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商业街区特色环境的保护与再设计

时间:2022-06-28 07:16:16

民族商业街区特色环境的保护与再设计

摘要:本文以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为例,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在街区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中,挖掘、整合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强化其个性,努力使地域文化在现代城市中得到延续。

关键词:民族街区、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中提到:“一个可读的城市,它的街区、标志物或是道路,应该是容易认明,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形态。”[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3]所谓城市的可读,是因为它由可认知的符号所组成。因此,作为城市子系统的街区、标志物和道路等元素,在对其进行设计时,应从挖掘和保护特色文化、打造具有自身独特可认知符号等方面入手,最终形成一个特色的城市形态。

一、保护理念与再设计理念

保护理念

文章开头对可读性城市塑造的解读中提到了对特色文化的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街区,往往是城市中营造特有场所感和认同感的标志物,它是构成城市魅力和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历史街区的保护,正是塑造可读性城市的一个重要方面。

常跃中老师在《街区环境特色设计中的特色保护》一文中,对“保护”一词的内涵做了“历史的保护、场所精神的保护、保护的动态可持续性和保护的价值开发与效益的最大化”这四个方面的解释,其中“历史的保护”指的是:保护历史街区的文化遗产不单单只是建立在保护单个实体上,而是将自然环境融入其中的整体、统一性的保护;“场所精神的保护”指的是:对外在实质环境等具体事物的精神文化和内在的人类长期使用的痕迹以及相关文化事件的保护。因此,可以从构成场所的物态内容和活动两个方面来进行;“动态的可持续性保护”:是将历史、现状、未来联系起来进行考虑,使之处于最优化的状态;“价值的开发和效益的最大化”是保护理念的最终目标,即是从文化层面和经济层面的双重考虑。[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J].装饰,2007.10(110-112)]本文正是以这四个方面的保护为指导,探讨乌鲁木齐民族商业街区特色环境的保护设计。

再设计理念

再设计理念是指重新面对已有的物体,把物体从熟知变为陌生所进行的创造过程,同时也包含了把社会中人们共有的、熟知的事物进行再认识意义的一种方式。本文以保护民族文化,塑造特色商业街区环境为目标,在原有街区的结构中,对其进行重新的规划和再设计,将原来密集、狭窄、弯曲回旋的具有神秘和趣味性的街道空间加以利用,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的设计,不仅加强了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同时也打造了符合现代城市街区特点的商业性空间。

二、乌鲁木齐山西巷的历史沿革与现状分析

乌鲁木齐山西巷的历史沿革

山西巷位于乌鲁木齐龙泉街与解放南路附近,是纵深发展的综合商业区,具有四重特征:首先,山西巷是乌鲁木齐民族风情一条街的“开端”,是城市中较为繁荣的民族传统商业聚集地;其次,它坐落于乌鲁木齐城市旅游中心的南北交通干道上;再次山西巷是乌鲁木齐城市中心中轴线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还是乌鲁木齐城市中少数民族聚集地之一,传统民族买卖方式的保留地。上述四重特征决定了山西巷在体现乌鲁木齐城市民族文化特色等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历史、商业文化最悠久、最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商业区,而且它的发展是随着整个城市文化的变迁而发生改变的,每个阶段的发展都有着特色历史文化的烙印。

从历史记载来看,现位于乌鲁木齐山西巷一带的民族商业区、二道桥市场以及国际大巴扎,同属于原来二道桥民族传统商贸区。在1896年,二道桥一带就已有种类齐全的各种市场,另外大小饭馆、钱庄、制衣铺、剃头坊等辅助设施也是一应俱全。同年,清政府在乌鲁木齐给俄商划定了“贸易圈”,许多俄商店铺也随之而来,逐步形成了著名的“外货市场”。辛亥革命后,俄商“洋行”的衰落,各种民族小吃店、铁匠铺、杂货店、点心铺等布满街道两侧。其后,根据现在乌鲁木齐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建成了集民族建筑精品、商业、旅游、娱乐等为一体的新疆国际大巴扎建筑群,集中体现了乌鲁木齐民族商业区的特点。

客观上讲,虽然后期建成的国际大巴扎商业建筑群目前已成为新疆最具特色的商业区,但其周围的民族山西巷一带却很少得到有效的保护和规划,对人文历史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则更显得滞后。

乌鲁木齐山西巷现状分析

山西巷由于没有融入到国际大巴扎民族商业圈之内,不仅缺乏街区环境与人文历史精神的特色保护,而且缺乏科学的指导综合性规划设计,因此难免会出现一些突出性的问题:首先,科学保护规划的缺失。主要表现在街道空间店面经营的错位和空间资源的闲置。在山西巷的街巷中,大多以经营普通的低档商品为主,店面较为凌乱。使得传统的小尺度的商业街巷承受了过重的商业重任,货物和人流的大量涌入使富有历史文化街巷失去了它的本来面貌。由于街巷中店面配置的无序,使得山西巷所依托的自然街区形态、历史人文资源以及神秘而有趣的街巷空间、建筑景观等各方面的资源,不仅没被充分的利用,反而失去了原有潜在的空间价值。其次,街巷中地域性公共艺术及无障碍设施的缺乏。在街巷中,无论是沿街外立面、侧街或小巷,整个空间结构似乎都是为了商业而商业、居住而居住,过多的追求功利,而忽视了对地域文化、场所精神以及可读性城市特点的保护和培育,从而丧失了场所中历史文脉的现代价值潜力的挖掘,以及更多经济开发的可能性。除此之外,商业街区中对于儿童、老人等特殊人群的关照几乎为零。最后,有效、正确、全面管理政策的缺乏。由于没有科学的、综合性街道规划管理作为理论指导,使得街区中的建筑外观逐渐的被破坏,而杂乱无章的、缺乏整体设计的新建筑外观、材料以及色彩,不但没有起到更好的修复和美化作用,反而破坏了商业街区中原有的特质,造成了“猫虎”不像的现状,也造成了街区空间特色的沦陷。不仅如此,乌鲁木齐城市的管理阶层在对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进行管理时,对街区色文化的买卖传统方式给予打击和取缔。这项举措严重缺乏对市民生活意识的考虑,同时也是对场所精神中内在因素的破坏,没有实现从物质的保护发展到场所中人的行为文化及精神保护的层面。

三、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的目标和原则

对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色环境保护和再设计方面,应遵循以下目标和原则:

首先,坚持对空间完整性、历史真实性以及文脉延续性的保护原则。此原则不仅强调街道在空间形态和整体规划上的完整性,同时也对街区中独特人文环境氛围,悠久商贸传统买卖方式以及人文历史等多方面的全面保护。此原则决定了山西巷今后发展是以文化为主导,以挖掘街区历史文化为起点,以保护新疆特独特的民族传统商贸方式为手段,以打造特色环境和形成商业旅游业态为最终目标。

其次,坚持民族商业街区的价值多元化及地域个性的保护原则。山西巷特色环境的保护和重塑, 不应只是作为历史的复原,而应该放在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进程中来进行更新,协调多方面的因素达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使其保持自身价值多元化。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地域性是该城市历史文化的积淀,对城市营造和市民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也是区别于其它城市最本质的特点。

最后,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山西巷作为乌鲁木齐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商业街区,应反映和满足市民不断增进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创造符合当地居民生活的模式。因此,应该以人的尺度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来进行,应把人的感受和需求作为保护的重点来考虑。

四、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保护与再设计的具体方法

对于乌鲁木齐山西巷特色环境的保护以及街巷再设计的具体实施方法,将从商业街区的规划构思、空间边界、建筑界面、街道景观等方面展开,力求在保护原有特色环境的基础上,重新规划和设计出适合现代城市商业街特点的民族商业街区。

1、街区规划

首先,按街区中原有建筑和自身肌理将其功能区域划分为三部分:1)、主干道沿街区域(主街):民族现代商业空间、对应现代文化,商业模式较为现代,所受物品档次较高;2)、副干道沿街区域(副街、居民住宅楼和商业楼之间的小街巷):民族跨时空复古时尚空间、对应街头文化,商业模式介于现代和复古之间,所受物品适于大众;3)、小巷子区域(穿插于副街之中的巷子):民族传统手工作坊空间、对应院落文化,商业模式较为传统,是传统文化的体现。用于此模式的物品,一般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其次,在不影响街区大的格局下将街区中的空间形式作相应的调整,以开敞式为主,增加半开敞式和空中式。同时将山西巷主干道沿街区域的部分商品买卖以“外街内引”的规划方式引向内街小巷中,实现人们步行、购物与车辆的分流,创造城市规范化购物环境。最后,商业街区空间功能由原有的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转为重点以商业为主,居住为辅;同时介入更多的餐饮、展示、旅游等活动区域,以适应现代城市商业街区功能的多元化发展。

2、空间边界的再设计

为实现“街市内引”及内街价值体现的双重目标,在进行空间边界的设计时,应强化外街中部入口及内街原有北部入口的开放性和指示性,使其成为连接内外商街的主要标志性通道。同时,增加两个副标志性通道,使外街人流更容易看到并进入内街,达到上述双重目标。由于受现有街道走向的制约,街巷中的边界呈直线状态,缺少进退、转折的变化。为打破此状态,在内街边界设计时,将其街巷空间中的节点增加,并运用转角和小空地来减少内街直线的局面。

3、建筑界面的再设计

首先,外街的建筑立面缺乏地域元素,无法通过建筑语言来表达地方文化,并与临近建筑表面脱节。因此,在进行再设计时,将外街立面加入地域文化的元素并加以修复;在内街空间关系得到改造后,将其内街建筑的外立面也同样运用现代建筑材料,进行民族图案、民族纹样的拼接,局部使用雕花木柱和透雕装饰来增加街道的亲切感,突出新疆浓郁的地域特色。其次,在对街区建筑外立面颜色的考虑上,将本着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统一的理念进行设计。最后,为打破街区中建筑界面的单一,将传统的前店后坊、木板式等店铺形式融入其中,以实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保留和延续。

4、地面铺装的再设计

为保持与城市其他商业街道地面的统一,在对街区内外街道的地面进行再设计时,首先,对外街地面进行保留,将其不完整的地方进行修补。其次,内街地面采用流线型铺装,以起到纵深引导的作用,以此来减弱直线型街道给人带来的单调,使空间组合具有多种可能性。同时,在与外街垂直交叉口或节点处,通过地砖颜色、方向的调整,或拼贴指示性图案来进行方向的引导。

5、环境小品的再设计

山西巷街区环境中的小品设计,不仅要加入体现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人文文化的标志性雕塑,同时根据内外商业步行街巷的尺度,增加地域性植物景观,如特色的景观树以及亲人尺度的灌木、植物容器、鲜花盆景等,来增添街道的温馨和亲人特质。最后,公共设施的增加也是对其街区完整性的另一种表现。

结语

城市中的历史街区是城市历史文化、场所精神等各方面保持最完整、最丰富的地区,而城市中最难能可贵的文化就存在于历史街区中人们世代所遵循的习俗和生活方式中。因此,本文对乌鲁木齐山西巷民族商业街区环境的保护和再设计,是重新认识并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城市的地域文化,保留集中体现民俗风情的街区、建筑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以期达到对历史文化和场所精神的进一步保护。

【参考文献】

[1] 凯文・林奇.城市意象[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常跃中.街区环境设计中的特色保护[J].装饰,2007.10(110-112)

[3]张勃.城市商业步行街地域性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杜雁.历史性步行商业街户外环境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5]刘丽娟.城市步行商业街区的改造与更新[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 覃伟伟. 城市化进程中新疆民族传统商贸方式保留的可行性研究[J].硕士论文,2010.

作者简介:覃伟伟,女,1983年生,河南省安阳市人

现工作单位:昌吉学院美术系,研究生学历,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乌鲁木齐山西巷商业街区的现状

乌鲁木齐山西巷改造后的设计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上一篇: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分析与探讨 下一篇:寒地城市居住区冬季植物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