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蜗居

时间:2022-06-28 01:54:09

刘禹锡曾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运动而被贬,到安徽和州县担任一闲职。按当时待遇,他理应享有衙门内三室三厅的住房待遇,衙门附近,经济繁华、交通便利、治安良好,可想而知。但和州县的县太爷为打击刘禹锡,给他安排了城南门外的三间小房,那可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刘禹锡毫不在意,反而根据住地临江的特点,写了一副对联“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贴在门上。可是,刘禹锡心情平静,县太爷内心却不平静了:你一边欣赏美景,一边还想和我论地方政务,不行。于是又将刘禹锡安排到更偏远的乡村,并把他的住房改为一室一厅。简陋的生活条件并没有磨灭刘禹锡的信念,美丽的田园风光反而更激起了他为民请愿、兼济天下的情怀,《陋室铭》便诞生在此时。

《陋室铭》自承自举,毫不讳饰,有真丈夫之豪气。每每读到这篇文章,不单是为刘禹锡的遭遇而感慨,也为他的气度所折服,更从他身上吸取到精神营养。文章开篇,从高处入笔揭示出一个生活的哲理,从自然入手介绍了一种生存的常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环境的恶劣、物质的简陋并不能制约我们发挥人生价值,自己才是人生的规划者和践行者。

甘守寂寞,给自己以清静。人来人往,觥筹交错,我们在人潮汹涌中迷失了自己。于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就成了一种境界,一种当我们离开人群、淡出他人视野,而甘守寂寞的境界。寂寞让人得到锻炼,让感情和思想得到升华。

谨慎交友,给自己以真挚。我们了解“孟母三迁”的故事,我们知道“见贤思齐”的道理,但在现实交往中,我们往往缺少对友情的正确判断。朋友应该是人生困境中相互勉励、相互促进的搀扶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帮志趣高雅的朋友、一群见解不凡的伙伴、一个不甘平庸的群体,在轻松的谈笑中,进行着思想的碰撞,闪烁着思想的火花。

调整心态,给自己以轻松。要以“难得糊涂”的心态来放松我们疲惫的神经,要以“偷得浮生半日闲”的雅兴来调节我们紧绷的心弦。不事雕琢的琴弦,原生态的音乐,给刘禹锡以大自然的召唤,所谓“屋前无山水,心中有丘壑”。愚蠢的县太爷妄图用物质来打击精神强大的刘禹锡,自然以失败告终;佛道“出世”思想也平衡了由儒家“入世”思想带来的痛苦。刘禹锡在弹奏“素琴”和诵读“金经”中微笑着抬起了头。

拒绝诱惑,给自己以淡定。外面的世界十分精彩,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我们必须拒绝诱惑、勇于舍弃。向往大海的深邃,我们就不能时时回望高耸的山峰;追寻知识的殿堂,我们就不能留恋床笫的温暖;探求生活的真谛,我们就不能畏惧生活的挫折。舍弃“丝竹”,成就了刘禹锡宠辱不惊的儒雅;远离“案牍”,更塑造了刘禹锡不畏权贵的傲骨。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本为陋室,却因为主人的不朽而与世长存。刘禹锡用他的言行告诉读者,蜗居,包不住我们不羁的心。

课文背后的故事:

刘禹锡(772~842),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生于嘉兴,彭城人。

他从“乌衣巷口”走来,手捋灰白胡须,低头沉吟,深邃的目光穿透百年的沧桑;他从“玄都观前”走来,稳健的步伐,轻轻的微笑,游戏般的目光满是倔强;他从巴山楚水凄凉之地走来,虽曾是“沉舟侧畔”,但将有千帆竞发;他从瞿塘峡边走来,万千感慨。他振奋,便“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他失意,却要“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他笑,他悲,他狂妄,每种姿势都充满诗意,每种神情都刻下一页历史。

上一篇:矛盾疏漏见生命本真 下一篇:中考书写题考查方式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