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滨河景观 提升城市品质

时间:2022-06-27 09:16:22

【前言】营造滨河景观 提升城市品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有伦敦与泰晤士河,巴黎与塞纳河,维也纳与多瑙河;在我国有北京城与永...

营造滨河景观 提升城市品质

摘要:随着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改善的要求,滨水地区再次成为城市的重要区域,承担着城市的重要功能。经过精心设计的滨水景观,不仅可以大大改善城市面貌,也可带来生态、环境、经济等效益。本文以新疆伊宁市区伊犁河两岸滨水景观带规划设计方案为例,探讨了城市滨河景观营造对于一个城市的景观价值的提升所具有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 景观规划;生态设计;伊犁河;城市河流;滨河绿地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eturn of people-oriented value, also with the c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improvement, waterfront area once again become the important areas of the city,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ity. After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design, not only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the city, also can bri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economic and other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aking Xinjiang city of Yining Yili River riparia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role of for a city landscape to enhance the value of the city waterfront landscape construction.

Keywords landscape planning; ecological design; Yili River; city river; riparian green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在城市形成和发展中,河流作为重要的资源和环境载体,关系到城市生存,制约着城市发展,是影响城市风格和美化城市环境的重要因素。凡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总有一条著名的河流与之相随相伴。在欧州有伦敦与泰晤士河,巴黎与塞纳河,维也纳与多瑙河;在我国有北京城与永定河,上海与黄浦江,广州与珠江。在这些名城与河流之间,酿造了多少美丽、繁华、文明和诗意。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城市河流及其滨河带的自然景观资源,实现城市自然景观的可持续利用,为今后的城市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成为城市河流景观设计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新疆伊宁市区伊犁河滨河区域的景观规划设计方案为例,论述通过近水透绿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处理好滨水地区开发与防洪工程建设的关系,营造伊犁河谷滨水城市景观风貌,为河谷人民呈现一条“自然生态之河、活力繁荣之河、多元文化之河”,充分展示伊宁市历史文化、多元民族融合、现代文明融为一体的综合形象。

1规划区域概况

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称,是中亚腹地一个温馨的绿岛,是遥远西陲一方天赐的宝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开放的江南。伊宁市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首府城市;中国向西对外开放的国际门户;新疆天山北坡西部的中心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伊宁市位于伊犁河谷地区,天山山脉是伊宁的天然景观背景。在伊宁可以见到“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美丽景象。伊宁市与周边山水形成“两山一水夹城——带状河谷绿洲”的格局。

伊犁河属中亚内陆河,是新疆三条国际河流之一。全长1439千米,其中在我国境内长458千米,流域面积58177平方千米。位于伊宁市郊16公里处,它是新疆流量最大的内陆河,河面宽阔、风光秀丽,全长1500公里,自东向西在霍尔果斯河口流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最终流入巴尔喀什湖。

伊犁河现状防洪堤标准为50年一遇,岸边河床至堤顶4—4.2米,设计洪峰流量为2200立方米/秒。受上游水库调洪影响,伊犁河设计年最大洪峰流量:50年一遇为2235立方米/秒,百年一遇为2496立方米/秒。少量农村居民点为主,开发建设量少。

伊犁河两岸地区为冲积扇和河谷阶地,非建设用地以灌草地、次生林、岛屿湿地为主。

伊犁河北岸临河地带地形变化起伏大,有较大高差,海拔约602—620米,局部坡度在15—30%之间。伊犁河南岸地区相对较平缓。

2优势条件和发展机遇

2.1 优势条件

2.1.1区位优势

伊宁市紧邻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三个国家一类口岸,是我国通往中亚、欧洲的重要国际通道——新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和“丝绸之路”北道重要的集散商埠,是中国进入中亚,中亚与东亚联系的门户与要冲。上合组织逐步扩大到新疆周边的14个国家,我国与中亚各国的经贸联系日益加强,伊宁势必在未来成为生产要素国际间流动和汇集的重要城市。

2.1.2气候优势

伊宁市生态绿化环境十分优越,水资源丰富,河流水系、湿一、泉水和城市渠系众多,是新疆为数不多的水资源丰富的城市,更是亚欧大陆干旱地带的一块“湿岛与绿岛”。 天山与伊犁河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伊犁河谷独特的局地气候和多样的生态系统,与新疆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形成了强烈反差。

2.1.3资源优势

伊宁市有着山、城、水形成的独特的自然基底,拥有比较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伊犁河谷的草原文化、伊斯兰文化、中亚民族文化资源。

2.1.4文脉优势

伊犁河记录了古丝绸之路到新疆乃至中亚的沧桑历史,多民族共生、融合、发展形成的民间文化脉络;风貌独特、习俗多样影响下形成的地域特色文脉。

2.2 发展机遇

2.2.1政策机遇

随着国家对口援疆政策的不断推进,内地大量的人才及资金将不断涌入,在江苏这样的经济强省的扶持下,将快速推动伊宁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在新一轮的新疆城镇体系规划中,伊宁—霍尔果斯被定为全疆三个区域副中心城市之一,伊宁市成为新疆跨跃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

2.2.2旅游机遇

在最新的《伊犁国际旅游谷总体规划》中,伊宁被定为新疆三个国际旅游集散中心之一,国际旅游发展趋势将促进伊宁大旅游格局的完善,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是伊宁旅游大发展的核心动因。

2.2.3城市机遇

在新一轮的城市竞争中,生态环境良好、具备文化蕴的伊宁市具有极大的后续动力。伊犁河滨水区及台地的拓展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注入更大的活力。伊犁河景观带是伊宁“南移”战略的重要区块,是伊宁近期将重点开发的城市景观带,对伊宁市发展具有重大决定性作用。

3规划理念

3.1 突出生态保护

重视生态系统建设,通过近水透绿实现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处理好滨水地区开发与防洪工程、城市景观控制的关系,营造伊犁河谷滨水城市景观风貌。在设计过程中首先充分保护伊犁河现有生态状况,然后进一步提高其景观和生态状况,使设计建成后伊犁河的生态系统形成良性循环,以达到协调稳定的状态。维持伊犁河生态优势,充分发挥其在城市发展中的生态调节功能,营造具有“塞外江南”特色的自然生态景观。

3.2 完善旅游休闲

以防洪堤、堤外侧“堤坝”、“通道”等线性带状空间和湖中“岛屿”为游客活动主要空间,提供伊宁滨水风景旅游空间和项目,以防洪堤为骨干通道,突出滨河自行车通道。防洪堤外侧湿地区域为市民游憩活动空间,提供静态滨水旅游活动项目。在林带中,打造伊宁城市带状公共空间带,没城市滨水带设置绿荫广场序列。

3.3强化公共服务

与城市发展要求相协调,注入区域性公共服务设施,引导两岸发展,提升城市价值,创造富有活力的滨水空间。

3.4 凸显地区标志

挖掘多元文化资源, 充分展示西域、民族和现代风情特色,形成地域气息浓厚的城市景观带,带动滨水地区休闲旅游发展,提升西部旅游城市的魅力价值。通过生态山水空间、公共活动空间营造,为居民休闲、游客旅游活动、民间活动提供相应的游憩娱乐场所,成为展示历史、未来、文化的伊犁河谷标志性景观带。

3.5 注重适度开发

滨水绿地的开发建设不仅要满足当代人对滨水旅游资源的需求,还要保护和利用滨水资源,达到永续利用的目的,要坚持适度开发的原则,统一规划,因地制宜,循序渐进,要避免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滨水绿地的开发建设是一项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参与的工程,从游客、投资者、经营者到社区居民和地方政府等,在景区规划制定和开发实施中必须坚持利益均衡原则。

4规划内容

4.1 区域功能分区

4.1.1 区域功能分区平面

以南北两岸防洪堤、北岸“城市台地”边界、南岸城市开发区界线这三条界线为骨架界线,形成河道区(A区)均平宽920m,北岸湖滨区(B区)平均宽650m,北岸城市台地滨湖区(C区)平均宽700m,南岸湿地滨水区(D区) 平均宽700m,南岸城市滨水区(E区)平均宽1200m。

A区:自然河流通道及河漫滩、湿地区(城市自然带)面积28.7k㎡。B区:城市生态风景旅游区(城市自然-人工过度带)面积11.5k㎡。C区:人工城市景观区(城市人工带)面积18.4k㎡。D区:生态游憩空间(城市自然-人工过度带)面积14.4k㎡ 。E区:低密度城市开发空间(人工-自然过度带)面积23.4k㎡。

4.1.2 A区河道发展定位(附A区平面图)

在保护现状河道自然状态的前提下,不做任何人工绿化和造景;充分发挥伊犁河道宽阔,河滩地可以利用的优势,容许游人进入常水位线上的河滩地,作为市民和旅游者与大自然亲

密接触的公共空间环境。

4.1.3北岸防洪堤和B区发展定位(附B区平面图)

B区生态提升:在北岸防洪堤外侧,保护留存现有林木与水面,人工强化B区的生态、旅游、景观,以大型湖面和湿地面状水域空间为主要生态空间,以防洪堤、堤外侧“堤坝”、“通道”等线性带状空间和湖中“岛屿”为园林绿化空间。沿防洪堤、各通道、诸岛屿广植乔木,形成林网。

B区旅游游憩发展:以防洪堤、堤外侧“堤坝”、“通道”等线性带状空间和湖中“岛屿”为游客活动主要空间,提供伊宁滨水风景旅游空间和项目,以防洪堤为骨干通道,突出滨河自行车通道;展现13个民族历史文化。

B区城市空间景观营造:作为伊宁城市第一界面和景观,营造伊宁“苏堤”、创造伊宁“西湖”。

4.1.4 北岸“城市台地”滨水带和C区发展定位(附C区平面图)

C区生态提升:种植乔木林带:一桥与二桥之间200米宽;一桥以东100-500米宽、二桥以西80-500米宽。

C区旅游游憩发展:在林带中,打造伊宁城市带状公共空间带,沿城市滨水带设置绿荫广场序列。设计城市滨湖带观景台阶带(在一桥与二桥之间,设置伊宁城市滨湖广场;在适当地段,在湖面与城市台地之间增加“二级”滨水带,增强亲水性);同时将滨湖带打造成车行城市观光通道。

C区城市空间景观营造:营造伊宁城市带状景观主立面:延续数十千米、以宽阔林带和林下公共景观为主的伊宁城市风貌。控制南环路建筑界面,将其作为城市滨湖带的背景天际。

4.1.5 南岸防洪堤和D区发展定位(附D区平面图)

D区生态提升:在南岸防洪堤外侧,保护留存现状水渠和林网,人工强化D区的生态、景观,形成以自然鸟类为主的景观风貌。以小型湖面、湿地、大型林地空间为主要生态空间,沿防洪堤和大型林地广植乔木,形成伊宁城市“森林”。

D区旅游游憩发展:防洪堤外侧湿地区域为市民游憩活动空间,提供静态滨水旅游活动项目。

D区城市空间景观营造:作为伊宁城市第二界面和景观,营造伊宁城市森林景观、湿地景观、鸟类景观。创造“城在林中”的城市景观。

4.1.6 南岸城市开发区界线和E区发展定位

E区生态提升:保留现状水渠林网。因地形和E区总体布局原因,此边界较为凹凸凹进、自由曲线为宜。多数情况下,以人造河道(宽窄不一、形式各异、局部也可以湖池为分界)+林带为边界形式。

E区旅游游憩发展:发展高端度假游产业,营造伊宁“百湖之城”的旅游观光区。

E区城市空间景观营造:与北岸湖区相比,结合本基地低洼、地质条件差、地下水位高的特色,作为城市新建区,以人工水网、湖池、林带、路网等景观环境建设为主,建筑采用低密度、低层开发模式。

4.2景观结构及功能分区

4.2.1景观结构规划

规划基地内景观结构为一核、一轴、六区。

一核:生态文化中心(ECD)

一轴:滨水文化轴

六区:湿地体验区、滨水景观区、文化休闲区、登高览胜区

生态观光区、运动娱乐区

4.2.2功能分区规划

湿地体验区:伊犁河南北两堤之间,面积约28.7k㎡,本区域以保持原有的河流湿地特征,并对部分地段生态环境恶化区域进行生态修复、保护等手段,使游客在伊犁河常水位或枯水位时可以进入河道之中进行湿地观赏、体验等活动,感受自然的气息。

娱乐活动区:位于伊犁河南岸,面积约3.7k㎡,规划结合现状游乐设施及游乐项目,对其重新组合以更加合理的功能布局与活动项目的设置,满足游客娱乐活动,并提供餐饮休息服务。

生态观光区:位于伊犁河北岸,面积约5k㎡,主要以农业种植、农业景观、农业旅游为主,以自然原生态的天然景观向游人展示河谷地带的优美的自然环境。

文化休闲区:位于伊犁河北岸,面积约12.4k㎡,本区域与市区交通便利,周边地块主要以住宅、市政办公用地为主,本区域是现阶段市区居民主要的娱乐活动场所。也是基地内的核心地段,未来发展前景巨大。规划利用原有台地及鱼塘水系重新设计,内部主要布置以文化、休闲、商业、餐饮为主的各项活动。能够带动园区内部的发展经济文化发展。

滨水景观区:位于伊犁河南岸,二桥以西。面积约8.8k㎡,规划利用原有农田林网,水系河汊,设计形成自然生态的滨水景观空间,主要有湿地教育中心、自驾车营地、薰衣草花园等景观游憩项目。

登高览胜区:位于伊犁河北岸,一桥以东。面积约2k㎡,区域内大部分为二层台地直接临水空间,规划在台地之上观看伊犁河自然风景为主,本区域内布置为景区内部服务的大众住宿服务功能设施。

4.2.3总平面图

4结语

综上所述,伊犁河两岸滨水景观的建设将在伊宁城市中形成绿道,为伊宁打造森林城市、宜居城市提供最好的生态环境支撑,使伊宁在全国城市绿道建设中跻身前列;拓展了伊宁市的公共活动空间,为伊宁市民提供了休闲游憩的场地,同时多种演艺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市民生活,还能为市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提升市民幸福度;沿河文化、商业、旅游可以增加市民的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充分依托伊犁河的资源提升伊宁经济指数;引领伊宁城市风貌建设,强化伊宁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树立城市品牌,在新一轮的城市大发展中实现伊宁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滨谊. 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 [ 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2006

2林焰. 滨水园林景观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田中.京城滨水新景观 —— 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景观设计[J].中国园林.2007.(3):16-23.

4张立均. 浅论城市河流生态景观设计[J]. 山西建筑. 2007.33(9):47-48

5王颖,盛静芬. 滨水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初步研究[J] .地理科学. 2002.22(1):12-14

6秦川. 以滨水地区的开发促进城市振兴[J] .建筑学报. 2006(1):66-68

上一篇:浅析测绘技术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浅谈我国环境监测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