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慕尼黑艺术博览会周小窥

时间:2022-06-28 12:51:07

2012慕尼黑艺术博览会周小窥

为期一个星期的慕尼黑博览会周日前落下帷幕。在同期举办的三个博览会中,Munich Highlights(“慕尼黑亮点”,图1)档次最高,最为藏家及艺术爱好者所关注。展览在慕尼黑的美术馆Haus der Kunst(“艺术之家”)举行,48位展商中,有很多也在欧洲艺术古董博览会(TEFAF)参展,参展作品涵盖欧洲古典大师作品、19世纪绘画、欧洲瓷器、古董家具、装饰艺术、珠宝名表以及亚非艺术等等。

步入博览会现场,首先吸引眼球的是来自Kunsthandel Peter Mu hlbauer(彼得‘缪尔鲍尔艺术贸易)画廊的一个18世纪孔雀石花瓶,曾经为一俄国贵族所有。这种孔雀石极为珍贵,要经过上百万年的岩滴沉淀才得以形成,最初只在俄国发现,后来在非洲的某些铜矿矿藏中也有发掘。孔雀石奢华的绿色源于铜元素,表面看来浑然一体的纹路其实是艺术大师将一小块一小块的石头天衣无缝地拼接而成。

同样奢华但略显低调的是18世纪中期在意大利巴勒莫用玳瑁壳饰面的一个匣子,匣子上嵌有精致的银制花纹,金属的冷和玳瑁壳的暖完美结合,犹如太极的阴与阳。用玳瑁壳装饰家具及制作工艺品在欧洲有悠久的历史,众所周知的布勒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欧洲很多博物馆都能见到这种以玳瑁壳制作的家具,以巴洛克风格的最为常见。

最具“小资风格”的是18世纪在法国“改良”后的一套中国瓷器。“中国风”风靡于18世纪的欧洲,给中国瓷器加上镀金铜托的工艺甚为流行,而法国制作的铜托最为精美,也是目前艺术市场上最炙手可热的。这个“墨池”中的德化瓷和康熙时期的漆版画被法国的手工艺人镶上了洛可可风格的镀金铜托,可谓是中西结合,甚是惹人喜爱。镀金的青铜器工艺品在侣、19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很受欢迎,如图6所示巴洛克风格的金龙鱼托,在装饰房间方面,能瞬间使整个房间蓬荜生辉。

有意思的是,在这个欧洲中心的艺博会上居然能嗅到中国水墨的淡香。Florian Sundheimer Kunsthandel(佛洛里安·苏德海姆艺术贸易)画廊的代表Max Weiler(马克斯·威勒)是20世纪初德国的一名知名抽象派艺术家,自称受到中国水墨及书法的影响。中国美术馆(NAMOC)于1998年展出过他的作品。

Schlichtenmaiet(希里希特麦尔)画廊的另一位德国艺术家Karl Otto Gotz(卡尔·奥托·歌茨)是战后德国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Karl Otto Got于1949年加入“COBRA”艺术派,一直在寻找颠覆传统绘画构图的创作方式。他的作品充满了力量和先锋艺术家对未来的预想。虽然Karl Otto Gotz的创作风格是否受到中国水墨的影响无从得知,但中国的观众难免会联想到与中国书法类似的能量爆发形式。

19世纪绘画一直是室内装饰的极佳选择。Ludwig Knaus(路德维希·克劳斯)是19世纪杜塞多夫流派的主要代表之一。Maier&Co.Fine Art(迈耶精工)画廊展出了他的提名为“媚娘”(法语名“La Coquette”)的作品,代表了Ludwig Knaus的最高艺术水平。

博览会的顺利举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慕尼黑的城市发展,艺术市场的蓬勃发展更是离不开人们对艺术的喜爱。作为德国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慕尼黑有着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博物馆、画廊、拍卖公司、大学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随处可见。德国是与中国经济交往最密切的国家,而文化艺术交流又是两国交往的一座重要桥梁。相信随着国人对西方艺术的不断了解,不久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身影出现在博览会上。

责编 杨茜

上一篇:新现实下的新共识 下一篇:多姿多彩的金代淄博窑三彩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