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巨炎的民族文字书法收藏

时间:2022-06-28 08:38:27

李巨炎的民族文字书法收藏

独树一帜的收藏之路

自1990年至今,李巨炎用20年的时间收藏了女真文、西夏文、契丹文(含契丹大字、契丹小字)、突厥文、回鹘文、维吾尔文、柯尔克孜文、哈萨克文、藏文、傣文、纳西文(含东巴文、哥巴文)、蒙古文(含八思巴字蒙古文、斯拉夫体蒙古文、托忒式蒙古文、畏兀式蒙占文)、朝鲜文、阿拉伯文、彝文(含四川彝文、云南彝文)、锡伯文、满文、傈傈族音节文字、水族水书、京族喃字、古壮字、方块瑶文、方块白文、方块哈尼文、方块侗文、方块仡佬文、方块布依文、石门坎老苗文、朝鲜吏读字、阿细彝字以及女书等中国古今30多个少数民族文字的书法作品。此外,他还收藏了22个当代中国少数民族的书法家书写的汉文书法以及当代中国汉族书法家书写的汉文书法作品,藏品总计2000余幅。从内容上看,有不同民族文字书写的“鹤”字书法320余幅,“龙”字书法1000余幅,40多位清皇室后裔书写的汉文、满文、女真文书法130余幅,契丹大小字书法60余幅。此外,还有书体书法、舒同书体书法、启功书体书法作品若干幅。

李巨炎是满族人,早在大学时代,李巨炎就对少数民族文字产生了兴趣,这和他出身少数民族以及他的专业有关。在不断的学习中,他发现快速实现现代化的中国和努力实现全球化的世界,正逐渐统一地球的语言、文字、文化、风俗、好恶乃至价值观。据统计,全国现有认识满文的人不足百人,北京故宫保存的清王朝300多年的满文文献汗牛充栋,靠这不足百人的队伍去翻译,200年也干不完,何况仅有的这些人又不是全从事这个行业的!如果再不采取行动,要不了多久,这些文献就将变成死书、天书,后人将像破译甲骨文一样去破译它们……这是必然的,还是可以避免的?他宁愿相信后者。如果没有文化的比较和相互借鉴,人类的文化将如何发展与提升?不了解过去,就不能掌握未来。岌岌可危的少数民族文字,正是人们回到过去的舟船、走向未来的桥梁。

北方文字三兄弟――西夏、契丹、女真文

在李巨炎众多的少数民族书法收藏作品中,用西夏、契丹、女真文字书写的书法作品弥足珍贵。

西夏、契丹、女真文字是北方文字三兄弟,尽管这三种文字经历了不同的创造、改制或借用的历史,应用的时间相对较短、范围较窄,但它们以其民族特色与悠久历史,同广泛应用的中国汉字一起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字体系。

西夏文又称河西字,番文,唐古特文,属表意体系,是借用汉字笔画创制的西夏王国主体民族羌族的文字。它共有5000多个,形体方整,笔画繁多,用点、横、竖、撇、捺、拐、拐钩等组字,斜笔多,无竖钩,明朝中叶以后消亡。现存文献有文书、条令、题记、碑刻、木简以及西夏文字作品等。李巨炎收集的西夏文字书法作品共有40多幅,内容都集中在励志警句上。

契丹族对中国的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曾建立起统一的北方政权。契丹的影响远及海外,至今国外仍有些民族称中国为契丹。契丹文字分大小字,大字是将汉字简化或增添笔画后形成的,这些契丹大字尤其好看,仿佛涵义深邃的中国画。小字是继大字之后创制的,比大字的拼音制度完备,解放后在辽宁一些地方出土的铜、银器上出现过小字。契丹文字因通读困难,使用了几百年即消亡了。然而,最近媒体报道,该文字的400多个原字有一半已被解读。据此方面的研究专家刘风翥介绍,契丹文字属于历史范畴,研究它利于补史证史。契丹王国历史辉煌,但统治者心胸狭隘,辽代书禁极严,擅自向汉人传递契丹文字书籍者要被砍头,这也成为契丹文字自取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史书上仅有5个契丹文字,还都限于军事方面,以至于上世纪30年代之前,金石专家还将契丹文字误认为女真文字。

女真文字就是后来灭辽侵宋,在今天的东北、内蒙和华北地区建立金朝的女真人的文字,也有大小字之分,主要是照汉字楷书,依据契丹字制度,加减汉字和契丹字而成。据《金史》记载,“……乃依仿汉人楷字,因契丹字制度,合本国语,制女真字。”女真字大约有1000多个,曾与汉文、契丹文并用,曾作为金国国书的主体文字,出现在符牌、诰命和宣敕上,使用时间在12至13世纪。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些文献更多的体现出现代日文书面文献的特点,即在表音字增多后,原以纯表音字记录的语词改用表意、表音字混合记录。这究竟反映了什么问题,颇堪推敲。

这三种文字的书法作品在结构、布局、运笔、落款、用印以及书写工具等方面,与汉字书法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又体现出自己民族文字的独特魅力。由于书写者多为少数民族名家,修养深厚,更从“道”的角度,反映了该少数民族的历史、心态、美学理念以及价值取向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正如甲骨文里的“巫”字,写成一撇一捺交叉,四端各带一短横的象形宁,仿佛在旋转。这是因为先民认为巫是太阳神的使者,他们要围绕着太阳转。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巫在祭祀时穿的裙子基本是红色且全用飘带组成,以便转起时形成一个圆圈,象征太阳的光芒。文字的构成往往折射出天文、地理、医学术数、自然状况等信息以及各个民族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与想象。李巨炎认为,仅仅是研究文字本身,其趣味性和意义已是相当诱人,何况要通过书法这一特有的艺术形式,为那些垂危的少数民族珍稀文字开通一条长青之路,其意义更加深远。

了解过去,掌握未来

文字是我们了解人类社会的一个重要载体,千百年来,少数民族用自己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成了神州疆土上独特的人文景观,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并成为她博大精深文化的一部分。若一个民族的文字消失了,对其文化的了解又从何谈起?正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而李巨炎这些独树一帜的少数民族书法收藏,正是通过文字向我们展示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平台,研究它们不仅可以看到过去,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文化的比较和借鉴,使得今天的人类文化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升,让人类文明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曹氏风筝世家传奇 下一篇:艺术区打造: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