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电视情感类节目的现状分析

时间:2022-06-28 06:48:17

国内电视情感类节目的现状分析

【摘要】电视情感类节目在中国的发展目前为止经历了两个高峰期。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节目的兴起,是电视情感类节目发展的第二次高峰。本文通过对《非诚勿扰》节目的受众和传播者进行分析,解析其成功之道,同时也分析了其缺陷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电视情感类节目受众传播者

一、电视情感类节目研究现状

目前,学界对电视节目类型大概划分为:新闻时事、生活服务、财经、谈话、体育、少儿、电影、音乐、戏曲、综艺、外语、电视剧等电视节目类型。

在对电视节目的类型分析中,很少有把情感类节目单独作为一个节目类型进行分析的。但事实上,情感类节目的兴起是近年来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电视现象。如果依照传统的划分标准,情感类栏目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类。其实,情感类节目并不是一种特定的节目形态,而是对其表现内容、体裁、角度以及表现方式进行的一种概括性界定。

情感类栏目作为一种新兴的节目元素,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被喻为中国电视的“克隆年”,在这一年里,电视界涌现出一大批形式新、内容新、意识新、面孔新的新栏目,情感类栏目以其新颖的视角、清新的形式、浓浓的人文关怀成为大批新兴栏目中的佼佼者,以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和《真情》为代表的这支“轻骑兵”。

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和发展,电视情感类节目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形式框架,我们认为情感类节目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婚恋交友类情感节目,《非诚勿扰》和《我们约会吧》就属于这类节目;谈话讨论类情感节目;故事演绎类情感节目;真实跟拍类情感节目。

二、《非诚勿扰》兴起背景

我国婚恋交友情感节目在上世纪90年代一度风行,出现了像《玫瑰之约》等火爆一时的节目,后又在近几年的电视选秀狂潮中消沉下去。《我们约会吧》与《非诚勿扰》的横空出世,再度点燃人们对交友节目的热忱,甚至有人惊呼, “2010年,肯定是中国电视的相亲交友年”。①

《非诚勿扰》是江苏卫视推出的一档新派冲关交友类节目,从2010年1月15日首次开播以来,收视率一路上升,并且让沉寂了多年的相亲交友类节目再度成为大众的关注焦点。据有关监测数据显示:5月9日一期《非诚勿扰》的收视率达到4.15%。根据有关资料统计,今年的5月16日的《非诚勿扰》收视率达到4.23%,比2005年以后的快男快女收视率4.16%还高。这引起了人们的思考,类似于《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之类的相亲节目,到底有什么特殊的成功之道,竟然能够在半年时间内,在全国上下引起一股热潮,居各大卫视收视率榜首?

三、《非诚勿扰》的成功之道

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拉斯韦尔提出了“5W模式”, “5W模式”包括这几个部分:传播者(谁)、内容(说些什么)、媒介(通过什么渠道)、受众(对谁说)及效果(即取得了什么效果)。《非诚勿扰》在栏目的设置、受众的心理把握和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都做得相当成功。

1、栏目设置

江苏卫视的定位是“情感天下,幸福中国”,一直都以情感为节目的内核。像其品牌栏目《人间》以及《密室疗伤》,都是以情感为其基调。《非诚勿扰》的核心是“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中聚集了许多的情感元素:嘉宾及主持人的情感,诸如喜怒哀乐、情感碰撞随时都可能在节目过程中造成各种戏剧性的情感冲突,极富视听觉效果。另外,在节目内容的设置和策划上,节目策划者也是精心设计,这也是节目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其次,在节目的各个环节设置中,一男多女的模式同以前的交友节目模式比较,也是一种创新。在闯关过程中,各个嘉宾的不同反应,极富戏剧性效果,吸引了许多观众的眼球。在节目的各种话题选择上,也选择了像“房子”、“收入”、“婆媳关系”等和生活相关的话题,贴近生活,贴近年轻人,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些话题也成为观众的重要看点。另外,节目还请来了著名的新闻主持人孟非,同时还请来了“性格色彩分析师”等专业人士加以点评,加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看点。同时,每期的节目制造一个话题以吸引观众的兴趣。

2、受众

任何传播都离不开载体,以电视媒介为载体的《非诚勿扰》,其结构形式仍为场景(物质构架)、人物(关系构架)、长度(时间构架)。《非诚勿扰》的受众群体是制作者首先考虑的,定位在何处,作为时效性的媒介载体只能在时效性很强的环境下存在并发展。“剩男”“剩女”这些前几年还让人感觉到陌生的词汇,如今已成为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舆论的压力催生了相当多的适婚男女渴望交友的需求。交友节目被激活是这种需求的反映,并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舆论。《非诚勿扰》的出现正是暗合了目前受众的心理,台上的观点碰撞和交锋,借助大众传播快速广泛地引发了对主流价值与流行价值的社会性大讨论。

3、传播者

20世纪90年代,我国也出现了一次婚恋交友节目热,涌现了大量的婚恋交友节目,其中以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为代表。这些节目模式大多也是模仿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即一对一的模式。许多节目形式雷同,没有很大的创新之处。而《非诚勿扰》则创立了一种新的交友模式,即1位男生对阵24位女生,这种改变在国内同类节目中当属首创。

从一对一得形式向一对二十四转变,可以从另一面反映出当代年轻人的婚恋观。在节目中,男生可以从24位女生中挑选自己最心动的女生,如果该女生不同意,男生也不能带走她,需要双方都同意,才能带走该位女生,速配才算成功。这种方式虽然时间短暂,但选择面大,很适合当今的快节奏文化。同时,在节目进行当中,两位老师都可以对场上嘉宾的行为和话语等进行点评,其中乐嘉老师的点评风趣、幽默,也不乏一点辛辣味,而另一位黄菡老师的评价则相对温和。两位老师的点评达到了互补的效果。而主持人孟非曾是江苏卫视的新闻主持,同时有学中文的功底,故其主持的这个节目充满睿智,其主持节目时善解人意、不时有些精辟的点评。故节目令观众眼睛一亮,收视率飓升。

《非诚勿扰》在每一期节目参加者的人选上可以说是花了很多心思。每期都有几位候选男生,总是各有千秋。这几位候选男生,其中一定有一至两个是内外反差或者是前后反差极大的嘉宾,让观众和台上的女生大跌眼镜。另外从每位男士的自我表达中也可以看到节目制作人的精心设计,方式各异,有节节升高方式、层层跌落方式,还有欲扬先抑方式,跌宕起伏方式。节目里除了会介绍男嘉宾的基本资料之外,还有好友对其评价的VCR,方便女嘉宾进行侧面的了解……男女嘉宾可以自由问答,自由发言,大家进行相互了解。不少嘉宾的话语很直接、很尖锐,导致了面对面的冲突,这种“面对面的冲突”是节目的一大看点。同时节目中还加入了不少访谈性质。这些也是节目的看点之一。虽然有些观众质疑其真实性,但从节目娱乐性和叙事技巧的角度来看,这些设计是很成功的。节目对台上24名女嘉宾的安排也是精心设计的,从总体上来讲,24位女嘉宾有形象有气质,同时也表现了各位女嘉宾的差异性,表现了不同的个性。由于在节目中很难同时突出二十多人的个性,节目有意在一个阶段只突出少数嘉宾,即力求形象丰满,不追求面面俱到。

四、对婚恋交友类节目发展趋势的思考

随着国家广电总局两则通知的连续下发,要求相亲类节目进行整改。紧接着的是中央媒体连续发文,以《人民日报》、新华社为代表,他们认为许多相亲类节目为追求收视率,欺骗观众,把隐私当噱头。“报道称:以《非诚勿扰》、《为爱向前冲》等为代表的一批相亲节目,号称是“真人秀”,却请了一些兼职模特、临时演员,另外还有些嘉宾自我炒作、哗众取宠。自此,从2010年年初开始,搞得沸沸扬扬的婚恋交友“真人秀”节目热潮逐渐退下。”②相亲类节目经历了从蒸蒸日上到认错、暂时停播、整改这几个阶段。

经历整改后的电视相亲节目今后的发展趋势在哪里?这类节目经历了整顿和改版后能否风采依旧呢?这些问题不仅是观众所关注的,也是节目制作人最关心的。

婚恋交友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电视作为一种主流媒体,承载着引导健康舆论,传播社会文明和先进文化的使命,电视相亲节目可以成为价值观的辩论场,不应该成为低俗、恶搞等非主流价值观的传播领地。如何正确引导该类节目的价值取向,应该对节目做深度的策划。对嘉宾的选择、话题的引导、传播内容的呈现等重要环节上,都要严格审查。另外,这类节目如果想继续生存下去,还要注意避免内容低俗化、克隆成风等现象的发生,因为这些情况会导致观众的审美疲劳,同时造成收视率的下跌。

参考文献

①中国日报娱乐频道,

②方铭,《今日相亲为哪般―国内电视相亲节目的现状分析》[J].《今传媒》,2010(9):89

(作者:涂妍,江西师范大学08级传播学研究生;王璇,江西师范大学08级新闻学研究生)

责编:姚少宝

上一篇:浅析预测性报道在当代体育新闻竞争中的运用和... 下一篇:传统电视与互联网媒体的融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