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对策

时间:2022-06-28 11:33:50

浅析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对策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对策。要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产业,保证初级产品质量安全;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规范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经营;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检查整治力度。

【关键词】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措施;标准化;诚信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向来都是人民生活之根本,国家稳定之基础。而随着一连串食品质量问题的曝光,食品质量及安全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在农村,食品安全的隐患多,存在的问题与形势严峻。因此,加强农村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源头监管难

我国每年使用氮肥2500-3000万吨、农药130多万吨,仅这两项的单位面积使用量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

2、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监管难

延长县目前有各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小作坊50家,这些小作坊大多是前店后坊、即做即售的小食品加工企业,有的小作坊粗制滥造;有的非法使用劣质原料;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藏、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容易造成食品二次污染。

3、涉及食品安全的法制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从食品安全的相关“标准”而言,也是“政出多门”,不规范不协调;从监管的职能部门及职责实施来说,大部分基层政府领导未引起足够重视。

二、原因分析

1、农村消费者贪图便宜

由于农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文化水平低下,食品安全意识不强,加之现在食品的添加剂品种繁多,老百姓根本无法识别,因此,他们在选择商品时首先考虑商品的价格,只要便宜就行。

2、食品安全法制不完善

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存在互相推诿和监管不力的现象。

3、农村食品监管力量相对薄弱

农村经营主体分散,商品的进货渠道多样,加之交通不便,给监管检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同时,由于监管经费的不足,使很多监管措施难以落到实处。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对策

食品安全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要保障农村食品安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产业,保证初级产品质量安全

没有农业标准化,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产品;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就不可能长久占领市场,也不会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例如,延长县白家角村川地面积600亩,灌溉条件便利,农民有多年种植西瓜的经验,是发展无公害大棚西瓜的优生区。2004年该村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五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承担单位围绕推广和普及标准这条主线,制定了无公害大棚西瓜生产技术、用药、用肥等技术规范,大力进行培训、推广,使示范区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基本能按照标准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生产。通过几年来的努力,示范区通过了“无公害产地认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西瓜已畅销西安、延安等大中城市。

因此,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化开发,提升农产品声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向标准化、产业化要效益,已成为各级领导和技术工作者的共识。

2、倡导“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理念

农村食品经营者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进货时只图便宜,不会过多地了解是否属于合法经营,也不检查相关证照,更不考虑群众食用不合格食品会造成的严重后果,所以,即使食品过期,或是劣质食品,经营者都会想尽一切办法继续销售出去。因此,提高经营者文化素质,有助于从源头消除农村食品安全隐患。

首先要加强新时代的社会道德教育。所有那些造假者无一例外的是道德沦丧的典型。对于这种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气,必须从加强社会道德教育层面上去解决。要倡导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社会新风气,大力学习“八荣八耻”的新时代精神,从根本上消除造假的现象。

其次,要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相关部门要通过散发宣传资料、设立咨询点等方式,向广大食品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宣传《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等,宣传专项整治的有关文件,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让广大群众了解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不断提高和增强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并且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及时曝光问题食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一种经营氛围。

从2008年到现在延长县共举办各类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培训20余次、800多人次,重点对从业人员进行了诚信、法制、质量安全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教育。目前,大多从业人员树立起了守法生产、诚信经营、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理念,履行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增强。

3、规范小作坊的食品安全经营

小作坊劣质食品层出不穷,不仅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伤害,还将造成经济损失,影响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据统计,我国10人以下的小作坊占食品加工企业总量的70%以上。那么如何提高小作坊的食品安全性,我们认为,除了检查小作坊的生产环境卫生、原材料进货及产品销售台帐、原材料和食品添加剂外,最关键的就是食品的检验问题。小作坊大都分布在边远地区,而检测机构主要设立在省级,只有个别县级设置了检测机构。因此应当建立县级和在部分重点乡镇建立食品检验机构和流动食品检验机构。这样可以保证对食品安全作出快速反应。

延长县2007年重点对七里村王良沟豆腐集中生产地进行了全面整顿。那里仅常年从事豆腐加工的小作坊就有22家,95%以上的生产场所无防蝇防鼠防尘设施,存在重大食品 安全隐患。对此,检查组下发停业整顿告知书,向豆腐坊加工户分发技术规定、要求等资料,并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通过逐家逐户,一一验收,对经过整改,达到规范要求的21家豆腐坊,由卫生、工商部门免费给予办理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质检部门免费提供规章制度和食品安全承诺书,免费办理食品小作坊生产条件审查合格证,最终取得市场准入资格。

通过引导和规范管理,更多的小作坊从不合法走向合法,从不规范走向规范。但是在实际检查中,大多监管人员只是凭借外观来检查产品的标注、保质期等,不能通过检测工具准确地检测不合格食品。像延长县部分企业配备的检测设备无法保证出厂的所有食品都经过检验,全县无一辆食品流动检测车,农村更是难以拥有。因此,可以采取中央拔款和地方配套的措施保证工作经费,具体数额可根据食品小作坊的数量、生产品种、生产周期、检验次数等来决定,小作坊只象征性的交一部分,以保证食品检测的有效性。

4、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检查整治力度

对农村食品安全检查整治要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改变“到店不顾面,顾面不到店”的现状。要加大对各类食品批发市场、小食杂店、小摊点的监管力度;严查私屠滥宰、制售各种病死肉、注水肉的各类肉品;严查用有毒有害物质浸泡水产类和水发制品;还要加强不合格食品的退市行为等。

尤其要依法严厉打击经营“三无”、“三假”、过期霉变等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2011年,延长县监管机构集中力量重点抓粮、肉、奶制品、豆制品等“菜蓝子”产品的质量。其中查处2起生产销售无“QS”食用油案件,罚款6000元;查处1起假冒西凤45度白酒案件,没收产品12箱,罚款4500元。通过质检部门的多次查处和严厉打击,全县的食品市场有了较大改观。

由此可知,只有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力度,使犯罪成本远远大于犯罪收益,才能有效遏制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

总之,只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才能有效促进农村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的和谐发展,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随着《食品安全法》的相继实施,相信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将会得到飞跃发展,人们会吃得更明白、更放心。

【参考文献】

[1]科技部.我国食品安全态势调研报告[R].2007.

[2]汤天曙,薛毅.我国食品安全现状与对策[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

[3]李长健,陈占江.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

上一篇:职业化背景下的社会工作认同感研究 下一篇:如何开展富有特色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