”沐华平分析说,目前,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工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国际上看,欧美“再工业化”进程加快,高端制造业不断回流,新兴经济体的资源要素成本优势成为强劲吸引力,国内传统制造业加速向境外转移,我国工业面临“双重挤压”;从国内看,需求不足,综合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业过剩,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从重庆自身看,结构不合理和能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市委市政府在此背景下出台《意见》,对‘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既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又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沐华平说。

《意见》明确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要求——“四个着力”、“六个原则”和重点目标

沐华平说,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四个着力”,即着力推动集群发展,着力加快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技术进步,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构建符合重庆实际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六个原则”,即坚持集群发展,发挥集群综合效应;坚持环境配套,加强产业集群外部配套和生产业配套;坚持开放引领,“引进来”和“走出去”促进工业跨越发展;坚持创新驱动,提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和发展质量;坚持统筹兼顾,“有所为、有所不为”地发展各类产业;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

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目标,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15年,以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四上”为坐标,表现为3万亿总量、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比30%、产品质量损失率0.2%以下、净资产回报率10%;第二阶段是2020年远期目标,就是构建起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国家现代制造业基地。

沐华平认为,以“六个原则”为例,这些原则实际上也是重庆这些年发展工业的实践总结和经验提炼,既符合中央关于发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又具有鲜明的本地特色。

《意见》描绘了做强做大“6+1”支柱产业集群的路径方向——提出重点打造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左右百亿产业集群

“《意见》将集群发展作为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产业体系的关键。”沐华平解释说,具体说就是提出了重点打造的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左右百亿产业集群。

“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重点要打造6000亿笔记本电脑、2000亿信息服务、1000亿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智能家电、集成电路与元器件、光伏与LED、智能仪器仪表、应用电子、电子装备六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沐华平说,“十二五”期间,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全行业累计投入将达到3000亿元,智能终端年产量达到2亿台,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

此外,重庆市传统的汽车工业也将重点打造3000亿乘用车和微车、商用车、特种车三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累计投入2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轿车及SUV占比超过60%。

沐华平说,在装备制造业方面,除了我们已有风电成套装备、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环保安全装备、船舶装备、航空航天装备等外,重庆市将重点发展页岩气装备等能源装备。“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全行业也将实现工业总产值5000亿元,重点整机产品本地配套率提高到80%。

综合化工产业将重点打造天然气化工、炼油石化、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四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资源优化配置、竞争优势突出的综合性化工基地。“十二五”期间,全行业累计投入15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000亿元,新上项目每立方米天然气产出25元以上。

材料产业重点打造钢铁、铝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铜材料、玻璃及深加工、水泥及制品七大百亿级产业集群,建成西部精品钢材基地、中国铝加工之都、长江上游绿色建材生产基地、国家新材料研发基地。“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2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2500亿元,电子信息、汽车用材本地满足率分别提高到60%、50%。

消费类制造业将重点打造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两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造纸、纺织服装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建设西部地区最大的造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2000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3500亿元,此外,重庆市的重点药品企业将全部通过新版GMP认证。

《意见》指出了提升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点任务——构建起支撑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系

《意见》从优化空间布局结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等方面入手,力争构建起支撑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体系。

沐华平解释说,在优化空间布局上,《意见》提出了各区域主要产业定位,力争到2015年,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度达到85%;在优化企业组织结构上,《意见》提出通过兼并重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鼓励中小微企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力争到2015年,形成5户千亿级企业(集团)、40户百亿级企业(集团)、300户十亿级企业、1万户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和10万户工业和生产业微企;在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上,《意见》提出了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以提升制造基础能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力争到2015年,技术改造投入占工业投入的比例提高到60%。此外,《意见》对质量品牌、安全生产和节能减排工作也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沐华平说,推进新型工业化,需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同时也需要通过政府加强宏观引导,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为此,《意见》提出,重庆市还将加强物流、金融、专业市场等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平台;坚持“大项目”带“大发展”,滚动实施百项示范工程和年度十大项目引进计划;加强要素保障,将要素供给与使用效率结合起来;完善人才支撑,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责任编辑:胡瑜)

(来源:重庆日报)

上一篇:大坝坝基开挖施工技术实践 下一篇: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扬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