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时间:2022-06-27 09:19:23

产学研合作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摘要: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探讨,并指出了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顺利进行的两个关键性抓手。

关键词: 产学研合作教育 应用型人才 培养

近年来,如何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已成为教育界努力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充分利用学校、社会、企业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理论、实践和创新教育有机结合,能够有效地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产学合作教育的社会背景

21世纪是知识时代,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高等院校作为传递知识、创造知识及开发人力资源的重要基地,随着知识时代的到来,从社会发展的边缘被推到了社会中心的位置。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运用上的知识经济,决定了知识已成为生产要素中最能起决定作用的因素,而人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因素,作为知识经济核心问题的知识生产就与知识人的造就紧密联系起来,教育,特别是与社会联系紧密的高等教育,也就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因此,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既迫使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院校与企业走产学合作道路,又为它们开展产学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

二、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人才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

教育是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由于劳动分工而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的一种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化与发展,教育又以其所拥有的最新科学文化知识不断地向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回归。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教育方针中就十分重视产学研结合。早在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就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方针。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1999年《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则给予了内涵更加丰富的表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一贯的教育方针是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以产学研合作教育形式发展高等教育,能更有效地培养满足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并能更进一步促进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高等教育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和重要保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战略选择。

三、产学研合作教育符合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

高等学校与社会经济密切合作,是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产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进入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为产品、商品的周期越来越短,这就要求教育与生产劳动紧密结合。因为只有二者结合,才能有效地促进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

高等学校培养人才具有高效简捷的优势,但它不具备满足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些特殊要求,主要体现在缺乏真正意义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仅靠课堂教学是培养不出来的,而企业较之学校更直接面对知识、技术应用的实际,特别是现在许多高校教学、科研设备老化,一些专业课教师没见过本领域最新的实验设备,而国内一些企业的仪器设备却很现代化。企业单位这种优势一旦补充到大学,那么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就会是一种飞跃。因此,从优势互补的角度考虑,学校和企业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符合应用人才的培养规律。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各自的优势,将以课堂传授间接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和能力为主的生产现场教育有机结合,培养满足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

产学研合作教育一方面为高校开辟了更广泛的教育和实践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与社会进行沟通,置身于社会实践活动之中,使人才的培养更加贴近社会,有利于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养成。另一方面,多方位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在生产、科研、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创新的机遇,使学生学会创新的方法,知晓创业和创新的艰辛,进而激发创新思维,探索未知领域,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受到科学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促使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脱颖而出。由此,又给产学研合作教育带来了新的生命力,即产学研不再是只在源头上一次进行,企业与高校共同培养学生,以便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工作,同时要求企业与高校之间不断地联合,为企业员工提供终身培训的计划和能力,使企业员工可以不断“回炉”学习新知识。因此,从人才成长的环境角度来看,发展产学研合作教育更符合创新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律。

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两个抓手

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表明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模式,但进一步深层次地探索和研究后,发现仍存在一些困扰和影响产学研合作教育开展的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作为解决问题的抓手进行探讨,以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顺利进行。

(一)更新观念,充分重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成效取决于产学双方有效结合、双向参与的程度,需要双方的积极性。而当前存在产学双方合作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或一头冷一头热的问题。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其内涵理解不够全面。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是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前提,这一重要举措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肯定。因此,高等学校要破除封闭单一的学校教育模式,树立开放式办学的新观念。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学校要克服消极等待和依靠的思想,始终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依靠学校人才优势和科技优势,服务于经济发展,与行业、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教育主管部门来说,除了充分认识产学研合作教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外,更要加大宣传力度,出台相关政策,通过进行立项试点等措施来扶植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开展。

(二)创造条件,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改革的实施

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其顺利开展却要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采取多项措施,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改革的实施。

1.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学校要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全面优化应用型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对原有学科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应用型型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从针对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对所有课程内容进行全面筛选,重组和整合,整合课程内容,建立新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

2.积极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改革活动,特别是对专业课教学,学校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行案例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推行案例教学,能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形成师生互动、开放型的学习氛围。为做好这项教学工作,无论是案例的编制和选择,还是每一案例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努力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

3.以企业投入为主,为产学研合作教育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由于企业在人才培训、人才引进、技术转化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收益,企业愿意拿出资金保障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顺利开展。

4.依靠企业,建立一批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本条件之一。学校应充分依靠企业,把基地建设的重点放在大中型企业,因为大中型企业具有较好的生产设施和生产一线的技术专家。紧密依靠企业,才能够培养出行业企业生产、服务、管理一线急需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真正实现高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直接接轨。

参考文献:

[1]李贵敏.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高教研究,2004,(12):55-56.

[2]钱乃余.创新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推进内涵质量建设[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52-55.

[3]韩树江.中国产学研合作教育发展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49-152.

(2007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产学研结合培养高素质CAD/CAM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07YB251)

上一篇:和谐大学校园文化构建研究 下一篇:论高校学习型教务处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