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与德育教学构思

时间:2022-06-28 12:18:31

高校后勤管理与德育教学构思

高等院校的后勤科学化管理在为大学生德育工作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的同时,也为德育教育工作提供了鲜活素材和丰富案例。从后勤管理者的视角,来探讨后勤社会化改革与大学生德育工作之间可加以科学开发和利用的纽带,是蕴含在其中的“人”的能动因素。两千多年前孟子道出其原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12]就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和大学生德育教育而言,在本质上所反映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后勤管理工作者要善于在科学管理中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和发展“人的个性”。善于开发、利用“人”的能动因素,要求我们在后勤管理和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贯彻“人本理念”。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现代管理观念的需求变得尤为迫切。其中关于“人”的因素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现代管理所提倡的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管理,基本目标是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管理人首先要了解人,了解人首先要了解人的需要。

通过考察高校后勤实施科学化、规范化改革中后勤工作者、基层或项目管理者的基本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以下三种需求构成了当前高校后勤工作者们的主要需求。首先,是对知识、个体发展和事业成长的持续需求。作为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对自己角色的转变既兴奋又不安,因此对于新的企业经营理论和管理知识等有着强烈的渴求;希冀通过社会化改革实践,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以适应高校后勤不断发展的要求。其次,是获得与自己贡献相称报酬的需求。高校后勤管理人员、服务人员作为理性的“经济人”,通过努力工作,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成就后,对相应报酬的需求是符合人性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高校后勤系统科学化管理中,后勤系统的干部职工还有一种“尊重的需要”。根据马斯洛的理论,尊重的需要包括外界对自我的尊重和自己对自我的尊重。根据理论表述,“尊重的需要”属于一种较高层次的需要,但也如马斯洛所补充的那样,需求层次间的相互关系和次序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在高等院校这个特殊环境中,在某种程度上,无论是在工资待遇还是职业分工上,相对于高等院校中的教学与科研人员,后勤系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都有一种“弱势群体”的自我认知。因此“尊重的需要”在这一群体中反而成为一个基本和较低层次的需求,渴望得到满足。与此同时,大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人本因素则更值得我们探讨。正如张天儒老师的论述:“人本理念,归根到底就是以人为基础,以人为前提,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即一切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了人,展示着人格主体的自我意识和独立人格的自觉理念。以人为本,是一种尺度、一种原则、一种要求、一种需要、一种体现、一种目的。”[13]130进一步来说,人本教育指的是对人主体地位的重视,对人本身的尊重,以及对人的价值和意义的肯定。这同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本质是相契合的,是同当前的大学生德育教育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相适应的一种理念。可以说,任何离开了人的德育教育都是没有意义的。

高等院校在德育教育中应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以真正实现德育教育的以人为本。第一,就教育方法而言,注重“唤醒”大学生作为个体所具有的积极、向上的价值感、使命感,引导大学生在思想道德领域的“自我实现”。这种“唤醒”与“引导”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和典型案例的宣讲,更强调对个体的关怀,是对传统意义上德育教育的丰富。[14]430第二,就教育过程而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更注重交流与互动,是以大学生为中心,注重情感交流和个体间的互动。第三,就教育素材来说,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应该善于“就地取材”,即注重发掘和提炼同当代大学生背景相近、生活环境相似,能引起感情共鸣的典型事例。因此,如何协调“人”的能动因素,使大学生的德育教育能够受惠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程,需要高等院校的领导者们注重从以下三个基本途径入手。首先,在后勤管理的实践中,重视“人本管理”的理念。一方面,发挥后勤工作者在德育教育中的示范作用;另一方面,为参与高校后勤工作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提供一个“人本管理”的环境与氛围。让大学生在课堂之外感悟人性的光辉。其次,将后勤科学化管理中的自身文化建设同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仅仅是体制和机制的变迁,更是文化的建设,向科学化管理方向发展的后勤产业更应该注重在建章立制基础上企业文化的培育。对于地方高校而言,更应该同本校的校风、校训相结合,培育有特色的组织文化和企业文化,使之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为大学生德育教育服务。第三,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组织者和主管部门要善于从后勤系统员工中汲取养分和素材。从后勤管理和服务的视角反思大学生的德育教育,不容忽视的是后勤系统的管理者和从业者与大学生之间的“接触优势”。后勤管理者和从业者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德育教育工作者将德育教育延伸到学生社区与日常生活这个新阵地创造了条件。总之,作为高等院校后勤系统的管理者应树立较为宽广的德育教育理念,即所谓的“大政工”思想,着力开发“人”的能动因素,让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为德育教育工作所用。

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政策调研和理论研究的重中之重。面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趋势,象牙塔内的大学生德育教育一度有“狼来了”的困惑。但深刻认识“人”的能动因素并加以利用,是推动大学生德育教育发展的“正能量”。

作者:张国军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上一篇:探究电力企业后勤管理创新 下一篇:小议宿舍管理权与学员权利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