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时间:2022-06-28 09:30:19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自主学习能力则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敢于质疑问难,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的精神。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因此,要促进学自主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最佳的学习氛围,利用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兴趣、疑问、新鲜等情绪。使教学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例如,在教学“统计图表”这一知识时本人布置学生对我们班学生的兴趣小组参加人员进行统计,绘制成表,再由表绘制成统计图,所有的这些都交给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地统计班级参加兴趣小组的人员名单,饶有兴趣地绘制成了我们班的兴趣小组参加人员统计图,并用水彩笔涂画好。在所要学习的材料本身就具有吸引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内在的兴趣当然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

二、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从“学什么、为什么要学、怎样学”的角度,依据“学是教主导下的主体,教是以学为主体的主导”的原则,按儿童学习数学的认识规律精心设计学习过程。学生在自身的数学学习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在讨论交流中能充分发挥了“学生共同体”的作用。学生思维积极,思路开阔,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完善。学生学习积极兴高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找规律”这一章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表面的知识是掌握了,实质对其中的真正规律并没有掌握,所以做到应用题错误百出,我就组织学生通过简单的线段上分四个点起,一起讨论共有几个点,夹了几个线段,要求总线段的长度,我们要如何求?学生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相互补充,最后得到了总长度=每段长度×段数、又知道了段数=物体的个数-1、物体的个数=段数+1(一般情况)学生不仅理清了知识的结构,而且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通过交流、碰撞,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中得到了发挥。

三、充分体验成功乐趣,在快乐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进步,学生就会在愉悦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思维受阻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自己的成功和进步。

例如,教学“长方体表面积”时,先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叫长方体的表面积,接着教师提问: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呢?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直观图,自己去探索。为了便于观察,教师可把相对的面涂上相同的颜色,暗示学生两个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学生很快得出:

前后两个面的面积=长×高×2

左右两个面的面积=宽×高×2

上下两个面的面积=长×宽×2 要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即六个面的总面积,只要把这六个面的面积相加就可以了,从而得出:

长方体表面积=长×高×2+宽×高×2+长×宽×2

长方体表面积 =(长×高+宽×高+长×宽)×2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思考而获得的知识,理解是深刻的。学生体会到探索的乐趣和成果后,将会更加努力,更加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应当成为教学中随时随地的一项任务。教师适时的表扬、鼓励,对学生学习给予肯定的评价,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同时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上一篇:不锈钢压力容器制造中如何进行防护及表面处理 下一篇:思科平台与高职网络专业课程建设的结合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