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对预防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时间:2022-06-28 05:10:28

护理管理对预防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1-0125-01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内科病区院内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我院内科病区中实施护理管理应用效果与之前未实施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实施前后的比较,干预后病房管理评分、护理质量评分和消毒质量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与院内感染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内科病区中实施护理管理能够有效的改善院内感染的情况,并且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护理管理;内科病房;院内感染;应用效果

内科病区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降低内科病区院内感染情况的发生,对整个医院院内感染控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对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我院内科病区中实施护理管理,并且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具体的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患者,随机选取200例,男性患者100例,女性患者100例,患者的年龄为19-78岁,平均年龄为(43.5±2.1)岁。

1.2 方法

本次研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我院内科病区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包括病区的基本管理情况和护理质量以及消毒质量等,并就有关的问题进行实施针对性的管理,并观察干预前后的效果。具体的方法如下。

1.2.1 病房管理

在整个管理工作中,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1]:①在护理员招聘时,应注重护理员的综合素质,并且在所有选取合格后的工作人员一律进行培训后上岗,并且对护理员进行统一着装,注意仪表得体;②制定合理的护理员工作流程,护理员应严格遵循制定的工作流程实施护理,并且在整个护理工作中明确责任负责人,从而将工作落实到位;③建立管理规范,应依据内科的基本特点进行系统性的编写本科室的管理方法,从而规范整个科室的管理。并且明确岗位的职责和工作范围以及一些奖罚措施。

1.2.2 消毒管理

应加强对整个科室消毒工作的管理,尤其是对病人床单位和饮食以及消毒剂使用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范,而且定期的进行消毒处理和检查,同时,做好监督工作。另外,应定期的对科室的护理员进行全面的体检,并且对隔离消毒等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培训,提高科室人员的重视。另外,严格的执行家属探视制度,避免交叉感染的情况出现[2]。

1.2.3 护理管理

对于护士和护理员之间采取捆绑管理,并将其工作流程实施系统化,从而明确各自的职责,而且需要制定有弹性的值班制度,做好人文关怀。同时,护士应对患者的病情状况和心理状态每天进行一次准确的评估,并且依据患者自理的能力进行制定护理方法,而且每天应有所调整。另外,定期的对护士进行技能操作和院内感染控制等方面的知识培训,从而提高其认识和重视。一般培训的内容主要包括:医院感染相关理论知识、无菌技术操作、医疗废物管理以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相关的知识,从而提高护理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3]。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我院内科病区中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的基本情况,主要观察的指标有:①病房管理评分;②护理质量评分;③消毒质量评分;④护理满意度;⑤院内感染率情况。

1.4 评定标准

本次研究,对于病房管理、护理质量、消毒质量的评分,护理满意度,院内感染率,其中每项均为100分,分值越高,则表示效果越明显[4]。

1.5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的所有数据均采取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取t检验,组间的数据比较采取X2进行检验,若P<0.05,统计学有意义。

上一篇:骨科行全麻手术的267例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下一篇:急诊护士职业暴露主要原因及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