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时间:2022-06-27 07:49:56

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摘 要: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为别人着想,只求权利,不尽义务,缺乏责任意识,因此,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只知道把自己的错误推给别人,把成绩不理想怪罪于老师或者班级同学。中学生责任意识呈现出低于其角色职责要求的弱化倾向,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教师要抓住契机,加强中学生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 责任意识 培养

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意识。有无责任意识,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以活动为载体,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更有效。培养责任意识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

一、入学教育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1.要求学生自己调整好作息时间

虽然这是一件必须做到并且很容易做到的事,但有些学生在假期中作息时间比较自由,往往依赖家长早晨叫醒他们,但现在就成了学生自己的事,自己有责任管好自己。

初一学生虽然住校了,起床有铃声,但小徐还是经常迟到。找他谈话,发现小学里他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上学都是爷爷奶奶叫醒他,帮他准备好早饭,送他上学,到了初中,他一下子无法适应。我就告诉他,上学是自己的事情,要对自己负责。他点点头,答应不再迟到。我也叫寝室长必要的时候提醒他,一段时间后小王不再迟到了。

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从学生的执行过程来看,责任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尽力去完成。责任意识在这里应该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2.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增强自理能力,从而增强责任意识

在上课时要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思想上不要以为上好一堂课的责任在于老师,这就错了。如果老师准备了很详尽、很精彩的教案,但得不到学生的配合,那么还是枉然。要认真完成作业,不是只追求数量,更应追求质量,学生要把保质保量完成作业作为己任。只有平时做到了,才能日积月累,更好地掌握知识。

3.常规管理的检查中加强责任意识的培养

学生在学校里要经过老师、学校的严格管理,不断强化自己,才能逐渐适应学校生活。因此学生要明确自己在学校里的责任,要参与学校里的各项活动,才能提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根据学校常规管理的各个方面,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岗位,对室内卫生、包干区、排自行车、擦黑板等都负责到人,并且在接受学校检查中不断改进、提升。

二、突发事件的处理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在学校生活中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利用这些突发事件适时地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培养也很有效。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室外听到一阵很响的声音,急忙走进教室,发现地上有好些玻璃的碎片,窗上的玻璃坏了。学生见我进了教室,就很快各自回座位静了下来。我扫视了一下教室,没有人能勇敢地站起来承认弄坏了玻璃。我想,这时如果大声地呵斥,有些同学就更不敢承认了。我就抓住这一契机,给他们讲了列宁小时候在姑妈家打碎花瓶的一个故事,因势利导,希望做这件事的同学要敢做敢当敢负责,找一个时间到老师那里说清楚。在那天放学时,弄坏玻璃的同学胆怯地跨进办公室,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这时我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

在后来的班会课上,我针对这件事专门请几位同学谈谈看法,同学们也赞扬这位同学知错就改的精神。通过这件事,学生就有了一种敢于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的意识。

三、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生的学习生活往往因为有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而显得五彩斑斓。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竞争中学会了表现自己,达到了培养责任意识的目的。

在开学校运动会时,根据同学、老师的推荐确定好班级参赛的运动员后,运动员们都非常积极,对自己参赛的项目利用体育课、活动课以及课余时间不断训练,还与老师积极探讨。其中一位男生,个子比较小,他参加了1500m,我很担心他。在比赛时,小小的他挤在队伍里,显得很弱小,但是他不断努力,一直跟着前面的同学,一圈又一圈,有些同学中途退出,汗流浃背的他还是坚持,最后他得到了来之不易的第六名。虽然是第六名,但正是他责任心的最好体现。在这位同学的带动下,其他同学的责任心也加强了。经过运动员的共同努力,我班总分名列年级第一。

在校园文体活动中,有特长的同学踊跃参加各项活动,比赛时都明确职责,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同学们在明确责任的过程中,集体主义精神也在发扬光大。

在“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中,教育学生要有爱心,要关心别人,虽然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得更加美好。关心别人也是每一位同学的责任,于是同学们纷纷捐出了自己的零花钱和压岁钱。同学们也在这帮助别人的同时有了一份快乐的心情,大家都感到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

四、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因此每位学生要把学习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是聪明与愚蠢的差别,而是责任心大小的区别。

有位同学其它各科的成绩都较好,但就是对英语不感兴趣,成绩也不好。谈心后发现是因为与以前的英语老师有误会,从而产生了成见,不想学英语;现在想学,但基础不行,导致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队课让学生进行了大讨论。

有的同学介绍了学习经验,谈了遇到困难时的情绪反应及其如何化解烦闷心情的应变方法,在这其中往往责任心击退了烦恼。有的学生谈到了学习知识时要各科均衡发展,不能以自己的爱好与兴趣为中心,这样必然导致偏科现象,不仅不利于自己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班级的荣誉。有的学生谈到了要把学好各门功课作为自己必须做的事、一定要做的事,思想意识增强了,也就具备了精神力量,那么一切都迎刃而解了。功夫多花一点,耐心好一点,钻劲足一点,成绩自然就会好起来。也有些学生认为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非智力因素的发挥。聪明与否是无法选择的,但后天的努力是非常重要的,完全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就看自己的耐心、恒心和责任心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学生在大讨论中都意识到了责任意识的重要性,在后来同时借助竞赛、表扬、奖励等方法激发和加强了学生的责任心。

五、做人准则的学习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1.要珍惜同学间的友谊

同学相聚在一起是不容易的,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对有困难的同学热情地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么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关心、帮助,你就会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

班里有位同学,腿残疾,很容易摔倒。开学第一天,我向全班同学简略介绍了这位同学的情况,全班同学自发轮流为这位同学打饭,上楼进多媒体教室上课,每次都有两位女生搀扶。

2.尊敬师长,从小要有孝心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生活中长辈很多。尊敬师长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做人准则,小辈在长辈的万般呵护下茁壮成长,更应尊敬他们,孝顺他们。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往往以孩子为核心,不停奔忙,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因此,平时要教育学生利用各种节日,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表达他们的孝心。

“三八”节到来之际,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求每位学生写一封信给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写前,我特意让同学们听《烛光里的妈妈》,然后就把它作为写作的背景音乐。学生们在情感的酝酿下,想起了从前的一切,想到了自己的责任,感情的阀门一下子打开了,有些同学在写的过程中还悄悄地摸眼泪。事后,我收到了许多学生的妈妈发来的短信,认为这是自己至今为止收到的最幸福的礼物。

虽然学生只做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但是在父母的心中,仍是一件了不起的事。他们感觉到孩子在长大、在懂事,更是对父母最大的宽慰和孝心。同时对学生来说,更懂得了要不断努力,不辜负父母殷切的希望。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学生要把这一点作为己任,在不断实现这一目标时,也就担负起了孝顺父母的职责。

3.遵守公共秩序义不容辞

学生生活在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也生活在社会这一大环境中。在学校里,比如在阅览室里、在操场上、在食堂里、在集会时,都应把遵守公共场所的纪律作为自己应该做到并且必须做到的事,那么就会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班里有位学生,买饭插队现象时常发生,闹得同学关系紧张,班级荣誉受损。我就找他谈话,晓之以理,让他懂得遵守公共秩序是每个学生必须做到的,是每个学生的责任。我告诉他,他的做法不仅对自己不利,损害了同学的利益,同时还损害了班级的荣誉。这位学生开始还不以为然,慢慢也开始有所转变。我还要求班干部时常提醒这位同学,一段时间后,这位同学终于有了很大的变化,期末还被评为行为规范标兵。

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养成了遵守公共秩序的习惯,那么在超市、电影院、汽车站等公共场所也能自觉遵守纪律,维护公共场所的秩序,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公民!

六、良好班集体的创建中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

班集体是一个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只有学风好、班风好,才能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良好班集体的创建是一种可行有效的举措。

在学期初,制订班级的奋斗目标,按照创建良好班集体的条例,教育学生要热爱班集体,要有自觉维护班集体利益的责任心,不断努力,把这一目标的完成作为每个学生的职责。学生在明确职责后,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以创建条例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要有明确的是非观念,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心里要一清二楚。同时,要充分发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良好的榜样所带给学生的动力是无穷无尽的。不断地激励和培养班干部,让班干部在班级中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能做得最好,这样学生就有样可学、有事可做,全班齐心协力,共创良好班集体。

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感觉到“集体因为有了我而感到光荣,而不是因为有了我而感到耻辱”,也让学生感觉到“集体中有我,我在集体中”,这样更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荣誉感,与此同时,责任二字已深深地扎根于学生的心中。

参考文献

[1]曹爱莲 主编《中学班主任工作》.杭州大学出版社,1993年。

[2]裴文敏 等 主编《教育学》.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

[3]顾明远 孟繁华 主编《国际教育新理念》.海南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师德,在爱与责任中闪光 下一篇:浅谈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