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实践探析

时间:2022-06-27 01:48:48

建设投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实践探析

摘要:财务风险防范与管控是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某建司根据自身特点实施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该公司从财务指标分析出发,建立一套可量化的测评指标体系,以有效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监控风险、应对风险,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本文基于该公司的案例对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实践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建设投资企业 财务风险 防范和管控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各国经济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其影响至今仍在一定范围内持续与蔓延。受国际和国内经济环境影响,浙江温州等地发生了区域性金融风波,浙江庄吉集团公司等不少业务发展良好的知名企业也因未能有效管控财务风险而发生严重财务危机,最终破产重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不断发展壮大的企业面临国内外残酷市场竞争,需要面对越来越多的财务风险,越来越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以支持企业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概述

(一)财务风险概述

狭义的财务风险也称为传统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用货币资金偿还到期债务的不确定性。传统财务风险实质上是指流动性风险,是一种资产负债结构性风险,很难在市场上化解,只能通过不断调整资产负债匹配关系来解决,如采取建立流动性资产组合等措施。

广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或无法预料、控制的因素作用,使企业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的不确定性。这样财务风险的概念得到更为广泛的外延,涉及资金筹集、投资、占用、耗费、回收、分配等各环节,包含了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及营运管理风险等。广义的财务风险理解有利于经营者充分和完整地认识财务风险的宽度与广度,更适应现代企业管理理念。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和功能

由于财务风险的不确定性,决定了财务风险不可能被完全防范和管控,必须理性认识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目标应是协调企业财务风险容量(risk appetite)与战略,增进风险应对决策,抑减经营意外和损失,识别和管理多重贯穿于企业的财务风险,积极实现机会,协调企业改善资本调配。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应具有如下功能:一是监测功能;二是诊断功能;三是免疫功能。

二、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现状的分析

建设投资企业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等项目建设业务,具有投资建设项目具有较强的计划性、投资建设周期长、一般都会跨会计年度、投资金额巨大、投资建设项目业务复杂、财务杠杆率高等特点。

经作者对所在地区建设投资企业进行的调查发现,这些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1)没有全面风险管理的企业文化基础,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仅将财务风险狭义理解为财务支付困难的流动性风险。

(2)企业没有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措施整合成为一个有机系统,没有量化的、科学的风险识别手段和评估方法,风险应对措施粗放,缺乏事前预警和事中诊断能力。以主观判断为主的风险识别工作失误率较高,往往是在企业财务风险发生之后才被动采取补救措施。

(3)企业的突发财务风险应对能力不足,没有建立应急反应机制,若发生对外担保、未决诉讼等或有事项形成的重大风险,往往会使企业陷入严重危机。

(4)企业的财务风险管控方法落后,风险防范机制僵化,有的企业甚至还在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资金管理方式和方法,严重不能适应企业不断发展和业务拓展的新常态。

(5)重大投资或融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没有进行必要的财务风险研究,造成财务风险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三、基于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的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分析

(一)实施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的基本情况

2014年,某建设投资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建投集团)部署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防范和管控目标为“及时识别风险、客观评估风险、科学应对风险,重点防范筹资风险,合理保障资金链安全,为企业价值创造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基本思路:首先筛选与财务风险相关的财务指标,建立以财务指标为基础的评测指标体系;然后,根据评测指标的重要性与相关性配置权重进行综合评分;再后,按综合评分分析财务风险发生的置信区间;最后,根据风险等级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系统的内容

1、评测指标体系

对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进行定量对比分析和评判,每个方面由基本指标和修正指标构成,以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作进一步的补充和矫正。

表 1: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权重分配计算表

(1)偿债能力指标选取“资产负债率”和“已获利息倍数”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或有负债比率”作为修正指标。

(2)盈利能力指标选取“净资产收益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修正指标。

(3)营运能力指标选取“总资产周转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不良资产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作为修正指标。

(4)发展能力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增长率”作为基本指标,选取“销售(营业)利润增长率”作为修正指标。

2、财务风险评测指标按权重综合评分

评测指标实行100分制评分,指标权重依据评价指标的重要性和各指标的引导功能设定,将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发展能力指标权重分别确定为50%、20%、20%、10%。

3、指标评分方法

根据企业实际值与全国国有企业行业标准值对比,按照功效系数法计算指标测评分。功效系数法:各项指标的评价档次分别为优、良、中、低、差五档;对应五档标准值赋予五个标准系数:1、0.8、0.6、0.4、0.2;按以下方法对每个指标计分:上档基础分=指标权数×上档标准系数、本档基础分=指标权数×本档标准系数、调整分=(实际值-本档标准值)/(上档标准值-本档标准值)×(上档基础分-本档基础分)、单项指标得分=本档基础分+调整分;总得分=∑单项指标得分。

4、测评标准值确定和修正

财务风险测评行业标准值根据国务院国资委的年度《企业绩效评价标准值》选择确定,企业根据本地区和本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正,经董事会批准后应用。

5、财务风险等级和置信区间

根据评价分数结合定性分析,确定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并推定风险等级:得分X|85分,发生财务风险的置信区间处于[0,15]范围为“优质”级别;得分X为70≤X

6、定性分析补充验证

当置信区间推定财务风险处于“中性”、“危险”、“高危”等级别时,采用定性分析法进行补充验证,避免出现错报或漏报。

财务风险联系会议制度。由财务总监召集,财务与各业务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召开会议,通过沟通验证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危害程度。

外部专家调查咨询意见。组织外部财务、法律等各领域专家运用专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直观的归纳,对企业发生财务风险的概率及危害程度提出咨询意见。

“四阶段症状”分析。对照财务风险“病症”特征,判断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可能所处的阶段。

7、财务风险应对机制

(1)当企业处于“优质”或“良好”风险等级时,一般不需要采取特别措施;

(2)当企业处于“中性”风险等级时,列为关注,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到每周一次,与业务部门协同进行风险跟踪;

(3)当企业处于“危险”风险等级时,启用风险应对和化解措施,将财务指标采集频率提高至三天一次,向管理层提交风险报告,控制非主业投资、对外兼并收购、固定资产投资、债务融资等事项;

(4)当企业处于“高危”风险等级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或申请外部救助,测评数据转为实时更新,成立由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危机管理委员会”监管企业财务风险危机处理事宜,停止非主业投资和非日常经营性的重大支出事项,严格控制主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日常经营支出。

四、建设投资企业风险防范和管控改进建议

企业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建立风险导向型的企业管理理念,将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纳入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范围扩展至筹资风险、营运资金风险、并购风险、跨国经营风险等全领域。

财务风险防范和管控是一个系统工程。企业应建立财务指标分析为基础指标体系,通过量化的指标评测和常态化的监控机制实现对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科学评估,还需建立硬性约束,使企业的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日常化、规范化。

企业充分应用计算机等新技术,建立信息化的程序软件实时采集和计算相关数据,及时预警,并在风险应对的各个关键环节规定量化的反应时间,建立应对财务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

企业应根据生存和发展的资金循环动态过程建立动态的财务风险和管控体系,不断适应企业发展和战略变化的新常态。

对企业财务状况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要进行财务风险压力测试,若该业务财务风险超过企业承受力,需采取风险分散措施或应急后备措施后才能实施。

参考文献:

[1]江百灵,宋振超.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案例集(第四辑):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财务风险――吉利并购沃尔沃的案例[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版

[2]卞艳艳,雷娜.模糊评价法在中小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的应用[J].财会通讯,2015第4期

[3]岑文静,聂铭燕.上市公司负债融资结构与财务风险分析[J].财会通讯,2014第11期/上

上一篇:营改增背景下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成本测算... 下一篇:刍议煤田地质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对策