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时间:2022-06-28 01:01:03

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完成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

今天召开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部署和要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进一步总结试点工作,研究安排我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推动全州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的跨越。刚才,潞西市农业局介绍了“数字乡村”工程试点情况,州农业局就“数字乡村”工程建设试点工作成效进行了演示,一会州农业局还就全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希望大家会后认真加以学习、借鉴和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实施“数字乡村”工程的重要意义

农业信息化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推动力和突破口,实施“数字乡村”工程是推动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措施。

(一)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历史任务,并将其列为“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策略之首。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和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强化面向农村的信息服务”。总理在全国信息化工作小组会议上指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表明农村信息化对于提高我国农业生产力,改变农村面貌,提高农村生产水平的重要作用。

(二)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在科技文化相对落后的农村,以信息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带动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将会极大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因此,把宽带网络延伸到农村,向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主要农产品市场信息、就业信息,向农民推广新型农业科学技术;用信息技术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的交易及出口;指导农业生产经营,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服务;通过信息化加快农村行政、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等,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我们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21世纪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引发农业的第三次革命。以互联网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将是实现优质、高产、高效农业的关键措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将在更大范围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能否抢抓工作主动权,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依托信息和知识的巨大潜能,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由此,我们必须看到,要使我州农业产业在国内外市场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依靠广泛的、全方位的信息作为支撑。没有现代化的信息网络,就不可能及时得到有效信息,得不到及时有效信息,就难以作出科学决策,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抓好信息化建设对促进我州农业向更高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农业农村工作的迫切要求。我州农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面对农业、农村、农民日益增长的形式多样的服务需求,农业信息服务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在体系建设上,县级以上网络建设较为完善,但是也处于分散和各自为政的状态。乡镇以下的信息网络严重滞后,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困难很大;在队伍建设上,乡镇信息服务人员不稳定、素质不够高,村级信息员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普通信息多、特色信息少,大路信息多、实用信息少,外地信息多、本地信息少,农民群众采用信息效果不够好等等。这些突出问题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特别是现在,我州广大农民群众对省、州内外的市场信息、价格信息等需求十分迫切。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把农民群众迫切需要的信息及时传送到千家万户,对于解决农产品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意义尤为重大。通过“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我认为要达到三个目的:一是要通过研究开发适合我州农业特点的农业信息系统平台,加强对州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农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和开发利用,促进市场、资源、技术、生产等信息的共享;二是要通过研究开发多种形式的农业科技服务信息系统成果,为政府决策、市场开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技术推广和提高农民素质等提供便捷、有效的服务;三是要通过提供从生产领域向加工、流通和消费领域的信息服务,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生产信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资源信息和政策法规信息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五)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自然条件差,山高坡陡,居住分散,经济落后,农业农村信息网络建设严重滞后,农村最基层的情况和上级的政策措施常常不能及时的上传下达,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委省政府对此十分重视,白恩培书记提出建设“数字乡村”的构想,多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并作出重要批示;秦光荣省长、李纪恒副书记就组织实施、经费安排等作了指示和要求。省委省政府决定将“数字乡村”工程作为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和标志性工程,列入当前的工作重点加以推动实施,省级财政今年还专门安排了专项建设资金,快速推进全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我们德宏州的情况也与全省一样,农业农村信息化工作远远满足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业农村信息化建设步伐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各级各部门都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全力以赴把这项利国利民的大事抓紧抓好。

二、明确目标,建立健全“数字乡村”信息网络

(一)指导思想。我州开展“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州农业农村信息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设,搭建统一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完善的农业农村综合信息数据库,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技术在农业和农村的广泛应用,为农民提供适用的市场、科技、教育、文化等信息服务,实现乡村信息网络化、政务公开化、服务社会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

(二)工作目标。根据省的要求,我州“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的目标是:紧紧围绕我州“四村五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中心任务,2007年全面完成50个乡镇、336个村委会、2834个自然村的建设任务,形成覆盖州、县市、乡镇、村四级,连接所有乡村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学校、龙头企业、种养殖大户的农业农村信息网络;2008年在巩固提高现有网络的基础上,逐步向村组延伸,形成更为健全完善、上下联动的信息网络体系。

(三)“数字乡村”工程建设重点

1、建立信息网络服务平台。从上到下都要建立一个能满足农业宏观调控、微观导向和农村社会化服务要求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信息网络平台,满足各级政府和农民群众的需要。一是整合我州现有农业农村信息网络资源,建立一个农业农村经济综合信息主干网,成立州级农业信息网络控制中心,上联省和国家有关网站和相关部门,下联各县市信息中心、乡镇信息站、村信息小组、涉农部门、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整合涉农信息网络和信息资源,使之成为凝聚力和信息集散力最强的农业骨干网。二是州县建立综合信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有“农业信息网”基础设施的优势,发挥农经部门点多面广,联系千家万户、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的优势,达到有一套好设备、有2-3名专职信息员、有一套信息服务制度、有一条对外信息收集系统的“四个一”标准,有效开展信息服务。三是乡镇成立信息服务站。安排2-3名专职信息员,负责辖区范围内所有信息的收集、和运用。四是村级建立信息服务点或设信息员。与村委会、活动站、图书室等公共服务场所相结合,确定一名信息员,制定信息服务站建设和管理制度,负责信息的上报和指导农民群众有效使用信息。五是推进广播电视、电话和互联网络的延伸,基本实现广播电视覆盖农户达到95%以上,电话普及到自然村达到80%以上,互联网延伸到各种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大户。

2、加快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我州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少、质量差,农业信息网络的辐射范围小,共享性差,影响了网站质量和信息的有效利用。必须大力加强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研发农业信息监测与速报系统,农业专家决策支持系统,更好地满足农民的信息需求。同时,要加快实现州、县、乡三级基础性、公益性、综合性、关键性的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步伐,让农业信息网络一经建立,就能快速地为农业生产服务。县乡两级应迅速组织熟悉政策、业务能力强的专职工作班子和队伍,深入村组收集农村社会经济、人文地理、政策法规、农业生产、农情气象、农用物资、农产品市场、乡镇企业、实用技术、科技成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疫病防治、扶贫开发、财务管理、专业合作组织、劳动力转移、名特优产品等涉及农业农村各方面的信息资料,认真进行筛选分析、加工整理后,录入汇集到数据库,及时进行在线查询,上网。

3、积极组织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农业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其目的在于通过信息的有效运用,快捷、高效地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的信息服务方式,因地制宜地利用各种载体和其他行政手段,方便迅速地把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民群众手中。经济发达、农民素质较高的地区,信息建设以推行计算机网络化为主,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让群众接受网络信息服务。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农业农村信息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覆盖到乡镇,再通过有线电视、广播、小报、黑板报、财务公开栏等渠道把信息传送给农户。特别是要通过信息、信息查询、信息咨询、网络宣传、网上办事、网络教育等功能和形式,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农业生产经营、新农村建设、种养技术、经营管理、政策法规、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通过农业农村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在线上网查询等方式,为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地决策农业农村工作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4、是以信息化推进产业化发展。努力推动农业产业化升级,以政府的信誉和强制力为保证,以宽带网络为手段,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绿色、特色农产品的生产,用网络把家庭小农经济分散生产的农户联系在一起,实现农业企业运营和农产品的品牌营销,进而带动我州的名特优产品的规模发展和产业升级,促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进一步强化农村信息化的教育和普及,尽快提高农民素质,分类指导,提高农产品信息服务的针对性。根据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在信息服务上要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产品信息服务。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要加强宏观政策和市场中长期信息预测分析。对有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从产业、产品品种、品牌等不同层次,到产前、产中、产后不同环节,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对有潜在竞争优势的农产品,实行信息服务先行、将其潜在优势尽快转变为现实优势。同时要鼓励行业协会、专业农协和各种合作组织,积极开展专业信息服务,适时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提高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现代化水平。

三、强化措施,努力推进“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按照省委、省政府开展“数字乡村”工作步骤的要求,我州试点阶段的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目前已进入全面的实施阶段。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各级都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保证“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作为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纳入中心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切实加强领导,有效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州级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并实行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挂钩联系责任制度和“数字乡村”工程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奖惩制度,明确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都要成立“数字乡村”工作领导小组,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问题,确保“数字乡村”工程顺利进行。各部门要明确责任,分工协作,紧密配合,制定规划,广泛宣传,克服困难,培训骨干,加强指导,开展评比,认真组织实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

二是建立机制,增加投入。为切实抓好“数字乡村”工程建设工作,省政府今年安排5600万元专项经费,每个乡镇补助3--5万元;州级财政匹配50万元,每个乡镇补助1万元;各县市也要匹配资金,加大投入,高质量地完成好我州的“数字乡村”工程建设任务。同时,要建立激励机制,开展以奖代补,调动各级各部门搞好“数字乡村”工程的积极性。还要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多渠道增加对农业信息工作的投入。

三是培训人员,强化队伍。一是加强专业信息人员的培训。目前,我州农业信息人才缺乏,尤其是既懂经济又会管理的、既懂经营又知市场的、既会生产又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为缺乏。要注意选拔培养农业信息专业人才,舍得把最优秀的人才放在农业信息化这个“窗口”工作。要加强对信息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逐步建立一支专业技术和分析应用相结合、精干高效、干事创业的农业信息专业队伍。二是加强农民信息员队伍建设。要注意从农村种养大户、营销大户、农民经纪人、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以及村组干部中选拔事业心强、有经营头脑、掌握一定农业技术、乐于为民办事的同志作为农民信息员。通过这些农民信息员,上传民情民意,下播致富信息,进一步活跃农村市场,促进商品流通,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四是部门配合,协同建设。“数字乡村”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做起来的,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一致的目标,共同努力完成。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各级政府要树立大信息、大发展的思想,统一领导,明确定位。农业和其他相关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准确定位,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其引导、管理、推动与规范的作用。各级各部门都要加强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共同推进的协作机制和州、县、乡、村四级协同工作机制,形成上下左右互联互动的运行机制和工作合力。积极推动出台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条例等相关政策文件,抓紧研究制定农业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信息化培训等政策措施,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上一篇:先进性体现在教育名城建设 下一篇:持续发展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