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时间:2022-06-28 03:19:36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脂联素浓度的影响

摘要: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使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清脂联素(APN)的变化,比较并分析其相关关系。以探讨APN在Ac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度他汀类药物的抗更作用。方法 将住院确诊为ACS.4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A组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B组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两组均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APN的变化。同时设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结果干预前ACS组APN水平为4.45mg/L±2.12mg/L,低于健康对照组的9.64mg/L±3.84.mg/L(P

关键词:冠脉综合征,急性;炎症;脂联素;阿托伐他汀

中图分类号:R543.2 R25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349(2007)07-0638-0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t)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是其主要的病理生理基础,其中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AS)急性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着中心和主导作用。血浆C反应蛋白(CRP)不仅是一个明确的炎性标志物,而且是一个冠心病的炎性因子,与ACS预后密切相关;脂联素(AP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来自脂肪细胞的多肽,具有抗炎、稳定斑块等保护作用,可抑制ACS过程中的炎症反应。而近来他汀类调脂药物的抗炎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观察了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CS病人APN浓度变化的影响,以及CRP与APN的相关性,以探讨阿托伐他汀应用于ACS的抗炎机制及理想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07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经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ACS病人40倒。另设健康对照组,为来自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20名。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人选病人均符合1979国际心脏病学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排除各种具有明确感染灶的急慢性感染、严重的肝肾疾患、血液系统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及入院前已服用调脂药者。

1.3 治疗方法 将入选的ACS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予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mg/d口服,B组予立普妥40mg/d口服。其他常规治疗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美托洛尔(倍他乐克)等的使用方法、剂量基本相同。C组为健康对照组,不做治疗。3组闯的性别、年龄、血脂、血糖、体重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

1.4 观察项目及检验方法ACS病人予入院后次日及治疗2周后的次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5mL,其中2mL保存在-20℃冰箱中,统一检测APN,采用ELISA法。其余3mL立即送检,用于测定血脂等。

1.5 统计学处理 全部数据用SPSS 11.5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APN与各变量间相关性比较应用Perason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干预前ACS病人与健康人群血清APN及CRP含量比较(见表2)

2.2 阿托伐他汀对ACS病人血脂及APN水平的影响(见表3)

2.3 不良反应 两组均有1例病人转氨酶升高,但无肌痛发生。

3 讨论

APN除调节糖脂代谢外还可看作是AS的保护性因素,具有抗炎症和损伤后抗内膜增生的特性,能与血管内皮细胞的胶原结合沉积于受损伤的动脉壁,抑制内皮的炎症反应及黏附分子的产生。研究表明,APN在炎性刺激物作用下可通过核转录因子-kB(NF-kB)等信号通路调控内皮细胞的炎性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ACS病人血清AP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了ACS病人存在低脂联素血症,APN参与了ACS的发病过程。低水平APN可引起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促进ACS的发生。在AMI发生后,血浆APN迅速减少,可能是冠脉斑块破裂的结果,提示脂联素可以靶向破裂斑块,从而导致脂联素在循环血液中的消耗。研究还发现,从AMI发生后即刻的降低与血浆CRP的浓度变化显著相关,而CRP的浓度变化提示早期存在的冠脉斑块的不稳定性与AMI的起始有关。以上实验表明冠脉易损斑块的炎症活动可能导致血浆脂联素的降低,而APN的降低又将加速炎症过程,形成了恶性循环。

他汀类药物具有竞争性抑制TC生物合成初期阶段的限速酶HMG-CoA还原酶的作用,从而降低血清Tc及LDL-c水平。多项研究都显示了不同的他汀类药物在降低血脂的同时,均能使AS斑块消退,减缓AS的进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但是,他汀类药物的这些作用不能完全用基础以及治疗后的LDL-C水平来解释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原因,可能存在着非调脂作用以外的原因。

在急性心肌局部缺血-再灌流生物离体模型中,他汀类药物有抗炎作用。服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其急性期CRP并不升高,提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有快速炎症抑制作用。

本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在降脂的过程中升高了保护因子APN的水平,推断这也是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并使其早期受益的机制之一,是其抗炎作用的体现。其升高APN的可能机制是稳定易损斑块,减轻炎症反应,减少APN的消耗。而阿托伐他汀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组织选择性的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它的化学结构中的芳香环在循环中生成羟基化活性代谢产物,这在他汀类药物中是独有的,能直接抑制血管壁和肝脏中的胆固醇生成,其与阿托伐他汀母体联合作用,使阿托伐他汀在较短时间内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而且一项纳入59.094例病人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无论一级或二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时间和剂量越大,病人获益便越多。本研究亦提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可使脂联素更大幅度上升,大剂量使病人受益可能会更多。因观察例数有限,时间较短,本研究尚待进一步完善。

上一篇:老年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术后生存质量评价 下一篇:18例心跳呼吸骤停病人心肺脑复苏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