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6-28 01:08:53

对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要 分析了园林花卉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提出教学改革的建议,包括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合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园林花卉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4-0322-02

园林花卉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也是园林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研究花卉分类、生产设施、繁殖技术、花期调控及花卉应用的学科,是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研究范围较广。根据社会对花卉专业人才实际的需要,针对高职教育培养“实用型、应用型、研究型人才”的目标,笔者结合近几年来的园林花卉学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建议,旨在有效地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1]。

1 园林花卉学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实习基地较少

园林花卉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而山西师范大学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为51学时,课时安排相对较多,实践教学环节有9个学时的实验和1周的教学实习。但是因花卉的种类繁多,繁殖时间、生长周期、要求的条件、栽培措施不同,显然不能按生产的需要进行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有限,生产设施不能满足花卉生长的需要。校内的实习基地,只供一般的实验和基本的实习使用,很难满足高档花卉及年宵花卉的生长要求。校外的实习基地,受交通、教学安排、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也难真正的发挥实习作用。还有花卉的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切花实施栽培等技术含量高的栽培形式,在花卉学的实验实习中很难得到开展,或者是走马观花的在校外的生产现场看看,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1.2 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

花卉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花卉与花卉业与社会、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不断有新的花卉种类及品种出现,不断有新的技术和应用形式产生,如花卉的发展动态和切花栽培、组织培养、无土栽培、垂直绿化、节日用花等新知识、新技术及应用形式,在花卉学教材及教学大纲中没有体现出来,学生很难从教材当中获取这些新的应用知识和发展动态,这就需要对教学内容及教学大纲重新做出调整和补充。另外,教师仅钻研教材,造成新知识匮乏,实践能力下降,影响业务水平提高。因此,要想使学生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必须要有精通专业知识、懂生产、懂技术、懂市场的教师,设计合理的与实践紧密相联系的教学内容,以满足快速发展的花卉生产和花卉业的需要,使培养出的学生真正符合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要[2]。

1.3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单一

园林花卉学专业课教学时数偏少,知识量大,仍以教师传授为主要教学方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对所学的专业认识不足,加上教学方法不灵活,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影响到教学效果[3]。虽然教学手段上已经使用多媒体课件,课件信息量大,形象生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在使用中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上课学生忙于看课件、记笔记,无暇思考;课堂气氛沉重,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易产生思维惰性,认为课下可再看老师的课件,不必课堂上学懂,而拿到课件后,由于信息量大,也只是草草看看,不求甚解,不了了之;长期以往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最终导致应用知识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降。此外,教师长期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也容易产生依赖性,一次备课多次使用,按套路讲课也使思维受限,师生在课堂上不能真正互动起来,导致教学过程较机械呆板,教学效果不如人意。

2 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建议

2.1 多形式、多渠道增加实践教学时数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生产技能并应用专业知识培养专业人才必须的教学环节。在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的学时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比例由原来的5∶1变为 3∶1,即3学时理论课学习后,有1学时实践教学,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利掌握生产技术和操作技能。例如,进行花卉种类的识别、整地做畦、播种、繁殖(有性种子繁殖,主要营养繁殖如扦插、嫁接等)、温室盆栽管理如上盆、换盆、移栽以及生长中的管理与养护等关键教学内容上,多安排实践教学时间,甚至可按1∶1比例安排实践。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及操作示范,学生就可以较好地掌握生产操作技术。多渠道、多形式地利用校外优质资源,形成长期合作形式,发挥校外实习基地作用。利用学校和教师的关系和影响力,学校出资或学生出力的形式,与企业、个体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关系。让学生在校外基地参加生产实习,不但开阔眼界,增加企业文化知识,还能系统地掌握花卉生产技术,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踏实肯干、开拓创新、合作进取的精神,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和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以后走上社会从事花卉专业工作典定扎实基础[4]。

2.2 合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平台等现代化教学工具

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已成为现代的主要教学模式。许多花卉图片、先进生产技术、课件可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花卉、欣赏花卉、了解花卉及生产。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即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将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各种教学的优势,如在使用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同时,采用提问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发现式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等,改变以前以教师授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能力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促使教学方法向综合化方向发展。

针对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课堂上学生忙于记笔记无思考的现象,可利用校园网或建立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将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视频、关键技术操作及有关的问题、作业、文章、网址上传,学生也可把好的学习材料、发现的问题、学习的感受上传以交流学习,使多媒体课件及相关知识等与网络平台相结合,促进学生在课后学习知识,进一步强化知识[5-6]。教师还可以根据观看视频材料如关键技术或生产上出现的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结论相互交流。还可把现场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提问等过程及时录制下来,之后再回放加深印象,以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知识,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3 调整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性教学

在花卉学教学内容上做尝试性调整,针对花卉生产的特点,增加实用性较强的内容,如常见花卉的栽培与养护、温室设施栽培技术,对花卉前沿部分进行讲解如花卉无土栽培、花卉控制栽培、花卉周年生产等。另外将部分理论知识在实习课上进行讲解,使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有更新的认识。规定时间将温室栽培的盆花带进宿舍,自己进行栽培和养护管理,或者自己联系到温室观察和操作,并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到时间把学生栽培和养护结果作为考察学习成绩的依据。这样让同学对整个栽培环境和技术有全面和详细的了解。也从中体会到园艺师工作的辛苦和技艺,又体会到花卉产品的精致和美丽。

在教材的选用上,尽量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目前山西师范大学选用的是包满珠主编的教材园林花卉学,这部教材基本上能满足教学的需要,但在新技术及新应用上存在不足,可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编写花卉指导教材,增加新的花卉生产技术、花卉的应用等实验实习内容。这样可弥补原教材中不足的部分,同时满足教学需要,也提高学生对花卉生产新知识的掌握。

3 参考文献

[1] 刘贵锋,刘玉平.园林树木学教学改革初探[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2):149-250.

[2] 李保印,周秀梅,刘用生,等.园林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12):81-82.

[3] 王彩云,包满珠,胡惠蓉,等.花卉学产学研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0(4):83-85.

[4] 冯莹.对《园林花卉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10(34):19871-19872.

[5] 蓝蔚青,谢晶,张饮江,等.高校花卉学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2(32):15995-15996,15998.

[6] 陆万香.园林专业花卉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45-248.

上一篇:消毒剂在净菜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昌吉市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做法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