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市场需求的专用车产品设计过程

时间:2022-06-28 01:34:34

浅析基于市场需求的专用车产品设计过程

【摘 要】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结构变化的加快,专用车产品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大,专用车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市场,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正确定位产品功能,应用新型创新方法实现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决胜于市场。

【关键词】 客户需求 产品定位 技术创新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发展以及能源消耗结构变化的加快,专用车产品的细分市场越来越大。同时,面对我国汽车产业处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时期,专用车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市场,挖掘市场需求,将技术创新应用于深度挖掘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开发既能满足客户需求,又有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

1 市场需求的挖掘与转化理念

目前,伴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专用车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专用车市场也有了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集团化趋势;(2)地域化趋势;(3)轻量化趋势;(4)底盘专用化趋势;(5)零部件专业化生产趋势;(6)环保节能趋势;(7)产品多元化、需求差异化趋势[1]。这些都与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各级政府部门治理整顿相关产业以及行业自身努力发展等因素是分不开的。企业必须全面进行客户需求挖掘,才有可能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新产品开发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求企业在开发新产品之前,必须对市场进行分析调研,并结合企业自身的资源进行新产品开发战略性研究,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新产品。在开发新产品时,企业需做的市场调研重点是:

(1)调查国内外市场、重要用户以及重点市场同类产品的技术现状和改进要求;(2)从国内同类产品市场占有率高的前十名以及知名品牌产品筛选调研对象,调查同类产品的质量、价格、市场及使用情况,确定对标产品;(3)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情报和专刊,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4)在全国范围内,确定探访的重点市场顾客,从顾客的分类及需求特点、产品技术特点、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开展调研,组织VOC分析,使用Kano模型对客户需求进行分类排序,决定优先级别,并以80/20原则抓住市场客户主要需求矛盾,确立解决这种需求矛盾的市场定位产品。

无论是以产品为导向的技术型企业,还是以客户为导向的营销型企业,或是两者兼之,都是围绕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市场动态,准确构建产品的利润点,建立准确的产品市场定位为出发点。

2 基于需求的方案设计过程分析

准确的产品定位是方案设计的基准,也就是说设计方案是依据产品的市场定位确立的。产品设计方案的形成过程大致可划分为:(1)市场需求的转换;(2)产品功能的定位;(3)方案设计;(4)需求比对与方案修正;(5)最终方案评审。这其中市场需求的转换和产品功能的定位尤为重要,市场需求的转换是前期客户需求的翻译,翻译成为满足客户所需的“结构”,这是一项架设顾客与设计师之间思想桥梁的工作,它的正确性直接决定了产品成与败,因为我们非常清楚顾客购买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所赋予的功能,产品只是功能的载体,功能才是产品的核心与本质,是我们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再就于产品功能的定位是客户所需的“功能结构”的市场化筛选,保障新产品的潜在价值在后续市场营销中得以充分发挥。从前述可以看到,专用车产品市场的多样化及多变性,决定了专用车新产品开发更加注重隶属行业技术的“专业化”,因此专用车新产品方案的开发,应是严格意义上的循序渐进式的正向产品开发策略,按照上述方案形成过程,在人力资源等内在条件满足下,可大幅提升产品开发的成功几率。

3 实现产品设计技术创新的方法论

在整个专用车产品设计过程当中,全新创新的思想萌芽一般产生在功能定位及方案设计过程,技术改进方面的创新一般产生在方案设计及结构化设计过程,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研发者的创新所需是在这两个环节产生的,基于这种新的功能所需的方案和新技术组合所需的新结构设计都是创新所必须的,这种思想的产生可以借助于情景式的知识模型库,也就是产品技术链的重用和组合。

而实现这种创新,除了传统的技术积累外,还需要一些创新方法,传统的创新方法有试错法、头脑风暴法、综摄法等。不可否认,这些创新方法在促进科技进步的过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但是,这些方法也存在着一些弊端。

试错法是纯粹利用经验的一种创新方法,完全依赖于个人的经验和知识领域,创新过程没有方向性,因此效率非常低;头脑风暴法是改进了的试错法,虽然相对试错法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帮助克服思维惯性,但头脑风暴不控制思维过程的缺陷常常使得问题进入漩涡,长时间无法得到解决,效率依然不高;综摄法是对头脑风暴法改进而产生的,将类比的方式引入其中,试图系统地从一个全新角度看待问题,以此来消除心里惯性,但是,综摄法没有研究技术系统进化的规律[2]。

TRIZ理论是目前被业界普遍认可和推崇的一种技术创新方法。它是由前苏联发明家根里奇・萨乌洛维奇・阿奇疏勒(G.S. Altshuller)分析了世界近250万份高水平的发明专利,总结出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原理和法则,综合多学科领域的原理和法则,建立的一个由解决技术,实现创新开发的各种方法、算法组成的综合理论体系[3]。TRIZ系统提供给研发者一个清晰的发明创新路线图。根据国内外大量的企业学习应用TRIZ的实践结果,一个掌握TRIZ理论的科技人员与不掌握TRIZ的科技人员比较,其发明创新能力提高6至10倍。

在前述方案形成过程中,需求转换功能和方案设计是两个技术创新主要产品过程,现对使用TRIZ理论进行方案创新举例说明如下。

开发车厢可卸式垃圾车,又称勾臂式垃圾车。该车广泛适用与城市街道学校垃圾处理,可一车配备多个斗,各个垃圾点放置多个垃圾斗,带自卸功能,液压操作,方便倾倒。主要由(1)供能系统,即动力供能系统,如:发动机、变速箱等;(2)传动装置,主要将底盘发动机动力传递液压泵,如:取力器、液压泵等;(3)液压控制系统,用于装卸厢体的机构,如:拉臂主油缸、锁紧架、锁紧油缸、翻转架等;(4)厢体装置,如:厢体、后门等四大部分组成。

根据使用燃料不同,可分为NG、燃油、双燃料等三类,NG相比燃油型更经济、环保;但同时带来的问题是整车质量增加,气瓶占用空间,动力输出缓和等。这些都是选择不同动力系统造成的。

即使同是NG动力系统,也根据使用液态天然气、液化煤气、压缩天然气的不同,对于整车的动力、振动、噪音、废气排放等都有不同的影响。因此,供能系统是整车的一种冲突。

根据TRIZ理论,可以将上述冲突描述成如图1所示的物质-场功能分析模型。

根据上述分析,在以整车供能系统动力场为对象场的情况下,应对整车布置、功率输出等特征加以改善,即存在着排放环保与总布置、功率输出、噪音及振动之间的技术冲突,即可建立物体产生的有害因素引起标准工程参数的改善和恶化,见表1。

通过冲突矩阵,可得到冲突的标准解,见表2。

对此整车的设计方案,根据标准解的含义,可得出优化设计方案见表3。

在上述可能的改进方案中,提供了各种有益于改善整车性能的具体设计或设计方案,其中很多方案已应用于具体产品,如中联ZLJ5120ZLJHE4自卸垃圾车等,进一步验证了TRIZ方法在车厢可卸式垃圾车方案创新设计中的有效应用。

4 结语

专用车企业只有坚持走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正确定位产品功能,应用新型创新方法实现新产品开发的技术创新,才能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决胜于未来专用车产品市场。

参考文献:

[1]郑兴义.当前专用汽车市场的发展趋势[J].专用汽车,2009年11月:96-97.

[2]李伊力,何筠.TRIZ:科技创新新方法――兼论TRIZ与传统创新方法的比较[J].企业经济,2009年第6期(总第348期):23-25.

[3]李明华.TRIZ创新方法在柴油机研发领域中的应用[J].柴油机,第33卷(2011)第3期:5-7,13.

上一篇:浅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施工质量与施工成... 下一篇:浅谈IEC61850规约在工程现场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